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

數字化時代報刊亭轉型發展淺析

2024年09月25日11:32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摘要:數字化時代,報刊亭可以通過如下策略轉型發展:嘗試引入數字傳播技術,更新傳播方式﹔重視設計美學,建立城市景觀﹔適應老齡化社會,做好適老建設,等等,為市民提供方便獲取信息、休閑放鬆的重要場所,豐富城市文化景觀。

數字化媒體的發展、移動端閱讀的普及、受眾行為的轉變,對傳統報刊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當今時代是否還需要報刊亭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但是,綜觀世界范圍,一些城市的報刊亭作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被保留下來,在當地政府的保護和支持下實現轉型升級,在互聯網時代呈現新面貌、煥發新生機。本文嘗試從城市更新和報刊亭規劃、運營的維度分析現有案例,探討數字時代報刊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在文化傳播和人文互動中具有獨特價值

2000年9月,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署、國家郵政局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在全國城鎮建設期刊零售亭的通知(國郵聯〔2000〕452號)》,要求“有計劃地在城市和具備條件的鄉鎮興建一批式樣美觀、相對穩定的報刊零售亭”。但自2014年起,全國報刊零售額逐年下降,報刊亭經營壓力大增。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又導致報刊亭數量急劇減少,從2008年到2018年的10年間,全國共拆除郵政報刊亭將近2萬個,有些城市甚至不再有報刊亭。

與此同時,多地報刊亭長期以來以多種經營來彌補報刊銷量下降帶來的經濟損失,比如收發快遞、代理廣告、零售食品或日用品等。經營范圍的擴大和承接業務的變化改變了報刊亭的實踐活動及其形式,一些報刊亭事實上“名存實亡”。據報道,2008年到2013年的5年間,全國累計拆除1萬多家報刊亭,而拆除的理由多為佔道經營、違規建設或影響市容。

2015年,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岩鬆提交有關“將報刊亭升級為城市報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扶持,拓寬報刊亭經營范圍,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2024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邱華棟提交提案,建議對報刊亭進行升級轉型。他認為,傳統報刊亭功能轉型的方向應為滿足群眾文化消費需求,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涵養城市文化氛圍和人文底色,進一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些保護報刊亭的提案和相關政策努力一直在持續……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發生著根本性變化﹔數字閱讀天然具有成本優勢,直接導致實體報刊銷量的大幅下滑。此外,廣告收入的轉移也對報刊亭構成挑戰。過去,廣告是支撐紙質報刊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但隨著廣告主紛紛轉向網絡平台,紙質媒體的廣告收入急劇減少,進一步影響著報刊亭的盈利模式和生存基礎。

從歷史經驗和現有案例來看,報刊亭雖然很難重現紙媒時代的輝煌,但依然可以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縱觀全球報刊亭的發展,優秀案例無不彰顯著報刊亭在城市文化和人文互動中的獨特價值。如法國巴黎街頭的報刊亭為游客提供向導服務,出售劇院打折門票﹔日本東京的報刊亭可以根據居民需求進貨,成為社區居民之間相互聯系的重要紐帶。這些案例都說明:數字時代的報刊亭並不一定走向消亡,其在報刊之外依然具有生命力。

充分發揮空間媒介多重功能

僅從報刊零售的經濟功能出發並不能完全揭示報刊亭在城市中的意義。報刊亭的存廢,不應僅以報刊銷售量作為衡量標准。報刊亭既是一個摸得著、看得見的實體建筑,也是人與人之間實現連接的紐帶,更是人們日常實踐得以展開的空間之一,發揮著空間媒介的功能。報刊亭“這種嵌入日常生活場景的實體媒介,對於城市生活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位於城市物理空間中各區域連接點上的報刊亭,具有位置的特殊性,其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的節點之一,是人們聚集的開放空間,人們在這裡看見彼此、感知彼此。空間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其中的社會情感。從“亭”的本義即人的聚集、停留、中轉出發,而不是從“報刊”出發,重新思考其對城市人文空間和文化建設的意義,才能更好地理解報刊亭在城市空間中的作用。

融入城市信息網絡。一個城市的文化不僅體現在作為地標建筑的種種景觀中,也體現在城市運轉的各個節點上。作為信息流動的終端,報刊亭承載著城市文化點到點、端到端的傳播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城市公共空間。

報刊亭的獨特歷史作用使其融入社區互動之中,今天的報刊亭發展依然離不開信息網絡。充分尊重報刊亭傳統功能,結合社會需求,引入數字技術,規劃報刊亭節點,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信息網絡,成為新時代的城市文化亮點。

嵌入城市文化符號。保護和發展報刊亭,不僅是對城市文化傳統的尊重,更是對城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維護。作為城市中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承載著豐富的城市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它不僅是傳統媒體傳播的載體,更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和意義。報刊亭的存在不僅方便市民獲取新資訊和閱讀雜志報紙,更體現著城市的多樣性和活力,展現城市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方式,為城市增添獨特的韻味和魅力。此外,報刊亭還承載著城市居民的情感和記憶,見証城市的發展和變遷,是城市文化傳統的延續和體現。有網民評論:“如果城市沒有報刊亭,會顯得冷清,沒有人情味。”報刊亭可以幫助初到城市的“陌生人”適應城市空間,被視為熟悉周邊的“信息總匯”,是了解並融入這座城市的通道,是塑造與城市關系的重要媒介。作為城市對外敞開的一個重要窗口,報刊亭能夠促進人們的交流和溝通,其存在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具體體現,是城市人文景觀的一部分。

發揮獨特區位優勢。作為城市中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播設施,報刊亭在城市景觀中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首先,其往往建立在交通要道、商業中心、公園廣場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是城市信息傳遞的重要節點和地標。報刊亭售賣的報刊可以直達城市的中心位置,具有較高的信息可見性。

報刊亭的區位優勢也體現在服務范圍的廣泛性。由於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無論是市民在街頭漫步還是在公園休憩,都能夠輕鬆找到報刊亭,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報紙雜志。這種便捷的服務方式使得報刊亭成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角落”。

報刊亭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在城市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通過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服務范圍的廣泛性以及文化氛圍的特色性,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方便獲取信息、休閑放鬆的重要場所,也豐富著城市的文化景觀。其區位優勢不僅帶來報刊更大范圍的傳播,也使市民有更多直接的接觸。

線上線下聯動創新發展

打造城市名片,統籌分發運營鏈條。現代報刊亭的分發運營鏈條,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體系,包括制定清晰的管理政策和規范,明確責任部門和管理程序,以確保報刊亭的有序運營和服務質量﹔要形成新的供應鏈系統,確保報刊亭能夠及時、准確地獲得報紙和雜志等期刊資源。這需要與出版社和分銷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並使用先進的管理技術來監控和管理庫存水平。

融入市井生活,因地制宜延伸功能。隨著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報刊亭的功能可以因地制宜地延伸,以滿足不同地區和社區的需求。在社區可以增加生活便民服務,比如,支付便民服務、社區資訊服務等,提高居民生活便捷度﹔而在旅游景區則可以發展成為旅游資訊中心,提供游客咨詢、城市地圖、導覽手冊等服務,讓其真正成為街頭巷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引入數字傳播技術,更新傳播方式。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革。面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能夠向用戶提供更多元化的傳播方式,成為報刊亭的當務之急。當下,報刊亭改造的一個趨勢是利用智能設備,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為用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廣州等地區已推出新型報刊亭,增加手機充電、快遞存放、生活繳費、共享雨具等便民服務和設施。要注意不能簡單地通過增加零售功能取代報刊亭本身作為信息傳播渠道的定位。

北京首家報刊亭咖啡店,由原中國郵政報刊亭改造而來,是目前報刊亭商業改造的成功案例之一。

北京首家報刊亭咖啡店,由原中國郵政報刊亭改造而來,是目前報刊亭商業改造的成功案例之一。

一個可行的報刊亭改造方法是發揮報刊亭點位優勢,引入屏媒。首先,以LED大屏等各類屏幕終端為載體的媒體蓬勃發展,中國正在全面進入“屏媒”時代。大屏廣告在人群密集場所佔據關鍵位置,有利於信息主動傳播,並且不易被替代。其次,媒體在公共場所設置大屏比廣告商更易獲得主管部門認可,提供內容與服務的傳統媒體具有更大優勢。第三,大尺寸LED屏幕能夠呈現報刊版面,是對報紙特色的傳承,有利於內容與廣告綁定的業務模式。手機與大屏可以實現跨屏交互,通過引入AR(增強現實)等技術實現更多業務的落地,同時拓展針對手機用戶的信息與服務。

移動互聯網時代給媒體傳播帶來全新的可能性和機遇,報刊亭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發展趨勢,實現內容與服務的多元化傳播。

重視設計美學,建立城市景觀。傳統的報刊亭建設時間較早,設計上重點關注實用性。今天,伴隨城市發展和人們對於城市文化的需求,報刊亭的設計美學顯得尤為重要。報刊亭出現在街頭巷尾,是城市形象的具體展現。精心設計的報刊亭不僅是市民獲取信息的重要場所,也是城市的文化符號之一。通過注重設計美學,報刊亭不僅能夠滿足市民的需求,更能夠提升城市文旅的形象和品位,吸引游客和市民的目光,成為城市的一道獨特風景。

適應老齡化社會,做好適老建設。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對於城市公共設施的適老化建設日益受到重視。報刊亭因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屬性,成為社區老齡人口聚集的社交中心,應該更加注重適老化建設,在功能和布局上進行一些改進。在設計上,考慮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和便利性。例如,在報刊亭周圍設置坡道和扶手,方便老年人進出﹔在周邊設置座椅和活動區,為老年人閱讀、社交提供舒適的環境。在功能上,也可以和社區合作,更多關注社區內老年人。

(作者宋明霞系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數字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周蒔航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

原文刊發於《新聞戰線》2024年9月(上)。

(責編:彭琪月、劉志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