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研究前沿

人民網研究院發布馬拉鬆賽事綜合效益分析報告

馬拉鬆點燃城市發展熱情 經濟社會綜合效益顯著

劉珊
2025年03月21日16:00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21日電 今日,2025無錫馬拉鬆博覽會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人民網研究院副院長劉志華在會上發布了《引領健康新風尚 賦能城市新發展——2024年12場馬拉鬆賽事綜合效益分析報告》(下稱“報告”)。

人民網研究院副院長劉志華發布《引領健康新風尚 賦能城市新發展——2024年12場馬拉鬆賽事綜合效益分析報告》

人民網研究院副院長劉志華發布《2024年12場馬拉鬆賽事綜合效益分析報告》

中國馬拉鬆平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共舉辦路跑賽事749場,參賽人次約705萬。馬拉鬆賽事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不僅拉動了賽事經濟,激活了體育消費,為舉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在賦能全民健身、倡導社會健康風尚、推廣城市品牌形象等社會效益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提升作用。

該報告由中國田協委托人民網研究院完成。報告圍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大維度,從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城市品牌形象構建、區域文化傳播、生態環境建設、全民健身發展等內容,系統研究馬拉鬆賽事的綜合效益。

報告選取2024年參賽規模較大、組織較為規范、發展較為成熟的12場國內高影響力賽事作為研究樣本。分別是:廈門馬拉鬆、重慶馬拉鬆、武漢馬拉鬆、西安馬拉鬆、北京馬拉鬆、廣州馬拉鬆、深圳馬拉鬆、成都馬拉鬆、杭州馬拉鬆、蘭州馬拉鬆、無錫馬拉鬆、上海馬拉鬆。報告所涉賽事相關數據,除專門標注來源的,均來自各賽事組委會。

單場賽事經濟效益超10億元,馬拉鬆激活經濟新動能

報告根據數據分析發現,12場樣本賽事均產生了比較突出的經濟效益。其中,深圳馬拉鬆、上海馬拉鬆、北京馬拉鬆、廣州馬拉鬆、廈門馬拉鬆等5場賽事獲得的綜合經濟效益均超過10億元。

其中,賽事的直接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贊助收入、報名費及文創產品等衍生品銷售收入。12場樣本賽事中,上海馬拉鬆等6場賽事直接經濟效益總計為27.89億元,平均每場賽事的直接經濟效益為4.65億元。

報告認為,馬拉鬆作為大眾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賽事,往往吸引大量參賽人員及觀眾來到舉辦地,有效刺激當地餐飲、住宿、交通、旅游等諸多產業的發展,為舉辦城市創造可觀的經濟收益。同時,賽事對居民就業、城市招商也產生積極效應,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根據賽事組委會統計數據,上海馬拉鬆、北京馬拉鬆、廣州馬拉鬆、武漢馬拉鬆、成都馬拉鬆等5場樣本賽事的間接經濟效益總計為62.07億元,平均每場賽事的間接經濟效益為12.41億元。

賽事搭台文化唱戲,馬拉鬆成城市品牌新名片

報告指出,馬拉鬆不僅是一場體育盛宴,更是展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促進文化傳播和對外交流,推動生態人文環境建設的重要平台。馬拉鬆運動的魅力,以及體育賽事特有的融合效應和帶動效應,為地區帶來更長遠、更持久、不可估量的綜合社會效益。

優質馬拉鬆賽事參賽人數多、覆蓋人群輻射全國、社會影響力廣。同時,直播和各類傳播渠道的有效應用,為賽事品牌傳播帶來乘數效應。各賽事均通過構建立體化傳播矩陣,對賽事進行多元化推廣。傳播力大幅提升的同時,憑借高水平的賽事標准、專業化的賽事服務以及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賽事獲得跑者和市民認可,極大地提升城市的美譽度和品牌形象。

舉辦地憑借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吸引眾多跑者,通過與賽事的融合,地區特色文化元素得以充分呈現和傳播。報告發現,12場樣本賽事通過將參賽服、完賽獎牌、賽事路線以及賽事博覽會等配套活動與地方文化資源進行融合,充分展示了城市文化內涵和城市精神,搭建了文化交流和國際交流平台,促進了群眾對城市的了解。

近年來,隨著低碳減排觀念深入人心,國內的體育賽事也逐漸“綠色化”。報告發現,12場樣本賽事均十分注重環保公益事業,積極倡導和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並將“無廢”“綠色”“無痕”等主題融入馬拉鬆賽事籌備和舉辦的全過程,在改善賽場周邊生態環境、宣傳生態環保理念、發起行動指南和環保倡議、開展線上公益活動等方面積極發力,實現賽事組織與城市生態文明實踐的緊密結合。

全民健身熱潮涌動,馬拉鬆“ 跑”出健康新風尚

近年來,馬拉鬆賽事的規模逐年擴大,報名人數和參賽人員逐年上升,舉辦城市更廣泛,賽事項目和類型也更豐富。賽事組織者積極改善當地軟硬件條件,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升級。這些舉措有助於增強健身意識,培養運動習慣,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

一場馬拉鬆賽事的舉辦,依靠的是政府、協會、企業以及廣大市民等各方協同發力,合力完成一場賽事過程中的種種細節,以及在此過程中呈現出的精神風貌,不僅有助於提升賽事受眾的獲得感、認同感,也讓各方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城市的發展進步。賽事舉辦城市的本地居民也能夠更自信地展現“主人翁”姿態,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和支持,向外地跑者和游客呈現城市最好的一面,從而提高市民社會責任和社會參與意識,增強居民對所在城市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馬拉鬆比賽不僅僅是賽道上速度和耐力的比拼,也是賽道內外選手、市民文明程度的體現。2024年,中國田徑協會以及部分地方馬拉鬆賽事組委會,在賽前發布了文明跑步倡議書等,提出賽道禮儀倡議,進一步推動提升參賽和觀賽群眾文明素養。

報告最后認為,馬拉鬆賽事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二者不斷融合轉化,賽事對舉辦城市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發揮了充分的賦能作用,“賽事+”效應充分凸顯。未來,馬拉鬆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發展仍有較高的預期空間。

相關鏈接:2024年12場馬拉鬆賽事綜合效益分析報告 (全文)

(責編:劉珊、劉志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