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金台論策

以舊換新政策落地優化系列解讀之二

金台論策:以舊換新降門檻、除藩籬,商家企業期待這些改變

劉珊
2025年05月07日17:00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正式開啟。商務部等多部門相繼出台《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等配套文件。2025年,我國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並提出“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擴圍提質實施“兩新”政策(“兩新”指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以舊換新行動受到相關平台、企業和消費者廣泛歡迎。同時,政策落地過程中,社會各界持續提出各類意見建議,政府部門不斷完善落地細節,推動以舊換新更好惠及廣大消費者和商家,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更大消費潛能。

2024 年以來,各地以舊換新系列政策密集出台,覆蓋家電、汽車、家裝等多領域,旨在通過財政補貼、綠色轉型雙輪驅動激活萬億級消費市場。然而,政策落地過程中,商家准入門檻高、墊資壓力大、市場騙補套補亂象及售后服務縮水、地方保護主義影響市場公平等與商家企業直接相關的焦點問題,持續引發熱議。

降低政策參與門檻,關注中小企業訴求

從參與企業的角度來看,參與活動的線下門店以連鎖品牌和大企業為主,不少中小企業、三四線市場的縣域或鄉鎮企業因店鋪規模、墊付資金等“門檻”被排除在活動之外,一些小品牌產品相比補貼后的知名品牌產品失去價格優勢,一定程度導致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加大。

針對上述問題,有專家呼吁適度放寬參與門檻,加力擴圍參加以舊換新的企業數量,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積極申報。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少謙建議,由國家相關部委統一各省市以舊換新參與條件,擴大縣鄉中小商家參與范圍,允許鄉鎮家電個體工商戶參與。

除了消費者直接向相關部門申領外,以舊換新優惠補貼發放的另一種主要方式是企業或商戶先行墊付補貼資金。由於在以舊換新活動開展過程中,銷售額較高,且退貨訂單量也同步增加,再加上部分地方的補貼審核速度慢、兌付周期長,導致不少企業或商戶的墊資金額大、壓力大,尤其是中小規模的商家“寧願少賣、不敢多墊”的現象較為普遍,這也成為不少商家參與以舊換新政策實打實的痛點。

為解決商戶墊資壓力問題,部分省份進行了積極探索。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如江西省鼓勵銀行提供支持以舊換新的經營性抵押貸款。二是優化兌付流程,提高資金兌付效率。如廣東省支持廣州市試點建設以舊換新公共服務平台“粵煥新”,縮短審批時間。三是政府提供臨時性財務支持,實行補貼預撥等。即地方政府向企業預撥一定比例的補貼資金作為企業墊資,待審核通過后再撥付剩余額度,減輕商家墊資壓力,確保經營活動順暢運行。如浙江省對線下家電企業通過“預撥+清算”模式加快資金兌現,對已提供補貼申請材料但尚未開展審核的先行撥付不低於50%的資金。

積極查處不法商家騙補套補行為,防范“暗箱操作”

以舊換新落地過程中,一些不法商家借機薅補貼的“羊毛”,暴露出提價騙補、惡意套補、售后退換和價保難等亂象。根據消費者反映,有的採取虛高定價或突然漲價的方式提高商品的價格,把本應優惠給消費者的價差,通過漲價填平的方式套取到自己手中﹔或者將已享受政府補貼的商品再次納入以舊換新活動,重復申領補貼﹔有的平台或商家以國補為由故意拖延或拒絕價保﹔不少地方要求數碼產品購新補貼需要現場拆盒激活,商家因此拒絕對有瑕疵的商品提供退換服務。

這些行為不僅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影響用戶對補貼政策的信任,也背離政策初衷,讓政策實施效果打了折扣。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各地監管部門多措並舉積極應對。湖北省商務廳於2024年10月開出首張針對家電以舊換新補貼騙補、套補的罰單,取消了5家公司及其線下門店的家電以舊換新活動銷售實施企業資格。四川省商務廳也發布公告,對存在虛開發票和騙取以舊換新國家政策補貼等違規經營行為的公司進行清退。北京市、江蘇省等地開展多輪市場抽查,針對無資質經營、虛假廣告和價格欺詐行為進行專項治理。

在加強監管與處罰的同時,輿論建議,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強全流程消費監管,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從源頭上遏制套補、騙補等行為,起到更好的預防監督作用。對於圍繞商品價格的各種“暗箱操作”,界定、查處難度較大,應積極探索監管創新。還應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監督,及時收集、響應和解決消費者的投訴糾紛問題。

強化公平競爭,避免“本地化”隱形門檻

在本次以舊換新補貼活動中,個別地方以“本地化”條件設置隱性門檻,變相鼓勵消費者選擇本地品牌。如有的在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汽車置換更新補貼對象僅限於本市汽車銷售企業。

輿論認為,此類政策導致跨區域競爭不公,削弱了市場活力,扭曲市場公平,也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建議,應在全國公平競爭環節上多下功夫,特別是在標准和規則的制定方面,應該更加完善,盡量避免出現地方保護、市場封鎖、指定產品等情況。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李連柱認為,現行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由於區域限制,存在市場分割化、供需錯配化、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從生產企業的角度來看,補貼區域限制人為制造“政策藩籬”,企業被迫分散布局,形成“一省一市場”的低效格局。對此,他建議要以“全國一盤棋”思維重構以舊換新政策,推動生產制造大省與全國市場深度聯動。如創新“生產地與消費地稅收共享”機制,平衡地方利益。在增值稅方面,跨省交易中,消費地(購買方所在地)與生產地(企業所在地)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增值稅,緩解地方財政矛盾。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對跨省銷售額佔比超30%的企業,實行所得稅減免10%,鼓勵企業拓展全國市場。

(責編:劉珊、劉志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