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4年十大服務消費新趨勢
2024年度服務消費熱點趨勢觀察報告

2024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並明確“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養老、育幼、家政等消費”。
202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圍繞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增強服務消費動能、優化服務消費環境、強化政策保障6個方面,提出20項重點任務,支持餐飲住宿、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在服務消費較快增長階段,服務消費已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增量來源。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7%,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額快3.7個百分點。其中餐飲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6.2%﹔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交通通信消費支出同比分別增長10.1%和10.0%。
2024年,各地通過優化和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消費體驗,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服務更加多元、場景不斷拓展、多業態跨界融合等趨勢日益凸顯,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服務消費需求。
對2024年服務消費熱點議題的梳理分析顯示,2024年我國服務消費領域呈現十大發展新特征、新趨勢。
一、消費風尚:中式美學,文化傳承
相關熱詞:“新中式”茶飲、“新中式”婚禮
趨勢解讀:
近日,李子柒以“傳統文化創作者”身份重返公眾視野。其發布的漆器制作視頻《雕漆隱花,雕出紫氣東來》迅速在全網引發轟動。其作品以獨樹一幟的田園風格和深厚的東方文化底蘊,展現了“獨屬於我們中國人的詩意和浪漫”,再次掀起傳統文化熱潮。
近年來,傳統文化對消費風尚的影響力持續增強。 “國風”“國潮”“新中式”等概念遍布餐飲、娛樂、文旅、美妝、服飾等多個消費領域和消費場景。“新中式”作為一種融合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審美趨勢的設計理念在消費市場上迅速崛起,以盤扣、馬面裙為代表的“新中式”穿搭,現場展現濃厚中式韻味的“新中式”婚禮,體驗非遺技藝、探訪古城古鎮、入住國風民俗賓館的“新中式”旅游,以肉桂、龍井、鴨屎香、福鼎白茶、正山小種等傳統茶品為原料的“新中式”茶飲……各類“新中式”跨界組合流行,並開始融入和引領主流消費趨勢。
典型案例:
“新中式”茶飲
紅餐產業研究院2024年6月推出的《新中式餐飲洞察報告2024》顯示,新中式餐飲市場規模已經從2021年的629億增長至2023年的907億,預計2024年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在市場上,新中式概念已經滲透到餐飲業的各個領域,新中式茶飲、新中式糕點以及新中式漢堡等品牌層出不窮。其中,新中式茶飲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股新潮流,迅速脫穎而出。
據“紅餐大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6月,全國新中式茶飲門店超過2萬家。新中式茶飲之所以能夠贏得市場的青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在產品名稱、原料口感、設計風格、功能屬性以及消費體驗等方面的創新。新中式茶飲在原材料的選擇上更加注重健康與品質,充分契合年輕人對低脂、低糖、低卡的健康需求。此外,新中式茶飲在店鋪設計和消費體驗上深挖文化元素,為消費者打造兼具復古韻味與現代時尚的“第三空間”。
其他相關熱詞:
“新中式”婚禮
與傳統的中式婚禮不同,新中式婚禮既有古風韻味,又在禮節儀式上進行了精簡,韻味十足且不繁瑣,兼顧復古與潮流,深受年輕人喜愛。根據媒體報道,新中式婚禮不僅僅是古典元素和傳統文化風格的展現,還有服化道以及儀式感的加持,包括新娘佩戴的發飾和妝容,每個朝代都有區別。這一趨勢還擴展到婚紗照、婚宴、伴手禮等多個環節。
二、消費業態:跨界混搭,有機融合
相關熱詞:“超市食堂”、文商旅綜合體、彩票咖啡店、跟著賽事去旅行
趨勢解讀:
逛超市,順便在超市裡的食堂吃一頓便餐﹔在城市商業空間品嘗特色餐飲,還能欣賞民俗表演、觀看文化展覽﹔在街邊彩咖店買一杯咖啡,同時再買一注刮刮樂,操作簡單,還能解壓﹔在菜場買好菜后,在“代炒菜”檔口支付手工費,就可以拎著熱乎的現炒飯菜回家……近年來,“超市+食堂”“彩票店+咖啡”“菜市場+餐飲”等多業態在同一空間內混合經營的案例越來越多,通過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達成“1+1>2”的效果。
與此同時,文商旅體多業態的有機融合更為深入,“跟著賽事去旅行”“跟著演出去旅行”等加速發展。2024年,北京的中國網球公開賽、WTT中國大滿貫賽,上海的網球大師賽、短池游泳世界杯,雲南的水富金沙江(國際)帆船公開賽,貴州的“村超”足球友誼賽,以及多地馬拉鬆、越野賽等備受關注,大眾參與熱情高漲,“體育+”成為新時尚。輿論預測年底的2024-2025賽季國際雪聯單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以及2025年的哈爾濱亞冬會、成都世運會、粵港澳全運會等將再次帶動賽事消費熱潮。
典型案例:
“超市食堂”
2024年以來,物美超市、盒馬鮮生、永輝超市、大潤發等國內多家品牌超市開始拓展消費場景,依托在生鮮食材方面的供應鏈基礎以及天然的人流量優勢,“跨界”開起了便民“食堂”。超市做餐飲早在多年前就已出現,此次“出圈”的原因在於各大超市推出的套餐極具性價比且屬於高頻復購的快餐,大大方便了周邊居民和上班族。另一方面,“零售+餐飲”能夠吸引更多客流,也順應了實體店轉型升級的要求。
天津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
2024年五一小長假期間,BUBBLING&BOILING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京津冀站在天津濱海新區東疆親海音樂廣場舉辦,5月1日—3日共計吸引近10萬觀演人次,為近十年來北方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音樂節盛事。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不僅呈現了“音樂表演+藝術展演”活動,更提供了“吃+逛+社交互動”的潮流生活消費場景。音樂節場外,聯動周邊行業推出了“景酒套票”“交旅套票”等文旅套餐產品和延伸服務,促進區域消費聯動。音樂節還與濱海新區的郵輪經濟聯動,嘗試推出“音樂節+郵輪”模式,為乘游輪而來的游客提供高質量文化演藝產品。
其他相關熱詞:
文商旅綜合體
近年來,我國城市商業空間的發展趨勢發生顯著變化,原本以購物、消費為主要功能的商業區域,正逐漸向主題化、旅游化方向轉型,開始承擔起旅游打卡景點的角色,甚至一些文商旅綜合體還被評選為國家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等。“商場變景區”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商業形態,在全國許多城市呈蔓延趨勢。如近幾年火爆出圈的河北唐山的唐山宴美食博物館、吉林長春的這有山購物小鎮、湖南長沙的文和友廣場等。
彩票咖啡店
2024年,可以邊喝咖啡邊刮彩票的彩票咖啡店開始在全國涌現。“彩票+咖啡”的組合,既可以提供情緒價值,又能滿足社交需求,再輔以新奇的營銷策略,為消費者帶來了獨特的消費體驗,因而迅速流行開來。隨著彩票咖啡店的火爆,#彩票咖啡店怎麼開#、#彩票咖啡店鋪設計#已經成為當下小紅書熱門話題。
2024鄭州馬拉鬆賽事
2024鄭州馬拉鬆賽設置了馬拉鬆、半程馬拉鬆和健康跑等比賽項目,共有近4萬人參賽。賽后對2024鄭州馬拉鬆參賽人員來源去向、駐留時長、消費頻次等數據的分析顯示:鄭州市外參賽人員在鄭州駐留時長超過1天的佔比為97.6%,超過3天的達到22.44%﹔去向目的地主要為景區、特色街區和商圈,賽前游玩目的地為中德化步行街、農科路等特色街區和少林寺、花園口等景區的參賽者佔比55.59%,賽后前往特色街區和景區的參賽者比例達到71.07%,文旅消費需求旺盛。10月31日至11月6日期間,參賽人員僅使用微信支付的頻次就達60萬次。可以看出,“馬拉鬆+”帶動消費效果明顯,潛力巨大。
三、消費場景:市井生活,人間煙火
相關熱詞:“菜市場趕大集”“后街經濟”“公園20分鐘效應”“萬物皆可市集”
趨勢解讀:
隨著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越來越多的菜場、公園、商圈舊貌換新顏,產品與服務供應升級,環境和功能提升,吸引了不少周邊人群。2024年,“菜市場趕大集”“后街經濟”“公園20分鐘效應”等概念應運而生,年輕人開始將目光轉向咫尺之遙的本地圈子,他們選擇去家門口的菜市場閑逛,去周圍的公園散步劃船,去附近較為偏僻的“后街”購物打卡……用慢節奏和低成本的方式零距離感受當地煙火氣,享受生活的鬆弛感。
另一方面,一些在網上走紅的菜場、公園、市集,也開始進入外地旅游者的視野,成為外地游客的熱門打卡地。在游客的目的地選擇中,不再一味聚焦傳統的旅游景區,而將零距離感受市井風情納入考量,更深入地感受當地文化。
典型案例:
菜市場趕大集/ Market Walk
從“City Walk”到 “ Market Walk(逛菜市場)”,與快節奏、“速刷”一座城市的“特種兵旅游”相比,這類旅游主打更慢、更具煙火氣。琳琅滿目的美食、熙熙攘攘的人群、熱鬧的討價還價……這些充滿濃郁煙火氣和市井氣的生活場景,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深度體驗一座城市的市井風情和特色風光,親密接觸一座城市的真實面貌和獨特的人文色彩。北京三源裡、上海蒙西、杭州紅石板、青島團島……網紅菜市場正成為消費者們的熱門打卡地。如最近出圈的邊陲地區的雲南篆新農貿市場,從名貴的鬆茸、干巴菌,再到家常百姓餐桌上的見手青、牛肝菌,讓游客見識到了眼花繚亂的豐富食材,以及當地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小紅書上,#菜市場漫游指南話題已達到1億多的瀏覽量。
其他相關熱詞:
“后街經濟”
在熱鬧繁華的商業街周邊,小而精致、極具特色的背街裡巷是游客感受城市慢生活、體驗市井文化和煙火氣息的寶地。“后街”的概念與“主街”相對,“后街經濟”是利用支馬路打造一批以特色品牌為引領、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的特色商業街,與主街互補互促,協同主街共同構成兼具商業硬實力與人文軟實力的商圈發展模式。與主街的“快節奏”“國際范”相比,后街主打“慢生活”“煙火氣”,注重消費氛圍、追求有質感的消費內容和消費體驗,新興消費者的這些需求在后街得到滿足。如位於上海地標性后街武康路上的武康大樓、羅密歐陽台等歷史保護建筑,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戴家巷的臨崖空間等空置的老重慶景點,近年來均被打造為特色后街,紛紛成為熱門打卡地和新的消費地標。
“公園20分鐘效應”
2024年春,“公園20分鐘效應”在社交媒體上走紅,廣大網友們走進公園綠地,分享親近自然的美妙體驗,午后、晚間到公園“散散上班味兒”也逐漸成為打工人熱衷的休閑方式。“公園20分鐘效應”起源於《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志》的一項研究,其中指出,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就能夠讓人感到更加快樂,即便不做運動,只是到公園或其他能感受到自然氣息的地方逗留20分鐘,就能顯著減少壓力。所謂的公園,包括但不限於城市裡的大型公園、街心公園、口袋公園,工作園區、寫字樓附近的綠色空間,街巷社區的小微綠地等。不同於節假日逛公園的隆重感,“公園20分鐘”側重於親近自然、抬腳能到的隨性和“可及性”。
四、消費引擎:IP+網紅,多點嵌入
相關熱詞:《黑神話:悟空》《我的阿勒泰》
趨勢解讀:
2024年,文化IP、網紅IP對消費的驅動、帶動能力仍較為突出,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引擎”。網紅個人IP、游戲和漫展IP、影視劇IP、微短劇IP等各類IP多維度賦能消費場景。從文學影視作品與地方文旅的聯動,到游戲IP激發的傳統文化打卡游,再到爆紅的個體帶來區域服務消費的火爆,各類網紅IP迅速帶來大規模的集中消費,並呈現快速輪動態勢。各地抓住機遇,積極挖掘IP經濟的潛力。
典型案例:
《我的阿勒泰》
根據同程旅行數據,該平台“阿勒泰”和“新疆”的搜索熱度漲幅趨勢與劇播時間明顯呼應,在《我的阿勒泰》上線播出后一周,“阿勒泰”搜索熱度上漲了562%,“阿勒泰”詞條飆升至同程旅行小程序搜索熱度前十名。
為接住這波流量,阿勒泰當地推出了“我的阿勒泰”團隊游、自由行線路6條,聯動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布置主題航班,前往哈爾濱、廣州、深圳等地推介冰雪旅游資源。《我的阿勒泰》不僅帶火了當地旅游,更為當地文創和商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如市場升級設計“砰砰酒”,推出“文秀奶奶”駝絨護腰,創新設計“我的阿勒泰”系列刺繡作品,共計推出73款文創周邊產品。布爾津縣將劇中涉及的民宿家庭展館打造成研學點,接待疆內外研學游客﹔阿勒泰文旅局將劇中提到的“張鳳俠小賣部”等場景進行修復,設立打卡點,推出“放一次羊”“做一次李文秀”等劇情相關體驗產品。此外,當地還聯合相關機構開發了以《我的阿勒泰》為靈感的徒步線路,舉辦“阿勒泰文學節”,策劃“阿勒泰四季”主題台歷等“文學+文旅”活動。通過將熱門IP嵌入產業各個環節,阿勒泰實現了更深層次的文旅融合。
其他相關熱詞:
《黑神話:悟空》
2024年暑期,山西省憑借《黑神話:悟空》的廣泛影響力,成為全網焦點。這款國產游戲在全國范圍內精心挑選了36處景點作為游戲背景,其中山西省獨佔鰲頭,貢獻了多達27處取景地,包括小西天、玉皇廟、鐵佛寺等歷史遺跡。依托《黑神話:悟空》的助力,山西實現全省域文旅話題流量登頂和旅游“接待+收入”雙增長。根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共接待國內游客3.18億人次,同比增長13.88%﹔旅游總花費2761.52億元,同比增長25.91%。國慶假日期間,全省共接待國內游客較上年同期增長84.99%﹔游客旅游總花費226.8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1.85%。
根據媒體報道,早在2022年,山西文旅就做好了准備,積極為《黑神話:悟空》創作提供便利條件,推出系列虛擬場景和實景結合的主題視頻等。在游戲正式上線后,山西文旅在最短時間內啟動“跟著悟空游山西”活動,不僅推出了《黑神話:悟空》主題旅游線路,還推出系列宣傳視頻、線下通關文牒,開發黑悟空雪糕等文創產品,發布“天命人免費游山西”活動,邀請全網博主和游客線下探索打卡、參與內容創作,贏取免費主題周邊等。
“發型師曉華”
2024年11月初,“發型師曉華”在網絡迅速走紅,其理發店所在地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城南街道長泥坡村變成網紅打卡地。懷化商務部門迅速行動,一方面,精心優化布局市場體系,大力引入特色商家,如今已有60余家特色店鋪落戶,涵蓋美食、手工藝品、民俗紀念品等。另一方面,積極引導企業推出優惠讓利活動,當地商務、文旅部門圍繞“剪美美的頭發,游福地懷化”主題,採取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在20多個網絡平台和10個本地主要商圈進行宣傳。根據鶴城區商務局的統計,自11月2日至21日,曉華理發店人流量累計超30萬人次,拉動周邊現場消費超3000萬元,拉動全市消費1.8億元。
五、消費地域:大城小縣,雙向奔赴
相關熱詞:特色街區、縣域游
趨勢解讀:
南京夫子廟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重慶解放碑步行街……各大中城市的商業街區不僅是城市的名片,也是消費的窗口。近年來,不少地方的商圈街區玩法更多樣,集合旅游、美食、娛樂、購物、親子、夜游觀光等消費新場景,推出首店經濟、時尚經濟、定制經濟、寵物友好經濟等消費新模式,融合新鮮元素,引入創意品牌,挖掘歷史文化特色,結合商業趨勢與時尚潮流,把商圈街區建設成為融消費、體驗、休閑、社交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場所,成為城市消費的焦點區域。
與此同時,縣域消費正呈現新活力。縣域消費逐漸從“重產品”向“重品牌”過渡,諸多知名連鎖消費品牌紛紛在縣域地區開設門店,帶動縣域消費市場不斷壯大。美團數據顯示,2024年星巴克、瑞幸、庫迪等多個品牌的縣城咖啡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97%,外賣商戶數同比增長159%。旅游方面,更多的三線及以下的小城居民走出國門。去哪兒平台上,國慶期間,600余個三線及以下城市和縣城居民首次乘坐飛機,首次購買機票量同比增逾五成﹔三線及以下城市居民出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近3倍,遠超一線城市。與此同時,縣域也成為重要的消費目的地。2024年以來,“縣城游”持續受熱捧,帶動了當地“吃喝游娛購”消費增長。
典型案例:
縣域旅游
2024年以來,縣域旅游熱度持續攀升。攜程數據顯示,2024年國慶假期,一、二線城市旅客帶動鄉村游訂單增長超60%,縣域游訂單同比增長20%。縣域旅游熱門目的地包括臨汾隰縣、運城芮城、銀川賀蘭、延安宜川、商洛商南、朔州應縣、牡丹江寧安、畢節織金、德州齊河、韶關仁化,酒店預訂量增幅均超過4倍。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國慶假期熱門縣域目的地酒店預訂量增幅超過大盤,其中同比漲幅超過50%的縣和縣級市近百個。
“奔縣”熱潮的興起,折射出消費市場供需兩端的“雙向奔赴”。一方面,隨著旅游市場和旅游觀念更新迭代,文旅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趨勢。縣域旅游“小而美”的特點,能夠更好滿足游客“求新求精”的出游需求。另一方面,住宿、餐飲、購物、交通等縣域旅游配套服務體系日漸成熟,縣城新業態發展也逐步向大城市看齊,能為出行者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
六、消費供給:求新求變,全息全感
相關熱詞:露台經濟、低空游、沉浸體驗
趨勢解讀:
各地積極推進服務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打造,通過創新消費供給激發消費潛力加速釋放。如上海靜安區推動商業綜合體從地面延展到更高的露台、天台,打造融合夜購、夜食、夜娛、夜秀、夜動的“露台經濟”,豐富夜間消費形態﹔四川成都連山村圍繞桃產業做文章,修建桃源步道,統一打造陽光房、水美鄉村等消費場景,拓展“產業+休閑娛樂觀光”模式,“賞花經濟”吸引了大批游客。
郵輪游艇、房車露營、低空飛行等特色旅游產品在2024年加速發展。各地致力於提供融合煙火氣與科技感的全新體驗,各類全息沉浸式消費成為消費市場新寵。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的“飛越清明上河圖”球幕影院、武漢的“夜上黃鶴樓”等項目,利用現代科技將傳統文化變得時尚有趣,讓游客更有參與感﹔敦煌研究院的AR眼鏡導覽、廈門鼓浪嶼的“鼓浪嶼元宇宙”小程序等,通過物理映射,帶游客穿越千年時空﹔一二線城市部分商場的裸眼3D大屏,設置了虛擬試妝、虛擬試鞋、智能導購等新奇購物體驗,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打卡。
劇場演出方面,2024年新推出的原創劇目的數量明顯增加,涵蓋多個藝術門類的原創新作接連登台,如國風懸疑話劇《清明上河圖密碼》、新國風舞劇《李清照》、舞蹈詩劇《九歌》、工業題材音樂劇《逐夢》等。一些旅游演藝企業瞄准目前游客消費模式更新,積極探索新型演出模式,大力開發“沉浸式”“行進式”等形式新穎的演藝項目。例如,在上海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演出現場,觀眾可以邊看邊與演員互動,一轉眼便已成為劇中人﹔在湖北省重點創新文旅項目《知音號》的沉浸式演出現場,觀眾們在演出的船艙中自由行動,沉浸式體驗每個角落發生的故事,還能影響故事走向。
典型案例:
低空旅游
低空旅游,是指在低空空域,依托通用航空運輸、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飛行器所從事的旅游活動。近年來低空經濟勢頭強勁,低空旅游也正在成為旅游市場的“新寵”。
2024年國慶假期,不少地方和旅游景區為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飛行和觀光需求,推出滑翔傘、直升機觀光、飛行體驗等“低空+文旅”項目。如安徽黃山9月30日開通黃山迎客通航東黃山低空旅游首飛啟航,該航線圍繞東黃山悠悠湖開展,覆蓋半徑5公裡,讓游客從空中領略大黃山風光﹔山東曲阜10月1日開航尼山聖境空中游覽線路,提供多條游覽方案,游客可從空中俯瞰尼山夫子洞、孔子像等地標﹔黃浦江低空旅游項目10月1日起正式運營,項目一次最多搭載6名乘客從上海龍華直升機場起飛,經過盧浦大橋、南浦大橋,抵達外灘核心景觀區,再從外白渡橋附近掉頭返回,全程約24公裡,飛行高度在300米,時間約為10分鐘。
其他相關熱詞:
郵輪游
在旅游出行選擇方面,郵輪旅游正成為假期出游熱點。飛豬數據顯示,2024年國慶假期前一個月,國際郵輪的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130%﹔國慶節前夕,郵輪商品的預訂量更是同比增長了近600%。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費者對高品質、體驗式旅游需求增強,郵輪旅行因其一站式娛樂設施、精致餐飲與舒適住宿受到青睞。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相關報告預測,到2035年,中國郵輪市場將到達1400萬游客人次/年,中國郵輪經濟總量為5317億元人民幣。
七、消費人群:青年引領,銀發族“趕潮”
相關熱詞:“按梗消費”、運動社交、中老年爆款微短劇
趨勢解讀:
大學生等青年群體在消費過程中仍扮演引領消費風潮的角色。年輕一代在消費過程中,不僅追求產品的實用性,更渴望尋找到趣味和共鳴。一方面,年輕群體消費直接受到流行文化、熱點話題的影響,電商平台的熱搜熱銷商品,與社交媒體平台的熱詞存在“共振”效應。另一方面,年輕群體熱衷表達自我,追求社交認同,通過線上線下聯結,常常為傳統消費場景帶來新玩法,賦予新內涵。2024年,“按梗消費”、運動社交等詞語的走紅,折射出青年消費的特點。
與此同時,隨著銀發經濟發展,經濟實力較強、觀念較為多元的“新老人”等群體的消費潛力受到關注。他們的消費正從“衣、食、住、用、行”等傳統消費逐漸向追求品質的服務型消費拓展,多元化、年輕化和時尚化趨勢明顯。京東2024年10月發布的《2024銀發族消費報告》顯示,適老產品中方便坐著洗澡的助浴椅、功能多元化的電動床成交額分別同比增長202%、152%,輔助安全的衛浴扶手、方便起夜的小夜燈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40%。智能浴室櫃成交額同比增長277%,指靜脈智能鎖、智能開關、智能牆插也顯著增長。
典型案例:
“按梗消費”
“按梗消費”,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受到網絡熱梗的影響,追求與這些熱梗相關的消費行為。這種消費行為不僅僅是簡單的購買決策,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和心理上的滿足。如立秋當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因其富有情感的標簽和社交媒體的熱議,迅速沖上熱搜,當日全國飲品累計銷量創新高。超市盲盒、“隱身”的保暖服飾、減法生活、超市裡的情緒搭子等極具趣味性、互動性的熱梗,不僅引發消費者的共鳴和參與,還帶動他們為“梗”買單。
其他相關熱詞:
運動社交與“City Run”
城市漫跑、戶外登山、館內攀岩、水上沖浪……年輕人們一邊在社交平台上尋找運動流行的最新信息,一邊用結伴運動代替“約飯”形成新的社交場景。運動正改變著年輕人的社交方式,並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如“City Run”(城市漫跑)熱潮下,跑步打卡、經驗分享、參加跑團、跑步裝備推薦、跑步音樂分享等豐富的內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這項運動項目,跑步也成為一種日益流行的社交方式。
八、消費理念:智性消費,為快樂買單
相關熱詞:“錯峰出游”、質價比、情緒價值消費
趨勢解讀:
從2023年流行在社區食堂實現“吃飯自由”,參加“夕陽紅旅行團”“不花錢的city walk”,到2024年的“錯峰出游”“閑置經濟”的興起,以及餐飲市場中價格較低的快餐、火鍋等“小吃小喝”成為消費主流,日趨理性的消費方式蔓延到了消費領域的方方面面。“隻選對的,不選貴的”、追求“質價比”(指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與價格之比)成為消費者的選擇,既追求產品和服務品質,又拒絕不合理的溢價,更加注重消費行為的理性和可持續性。
在追求理性消費的同時,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並不吝於為快樂買單,情緒價值消費仍是高頻詞。一份基於“雙十一消費”調研推出的《2024 Z世代雙十一消費行為報告》顯示,在關於消費心態的選擇中,“快樂消費,為情緒價值/興趣而消費”(40.1%)是年輕人最多的投票選項,高於“消費理念升級,更關注消費品質”(37.1%)、“極簡消費,如無必要不消費”(36.9%)、“消費降級,更看重性價比”(30.2%)等選項。在此背景下,關注情緒健康、化解心理壓力的治愈消費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療愈”關鍵詞在美團的搜索量同比增幅達280%,筆記和評價數增長185%。
典型案例:
“錯峰出游”
2024年假期期間,有更多的消費者考慮“經濟賬”和“體驗賬”,選擇“早去早回、晚去晚回”的錯峰出游方式。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從出行時間和目的地選擇上來看,2024年國慶出游更加分散和多元,大家“用腳投票”,對平抑過高的價格和過於擁擠的景區起到一定作用。機票、酒店價格變化曲線更加平滑,峰值較往年有所降低,單單機票成本就能省下一半,更能避開“人從眾”的擁擠景區。9月27到28日,第一批“搶跑”國慶出游的旅客就出發了,他們的回程高峰在10月2日—10月3日。以北京為例,搶跑出發國內航線機票預訂均價裸價是950元,較9月30日—10月1日出行高峰低三成﹔而提前返程機票均價是540元,更比10月6日—7日返程高峰機票均價低六成以上。一來一回,錯峰出行機票價格相當於打五折。
其他相關熱詞:
Jellycat“情緒搭子”
Jellycat,中文名稱“吉利貓”,源自英國倫敦的毛絨玩具品牌,近年來因“過家家”沉浸式的表演和獨特的打包方式在國內迅速走紅。
在Jellycat限時體驗店,服務員在給毛絨玩具打包過程中,全程都在進行烹飪“蛋糕”的無實物表演,先是拿出一個擠奶油的玩具,擠出高高的幾層奶油,然后一邊打包一邊提醒消費者:蛋糕是當天現場制作,回去需要及時冷藏。這種將生活場景、玩具、零售體驗三要素巧妙結合的表演式銷售模式,讓消費者沉浸體驗真實購買“食物”的過程,提供了全新消費體驗。2024年國慶假期間,Jellycat在上海的快閃店活動,年輕消費者們排起長隊購買。玩家和粉絲們紛紛將Jellycat玩偶視為“情緒搭子”和“孩子”,在抖音、小紅書、豆瓣等平台上分享各種“養娃”經驗,“帶上Jellycat去旅行”“Jellycat表情包”等話題和詞條也沖上各社交平台的熱搜榜單。
九、消費服務保障:規范發展,提質升級
相關熱詞:“China Travel(中國游)”、探店經濟
趨勢解讀:
2024年,多地推出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服務,聚焦文旅、交通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升級消費保障,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服務品質。如2024年“五一”假期期間,山西太原等地給予歌迷免費乘坐公交車、免費乘地鐵、免費游覽景區等福利﹔湖北襄陽、荊州、宜昌等多地開放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加強交通疏導,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服務。8月,上海公安機關推出大型活動安全許可“一網通辦”線上申報措施,簡化申辦手續﹔當地交通部門在演出周圍的地鐵站等增加路標提示和人工疏導服務,地鐵站內工作人員會引導快速過閘機,允許出站再補票。
典型案例:
“China Travel(中國游)”便利服務措施
得益於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不斷擴容以及入境便利度的持續優化,越來越多外國游客來到中國,“China Travel(中國游)”一詞在海外社交媒體走紅。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818.6萬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過免簽入境外國人488.5萬人次,同比增長78.6%。
為優化體驗,相關部門和機構優化了簽証、支付、住宿登記、票務預訂、多語種服務、離境退稅等一系列便利服務措施。例如,一系列免簽政策配套措施不斷完善——縮短候檢查驗時間、自助填寫申報表、組建多語種志願服務隊……各口岸邊檢部門為出入境旅客提供高效的通關服務。國際航線較多、外籍人員入境量較大的100個口岸均已開展口岸簽証業務。又如,多措並舉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支付寶、財付通與商業銀行、清算機構等共同努力,一方面推動“外卡內綁”,境外銀行卡可綁定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在國內商戶消費﹔另一方面支持“外包內用”,外籍來華人員使用境外錢包App即可在境內支付。2024上半年,入境游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增長8倍﹔用支付寶做國際游客生意的中國商家數量同比增長了3倍。
山西隰縣回應游客“差評”
2024年國慶假期期間,因《黑神話:悟空》而走紅的山西臨汾隰縣小西天景區由於接待能力有限,被爆出游客太多、排隊時間太長等問題,引發了不少“差評”。
在“差評”次日,隰縣小西天景區和隰縣文旅局向游客致歉,表示舉全縣之力接待游客,並優化待客策略,推出免費公交、免費吃梨、免費停車等。同時,隰縣副縣長赴景區現場唱歌、縣公安局局長現場解惑,縣文旅局局長也“出馬”扮演唐僧,迎接八方游客。國慶假期最后一日,隰縣小西天景區服務中心發布《致廣大游客朋友的感謝信》提到:為彌補廣大游客國慶假期因“人從眾”不得不限制停留時間而造成對懸塑絕唱匆匆一瞥的遺憾,我們鄭重推出“誠意大禮包”——自即日起至年底,凡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來小西天游覽過的朋友,可憑借購票憑証,免門票再次進入景區參觀游覽。
這些舉動讓隰縣小西天的口碑得以改善。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小西天共接待游客91722人,同比增長335%。這個人口在冊數量僅有9.1萬人的縣城,在國慶假期成功迎接了超過9.1萬人的游客。
其他相關熱詞:
探店經濟
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達人探店類短視頻、測評筆記逐漸興起。相關從業者通過真實的消費體驗,打通線上線下,連接供需兩端,而消費者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平台,可以近距離觀察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這種新模式打破了傳統購物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極大豐富了消費者的感官體驗和情感聯結。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探店達人,提供真實公平的探店評價,不僅能給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消費指引,還能倒逼商家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對提振消費發揮重要作用。
十、消費潛力賽道:全齡友好,小美專精
相關熱詞:銀發經濟、懶人經濟、托育服務
趨勢解讀:
未來,隨著消費需求、消費主張更加多元化,更多樣化的消費產品和服務、更定制化的消費場景和空間、更差異化的消費業態和模式,將成為發展趨勢。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面需求的“懶人經濟”“單身經濟”“母嬰經濟”“銀發經濟”等將持續高速發展,未來消費賽道將更加細化。“小美專精”的服務業態將更多涌現。
典型案例:
“小而美”劇場演藝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專業劇場、小劇場以及新空間演出場次同比增長32.21%。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走進“小而美”的live house欣賞表演,放鬆心情。在北京市西城區,著力打造的北京天橋演藝區沒有圍牆,其中北部是天橋歷史文化街區,多條特色胡同和小微藝術館群落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經過活化改造的民居雜院成為市民身邊的藝術體驗空間。
銀發經濟細分賽道
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預測,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大約7萬億元,佔GDP比重6%,2035年將達到30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5.7%。該產業具備長達數十年清晰、穩定的成長邏輯和行業紅利。
老年消費在若干細分領域均有較大上升空間。以旅居康養為例,據中國旅游研究院康養旅游課題組測算,“十四五”末我國出游率較高、旅游消費較多的低齡健康老年人將超過1億人,我國老年國內旅游收入將達到1.14萬億元。
隨著需求的精細化,養老領域細分服務場景將進一步發展。如圍繞老齡化程度高、高齡和失能失智的“老老人”的需求,相關養老機構不僅需要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床前照護、巡視探訪、適老化改造等基礎服務,還需要嘗試提供金融防詐、藝術美育等特色服務,以及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等服務。而針對相對年輕的“新老人”群體,部分養老機構則可以推出“短托養老”和“短期助養”等多種服務。
研究團隊
總策劃:唐維紅
監制: 唐勝宏、劉志華
執筆:劉珊
相關鏈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