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發布《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媒體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23-2024)》
人民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王京、彭琪月)今日,2024(第九屆)黨媒網站發展論壇在北京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辦,人民網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在論壇上發布了《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媒體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23-2024)》。
人民網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發布報告主要內容
唐維紅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媒體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具備快速、廣泛傳播信息的能力與優勢,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者和新技術應用的重要載體,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媒體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和重要支撐。
人民網研究院從生產力的三大構成要素,即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解析媒體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與發展要求。基於典型案例研究,對新質生產力推動媒體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考察,分析並提出媒體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徑與趨勢,形成此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以來,我國各級媒體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進一步推動媒體高質量發展。
一、提升勞動者技能,數字員工嶄露頭角
數字主播、數字記者、數字員工等應用於媒體內容生產、用戶交互服務,構建起人機協同的媒體新型勞動主體。數字虛擬主播成為2023年兩會報道的亮麗風景,人民日報AI虛擬主播任小融、央視網數字虛擬主播小C、湖南日報《小楠·AI兩會》、中國日報《元曦跑兩會》、甘肅廣播電台《AI播·兩會“網”這看》等紛紛亮相。四川日報川觀新聞構建數字記者矩陣,湖南衛視將AI導演“愛芒”推至前台,賦予新聞報道、文藝創作更多可能性。
人工智能開發訓練、元數據採集管理等新崗位的人才需求增加,催生了大量新職業形態。2024年5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了網絡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等19個新職業。媒體積極推動從業者向數字化、智能化、融媒化轉型。2024年5月,寧波日報網為近百人舉辦AIGC線下培訓。10月,南方報業成立AIGC創作培訓基地,構建新型培訓平台。打造數智技術培訓體系,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成為推動媒體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開拓內容新形態,全面升級用戶體驗
各大媒體採用新技術,塑造數字內容生產與交互的新范式,拓展AIGC內容、擴展現實視聽節目等產品形態。2023年,人民日報推出工筆手繪長圖《絲路行旅圖》,融合增強現實(AR) 、可縮放矢量圖形(SVG)、3D建模、動畫特效等多項技術,開發“AR絲路之旅”小程序,線下傳播觸達人次過億。人民網連續推出多場人工智能晚會,打造運營首個“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轉播中,數實融合的點火方式和數字煙花的呈現為電視觀眾帶來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2024年,總台推出《千秋詩頌》等多部生成式AI作品,深圳晚報發布全流程AI微短劇《夸父逐日》,上海廣播電視台發布AIGC系列公益廣告片《因AI向善》,新型生產工具為媒體內容創作題材、制作、傳播等開拓更廣闊空間,為用戶體驗帶來全面升級。
三、革新內容生產工具,提升媒體智能化水平
數智技術深度融入用戶分析、選題策劃、信息採集、內容編輯、內容審核、內容分發等各業務環節,為媒體發展提質增效。
人民日報社發布“人民日報創作大腦AI+”,實現內容智能化生產及協作。由人民網承建的人民日報社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推出人工智能創作引擎“寫易”,為多個黨政機關和大型國企提供應用服務。浙江“天目藍雲”中的智能創作助手,為1000多位媒體工作者提供3萬余次智能創作服務。深圳報業集團啟用AI採編辦公系統,並推出AI應用開放平台,提升工作效率。上海廣播電視台AIGC工具Scube(智媒魔方),集成多種AI能力,節約報道時間和成本。
各大媒體相繼打造專屬算法和垂類大模型,助力生產更高質量的信息產品和提供更具個性化的用戶服務。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出首個專注於視聽媒體內容生產的AI大模型——“央視聽媒體大模型”。新華社推出MediaGPT,構建了專門適用於媒體領域的獨特數據集。2024年,傳播大腦科技公司研發的傳播大模型、澎湃新聞派生萬物傳播大模型算法獲國家網信辦備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總台算法”也成為首批通過國家標准認証的大模型之一。
四、擴展生產要素類型,提升數據供給水平
數據資源是傳播驅動的關鍵性資源,成為新型勞動對象。打造語料庫,提供高質量數據供給成為發展媒體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2023年7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人民網、國家氣象中心等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第一個大模型語料數據聯盟成立。8月,聯盟成員開源發布“書生·萬卷”1.0多模態預訓練語料超過2TB。人民網建設的主流價值語料庫,現已完成3000多萬篇基礎語料、18萬多對問答語料的建設工作,實現與多個國產主流大模型的集成對接。
數字技術的發展重構了傳播范式,多場景多用途多模態數據拓展了媒體服務的對象范圍。2024年4月,央視頻車載版發布,將主流媒體的視聽內容生態引入新能源汽車終端設備。2024年9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浩宇”文旅數字化平台,聚焦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等大文旅領域,推出“數字超然樓”等產品。媒體數據資源的應用拓展,進一步推動行業深度轉型升級。
五、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新型生產關系
順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各媒體成立相關組織機構,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協同機制,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內在驅動力。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人工智能工作室、成都市廣播電視台AIGC創新應用工作室、海南日報AIGC創新傳播實驗室、南京廣播電視集團AI智媒創新研究院等先后成立。9月,上海廣播電視台發布行動方案,布局“SMG in AI”的主攻方向。11月,上海報業集團啟動新一輪改革,提出將全方位多維度重塑生產機制,形成開創性、引領性主流媒體新質生產力。從國家層面到媒體行業,有效的制度供給正逐步規范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激發多元主體的創新活力。
報告最后指出,媒體新質生產力已經在主流媒體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並展示出對媒體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作出重大部署,要“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現階段,以新質生產力發展與體制機制革新推動媒體系統性變革,呈現出以下路徑與趨勢:
一是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加快發展媒體新質生產力,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經為媒體從業者從體力到腦力的延伸和解放提供了廣闊空間。主流媒體將發揮新質生產力的賦能作用,豐富內容形態和傳播渠道,全面提升傳播效能。探索“用AI治理AI”的新應用、新模式,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二是以互聯網思維為主導,推動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拓展“新聞+”新業態。各媒體高度關注技術突破對生產力發展路徑和增長方式帶來的影響,努力將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應用系統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大力拓展“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新業態,開發運營信息資源、有效加強版權保護、研發實用智能工具、拓展連接用戶的新渠道新終端等,實現全面徹底的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
三是以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中心,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實現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多家媒體開始探索調整架構,優化布局,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努力培養、打造與新質生產力需求高度匹配,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人才隊伍。加快完善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持續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的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隻有讓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技術、管理等生產力要素協同匹配,提高媒體全要素生產率,才能在新質生產力革命進程中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報告全文鏈接: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媒體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23-202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