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优化系列解读之二
金台论策:以旧换新降门槛、除藩篱,商家企业期待这些改变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正式开启。商务部等多部门相继出台《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2025年,我国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两新”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行动受到相关平台、企业和消费者广泛欢迎。同时,政策落地过程中,社会各界持续提出各类意见建议,政府部门不断完善落地细节,推动以旧换新更好惠及广大消费者和商家,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更大消费潜能。
2024 年以来,各地以旧换新系列政策密集出台,覆盖家电、汽车、家装等多领域,旨在通过财政补贴、绿色转型双轮驱动激活万亿级消费市场。然而,政策落地过程中,商家准入门槛高、垫资压力大、市场骗补套补乱象及售后服务缩水、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市场公平等与商家企业直接相关的焦点问题,持续引发热议。
降低政策参与门槛,关注中小企业诉求
从参与企业的角度来看,参与活动的线下门店以连锁品牌和大企业为主,不少中小企业、三四线市场的县域或乡镇企业因店铺规模、垫付资金等“门槛”被排除在活动之外,一些小品牌产品相比补贴后的知名品牌产品失去价格优势,一定程度导致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针对上述问题,有专家呼吁适度放宽参与门槛,加力扩围参加以旧换新的企业数量,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申报。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统一各省市以旧换新参与条件,扩大县乡中小商家参与范围,允许乡镇家电个体工商户参与。
除了消费者直接向相关部门申领外,以旧换新优惠补贴发放的另一种主要方式是企业或商户先行垫付补贴资金。由于在以旧换新活动开展过程中,销售额较高,且退货订单量也同步增加,再加上部分地方的补贴审核速度慢、兑付周期长,导致不少企业或商户的垫资金额大、压力大,尤其是中小规模的商家“宁愿少卖、不敢多垫”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也成为不少商家参与以旧换新政策实打实的痛点。
为解决商户垫资压力问题,部分省份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如江西省鼓励银行提供支持以旧换新的经营性抵押贷款。二是优化兑付流程,提高资金兑付效率。如广东省支持广州市试点建设以旧换新公共服务平台“粤焕新”,缩短审批时间。三是政府提供临时性财务支持,实行补贴预拨等。即地方政府向企业预拨一定比例的补贴资金作为企业垫资,待审核通过后再拨付剩余额度,减轻商家垫资压力,确保经营活动顺畅运行。如浙江省对线下家电企业通过“预拨+清算”模式加快资金兑现,对已提供补贴申请材料但尚未开展审核的先行拨付不低于50%的资金。
积极查处不法商家骗补套补行为,防范“暗箱操作”
以旧换新落地过程中,一些不法商家借机薅补贴的“羊毛”,暴露出提价骗补、恶意套补、售后退换和价保难等乱象。根据消费者反映,有的采取虚高定价或突然涨价的方式提高商品的价格,把本应优惠给消费者的价差,通过涨价填平的方式套取到自己手中;或者将已享受政府补贴的商品再次纳入以旧换新活动,重复申领补贴;有的平台或商家以国补为由故意拖延或拒绝价保;不少地方要求数码产品购新补贴需要现场拆盒激活,商家因此拒绝对有瑕疵的商品提供退换服务。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影响用户对补贴政策的信任,也背离政策初衷,让政策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各地监管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湖北省商务厅于2024年10月开出首张针对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骗补、套补的罚单,取消了5家公司及其线下门店的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销售实施企业资格。四川省商务厅也发布公告,对存在虚开发票和骗取以旧换新国家政策补贴等违规经营行为的公司进行清退。北京市、江苏省等地开展多轮市场抽查,针对无资质经营、虚假广告和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专项治理。
在加强监管与处罚的同时,舆论建议,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全流程消费监管,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从源头上遏制套补、骗补等行为,起到更好的预防监督作用。对于围绕商品价格的各种“暗箱操作”,界定、查处难度较大,应积极探索监管创新。还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及时收集、响应和解决消费者的投诉纠纷问题。
强化公平竞争,避免“本地化”隐形门槛
在本次以旧换新补贴活动中,个别地方以“本地化”条件设置隐性门槛,变相鼓励消费者选择本地品牌。如有的在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对象仅限于本市汽车销售企业。
舆论认为,此类政策导致跨区域竞争不公,削弱了市场活力,扭曲市场公平,也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建议,应在全国公平竞争环节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在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方面,应该更加完善,尽量避免出现地方保护、市场封锁、指定产品等情况。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李连柱认为,现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由于区域限制,存在市场分割化、供需错配化、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补贴区域限制人为制造“政策藩篱”,企业被迫分散布局,形成“一省一市场”的低效格局。对此,他建议要以“全国一盘棋”思维重构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生产制造大省与全国市场深度联动。如创新“生产地与消费地税收共享”机制,平衡地方利益。在增值税方面,跨省交易中,消费地(购买方所在地)与生产地(企业所在地)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增值税,缓解地方财政矛盾。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跨省销售额占比超30%的企业,实行所得税减免10%,鼓励企业拓展全国市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