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

推進新時代網絡內容建設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人民網研究院
2024年10月22日17:15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網絡強國戰略目標10周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信息化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大局出發,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內涵豐富、科學系統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新時代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網上的人民日報”,人民網始終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推動新時代網絡內容建設,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構建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建強用好網絡輿論陣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人民網堅持聚焦內容主業,用互聯網思維主導資源配置,不斷提升網上正面宣傳的質量和水平,不斷鞏固網絡輿論主陣地。

第一,發力重大主題報道,高質高效落實首要政治任務。人民網始終把報道好習近平總書記和宣傳闡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最重要的政治責任,精心做好網上重大主題宣傳,辦好“時習之”“跟著總書記看中國”“跟著總書記學黨史數據庫”“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何以中國”等重點項目,充分發揮在網絡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2024年5月,人民網啟動“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340名年輕記者,耗時2個月,走訪31個省區市的111座城市,前往500余個基層一線點位深入採訪,截至目前,已推出融媒體作品600余件,各平台總閱讀量超15億。8月以來,人民網圍繞《決定》部署,分“創新中國”“品牌中國”“投資中國”“活力中國”4個主題,陸續推出“行進中國”調研行系列深度報道,聚焦各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案例,展現各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第二,創新報道內容形式,積極探索新型傳播語態。人民網打造多維、立體、新穎的網絡內容形態,推出SVG(可縮放矢量圖形)動畫、人工智能繪畫、短視頻等爆款產品。例如,人民網《好品中國》欄目相繼對廣西西林沙糖桔、寧夏鹽池灘羊、遼寧東港草莓、內蒙古五原瓜子等區域品牌產品進行專篇宣介推廣,標題因“物”制宜,篇均閱讀量10萬+。人民網《兩會知識微動漫》將科技元素和技術手段融入動漫制作和呈現過程,通過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像素動漫形式,為廣大網友普及全國兩會相關知識。這些報道作品憑借高質量內容、年輕態表達贏得受眾喜愛,讓正能量產生大流量。

第三,全力推動報網融合,協同聯動促進精品高效產出。人民網聯合言之有理、學習小組、一本政經、大有文化、半畝方塘等人民日報社融媒體工作室,與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評論部等聯動,在關鍵時間節點產出多個爆款內容,推出“評話兩會”“履職這一年”“小經跑兩會”等原創內容精品。人民網聯合麻辣財經工作室推出的融媒產品《春天中國奮躍而上》閱讀量達3.5億。

第四,強化主流價值引領,打造網絡育人堅實陣地。“人民網獎學金”項目於2008年設立,2021年起連續三年面向全國高校在校生採取申請制發放。人民網踐行社會責任,不斷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培育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彰顯青年榜樣力量,發揮黨媒的價值引領作用。人民網還先后推出“同上一堂思政大課”“職教學生讀黨報”等品牌活動,上線大思政課雲平台,最大限度匯聚“育人資源”,使互聯網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數字化賦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

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深刻重塑媒體形態、輿論生態和文化業態,以數字化賦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成為大勢所趨。近年來,人民網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提升內容生產與傳播效能。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兩會AI學習》欄目推出人工智能數字主持人矩陣,中文普通話數字主持人和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等少數民族語言數字主持人,以及英文、西班牙文等外文數字主持人矩陣式“聯播”政府工作報告。《AI說財經(AI Vibes)》欄目則打造了人民網首個外文虛擬主播,就海外關注的中國經濟熱點話題,播報財經新聞快訊和人民日報相關經濟評論,吸引海外受眾關注。人民網自主開發的融媒體智能內容管理與發布平台、基於大數據和智能計算的人民網輿情平台、人民視頻客戶端獲得2023年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

人民網還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文藝作品創作和互動性場景展示,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2023年8月,人民網舉辦“828·AI之夜”晚會,通過系列充滿科技感、智能感、未來感的文藝節目,展現人工智能領域的先進成果與實力。晚會所有節目均由人工智能主創,邀請函、入場券、海報等個別環節由人機協作完成,充分展現科技與人文融合的魅力。2024年6月,人民網發起“幸福運河”大模型項目,與中國大運河沿線省市共創大模型,為大運河文藝創作積累豐富的語料。未來,人民網還將打造長城文化、長征文化、黃河文化、長江文化相關數據庫、知識庫、大模型,為網絡文藝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提供技術賦能和傳播支持。

保護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優質文化產品供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中華現代文明指明方向。

近年來,為保護和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民網創新傳播方式,打造豐富、優質的網絡文化產品。2024年5月,人民網15個外語頻道通過外文網站和海外社交媒體平台面向全球發布原創外宣視頻“探尋中華文脈”系列節目:《殷墟篇》《良渚篇》《三星堆篇》。作品緊跟總書記腳步,通過外國專家沉浸式探訪博物館的形式,從外國人的視角闡釋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向世界訴說古老文明重煥現代榮光的中國故事。人民網聯合國家文物局推出“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課”,聯袂講述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成績及良渚、二裡頭等多個遺址發掘背后的故事,內容專業有深度,獲評國家文物局主辦2023年度文物好新聞。

2024年5月,人民網15個外語頻道通過外文網站和海外社交媒體平台面向全球發布原創外宣視頻“探尋中華文脈”系列節目。

2024年5月,人民網15個外語頻道通過外文網站和海外社交媒體平台面向全球發布原創外宣視頻“探尋中華文脈”系列節目。

人民網以數字化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例如,人民網“靈境·人民藝術館”通過數字出版的形式發行文化藝術數字作品,推出“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洛神賦圖、“唐風雅韻”步輦圖、“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清明上河圖等數字作品,以創新手段提高文物展示傳播水平。該項目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廣受認可。

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提出,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深化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近年來,人民網新上線希臘語、泰語、馬來語等外文頻道,強化一國一策、精准傳播,已擁有15個外文頻道和7種少數民族語言頻道。由人民網運營的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粉絲總數突破1.95億。人民網還負責運營“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10個語種網站,積極為成員媒體提供多語種信息推送服務,形成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

人民網利用多語種多平台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對外宣介,推出“Follow Xi”外宣精品欄目,圍繞總書記對外交往故事,策劃推出“習主席的國禮故事”系列多語種圖文報道、“名言習語”短視頻、“習近平引用的外國名言諺語”系列海報、“跟著習近平讀好書”短視頻,以及“習近平的時代印記”系列短視頻等新媒體產品。“人民領袖”專題數據庫的外文語種數達到12個,收錄稿件超過2萬條。

人民網以精品欄目為抓手,加大外文新媒體內容產品供給,打造和提升“看見中國”“城·事”“新青年”“酷玩推薦官”等品牌欄目,圍繞對外宣介中華文化、講述中國經濟故事、面向海外Z世代傳播、助力地方省市區外宣和塑造中國城市形象等推出一大批融媒體產品,取得了良好對外傳播效果。

統籌人工智能應用發展與安全,推動形成行業治理新模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目前最具革命性、引領性的科學技術之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強調,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近年來,媒體行業的“人工智能+”不斷加速,人民網也在積極統籌人工智能應用發展與安全。

2019年11月,人民日報社主管、依托人民網建設的“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獲批建設。2022年5月,實驗室通過科技部嚴格評審,入選首批2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2023年,實驗室申請發明專利28件,獲授權專利13件,申請登記軟著2件。當下,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但隨之而來的安全風險也日益凸顯。針對大模型存在的意識形態風險,實驗室研發生成式人工智能內容安全測評系統﹔應對國內大模型訓練普遍缺少高質量語料的問題,實驗室建設主流價值語料庫,目前已完成300多億字基礎語料、17萬道問答語料,並在部分大模型廠家得到應用驗証﹔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內容的大量涌現,與之相隨的是深度偽造等安全風險,實驗室推出深度合成內容檢測工具“天目”,探索“用AI治理AI”新模式。2024年6月,人民網發布首部智能互聯網藍皮書,這也是人民網連續13年編著出版互聯網藍皮書,此前曾多次獲得“優秀皮書獎”和“優秀皮書報告獎”。

今后,人民網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守正創新、奮發有為,扎實推進新時代網絡內容建設,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把網絡空間塑造成文化建設的新空間,凝心聚力、引領風尚,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譜寫網絡強國建設的新篇章。

(本文刊發於《中國網信》2024年第10期)

(責編:彭琪月、唐勝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