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研究前沿

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大,怎麼看、怎麼辦?

人民網研究院發布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2024年04月29日13:58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近年以來,老年照護資源緊缺問題日益引起社會關注。作為支撐幸福晚年的重要力量,養老護理人才肩負著我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養老護理人員缺乏在日本等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已有體現。研究顯示,我國預計在2035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養老護理人員的高需求與弱供給所帶來的挑戰持續加大。如何破解養老護理人員供需難以匹配的難題,化解養老社會焦慮?人民網研究院就此進行了調研並發布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大,怎麼看、怎麼辦?——人民網研究院關於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我國養老護理人員缺口到底有多大、養老護理人員供給不足的原因何在、如何多渠道提升養老護理人員供給水平和職業吸引力等角度進行分析。

我國養老護理人員缺口到底有多大?

依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2021年提供的數據,我國失能失智老年群體約有4500萬人,持証的養老護理員隻有50萬人。即使在考慮家庭照護資源后,仍有巨大的護理人員缺口。

現有的養老護理服務提供者中,既有來自家政行業的保姆、醫療機構的護工等,也有專門的“養老護理員”。2019年以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民政部、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委,分別制定或修訂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健康照護師和醫療護理員等職業標准,這些職業在一定程度上都與養老護理服務有交集。

近年來受家庭規模變化、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變遷等多種因素影響,來自家庭的傳統照護力量有所弱化,對護理人員的社會化、市場化供給需求逐漸增長,特別是失能、高齡、空巢老年人的照護需求更為迫切。調研中,多家養老機構和勞務公司均向研究員反饋了養老護理人員難以滿足需求的問題。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老年人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居民的養老護理需求更趨專業化、個性化,需要多元化、多層次的護理服務。這對從業人員的技能、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現有養老護理人員存在年齡大、學歷低、專業能力不強等問題,難以匹配需求。

養老護理人員供給不足的原因何在?

養老護理行業的特征,導致吸引更多人入行面臨重重困難。在與相關服務人員的訪談中,“伺候人”“臟活兒累活兒”“端屎端尿”等說法是高頻詞。護理員不僅要能處理且適應極具挑戰的工作場景,更要在心理上戰勝來自傳統觀念的歧視。總體而言,勞動強度大、溝通難度高、工作條件和待遇不理想、職業發展空間有限、社會偏見和職業認同感低等因素,使得養老護理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導致從業人員數量少且流動性高,年齡大、學歷低、專業技能弱,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如何多渠道提升養老護理人員供給水平?

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報告》提出“開源”和“賦能”兩個思路。“開源”指聚焦重點群體。一是更好發揮勞務輸出基地作用。通過發展區域勞務協作機制實現不同地區養老護理人力資源有效調配,既能促進欠發達地區重點群體轉移就業和穩定增收,也能解決失能老人家庭的燃眉之急。如山西省“呂梁山護工”勞務品牌已探索出較為成熟的校企合作、職業標准化和就業保障體系,勞務輸出范圍覆蓋北京、天津、山東、廣東等十余省份。

二是更好吸引相關專業畢業生。多地發布了相關獎勵政策,如根據工作年限分批次給予數萬元的補貼,或在辦理落戶時獲得條件傾斜。不過,調研中有部分機構反饋,一些城市的補貼在實踐中沒有落實到位,申請后“沒有下文”,需要予以關注。

三是更好發揮低齡活力老人余熱。業內人士建議,引導以六〇后為代表的活力老人群體發揮作用。他們退休后有充裕的時間,身體狀況良好,且對所居住的小區、街道熟門熟路,容易獲得鄰居們的信任,開展工作有天然優勢。如何更好發揮有意願的低齡活力老人的作用,還需要一定的制度引導,保障他們工作中的相關權益。

四是更好依托志願服務等其他補充方式。近期印發的《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健全新時代志願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聚焦百姓民生,積極組織扶弱助殘、扶老愛幼等志願服務。做好結對服務,以“一老一小”等群體為重點,採取個性化定制方式提供服務。實踐中,部分地區探索“時間銀行”等互助養老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賦能”指用好數字化、智能化手段。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發展帶來多種可能性。如隨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未來可以通過人與機器合作的方式更高效提供服務。智能穿戴等面向老年人各種活動場景的監測提醒設施設備,也能夠助力護理員提高工作效率。總體來看,智慧養老是老年人照護問題的一個重要解決方案,推動相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意義重大。

如何提升養老護理職業吸引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用人單位要切實保障養老服務人員工資待遇,建立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提升養老服務崗位吸引力。

具體而言,《報告》建議,一是要規范用工,提升行業薪酬福利水平。既要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也要針對當前許多服務居家老人的護工、保姆屬於靈活就業人員的實際情況,為其健全社會保障。二是進一步打造規范化、專業化、標准化的職業發展路徑。除了薪酬水平,穩定的職業發展空間、清晰的職業成長通道也為求職者所看重。養老服務人才職業化、專業化,才能引領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全社會協同提升養老護理職業認可度。應利用媒體等傳播資源做好養老護理員職業推廣,通過闡釋技術含量和奉獻精神等,提高社會對其職業價值的認同。此外,開展雇主教育,優化一些家庭、特別是老年人的消費認知,對提升一線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幸福感非常重要。

政府如何更好發揮作用?

在發展養老護理服務的制度供給方面,國家層面尚沒有為養老服務專門立法,此外,促進護理人員隊伍建設的政策統籌有待加強,護理服務政策引導方向需不斷優化。

為解決各部門管理職能較為分散等問題業內人士建議,健全養老護理人員培養促進工作機制,成立養老服務人力資源建設相關領導機構,統籌協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和商務管理等相關職能,謀劃重大創新舉措,部署重點項目,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另外,應加強居家養老護理服務制度設計。此前我國的養老服務制度設計集中於建設老年服務機構。面對龐大的老齡人口基數,應更聚焦於如何滿足居家養老的服務需求。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呼吁,在頂層設計上需要構建一個提供養老服務的社會系統,特別是打造一個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的第三方平台,形成以平台機構為支撐,社區為依托、居家為基礎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

人口老齡化趨勢下,既要把握好銀發經濟的產業發展機遇,更要解決好廣大群眾的基本民生需求。通過政策創新和全社會協同努力,養老護理人才供需錯位的溝壑終將彌合。(董晉之)

研究團隊:

選題策劃:唐維紅

調研組成員:

唐維紅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

劉志華 人民網研究院副院長

董晉之 人民網研究院研究員

崔  東 人民網北京分公司總經理

馬立明 人民網山西分公司總經理

胡全超 人民網網上群眾工作部主編

劉鵬飛 人民網網上群眾工作部高級研究員

報告執筆:劉志華、董晉之

報告編輯:唐維紅、唐勝宏、劉志華

相關閱讀:

報告全文:《人民網研究院調研報告: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大,怎麼看、怎麼辦?》電子書

從十萬護工到千萬養怡 呂梁探索康養新模式

(責編:王媛媛、唐勝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