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

党的二十大报道新媒体优秀案例探析

人民网研究院
2023年01月18日15:35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各级各类主流媒体推出了一大批“爆款”新媒体产品,以原声原景和现场微镜头等形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领袖报道;广泛运用高新技术,以小见大,生动讲述十年发展成就;会议报道强调移动化、社交化传播;对外传播增强代入感、提升海外受众接受度。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 新媒体报道 优秀案例

      2022年,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围绕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工作,推出了一大批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的“爆款”新媒体产品,彰显了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奏响主流舆论最强音。

万山磅礴看主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领袖报道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万山磅礴看主峰,二十大相关报道创新新媒体传播范式,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展现了广大人民对领袖的衷心爱戴拥护。

       用好原声原景,以领袖魅力增强报道感染力

       党的二十大期间,各级媒体通过特写照片、讲话原音、现场微镜头报道等形式,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比如,新华社融媒体报道《近镜头·温暖的瞬间》精选总书记接过花农竹笠戴在头上的生动场景、摘下手套紧紧握住边防战士双手等感人画面,结合总书记原声、故事场景声、主持人讲述等,打造5分钟左右的音频连续剧,生动讲述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动人瞬间。中国新闻网融媒体产品《习言道|“人民”江山图》和《习言道|绿水青山卷》,以《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传世名画为创作蓝本,将3D摄像机跟踪器与经典古画相结合创新“新闻+动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同期声串联呈现二十大报告中的金句,实现视觉效果与宣传效果的双赢。央视新闻也通过精心选取总书记在大会上的同期声,推出“金句”创意类短视频,浓缩报告精华在“百秒百字”内,发布《“五项重大原则”,一段视频了解》《一段视频了解全党必须牢记的五个“必由之路”》等,总播放量超3亿。

       善用今昔对比,故事化艺术化呈现领航画卷

       

          人民网推出“跟着总书记看中国 ·千家万户的事”系列报道。

       人民网推出“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融媒体系列报道,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调研回访,记录人们的生活变迁,折射行业之变、地域之变、中国之变。该系列报道陆续推出1个主题片、38个微纪录片以及图文稿件合计129条。#跟着总书记看中国#话题在微博、抖音、快手平台频登热搜榜,阅读量累计超过8亿。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大象新闻推出的全景H5《沿习之路:十年足迹印山海》,以手绘艺术的形式,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十年来的考察调研足迹,做出动态行程标识。用考察图片、文字等资料,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等基层调研,引领脱贫攻坚奔向共同富裕的奋斗之路。

回顾历史性成就,创新表达激发奋斗热情

       回顾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是党的二十大报道的重要内容。这些报道采用交互式、沉浸式报道方式,以及个体叙事的话语表达,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自豪感。

       创新应用高新技术,实现优质内容“破圈”传播

       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创意微视频《新千里江山图》,采用传统国画中的青绿山水技法,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将新时代十年的发展成就和奋斗图景融入古代名画之中,充分阐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微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引爆”互联网各大平台,感动无数网友。该视频还在北京、成都、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和公共交通工具上播放,实现了主流新媒体产品的“破圈”传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解码十年》系列报道,融合使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还原、航空测绘、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等技术,首次尝试“卫星视角+大数据调查+新闻故事”的报道方式,全网累计触达量超过60亿。新华社《高精度复刻|VR全景看新时代之美》,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将新时代标志性“超级工程”场景在数字世界重建,通过360度全景漫游技术,让受众获得沉浸式体验。封面新闻“大国工程我来建”3D拼图游戏,将山东舰、港珠澳大桥、天宫空间站等大国工程项目3D模型化,用户可以通过720度的任意旋转控制模型大小,将散落的零件归还原位,近距离、沉浸式体验大国工程的建设魅力,吸引了超145万网民热情参与。

       此外,中国青年报结合“裸眼3D”技术推出的《创新发展·十年记忆》、科技日报CG(计算机图形)动画《数读中国创新》、中国日报国风新闻插画H5《十年刊·致祖国》、华声在线“喜迎二十大 画说芙蓉国”动画长卷、齐鲁晚报《我们的十年·交互视频丨透过记者的朋友圈,打卡实干山东微镜头》等,均通过新技术手段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了非凡十年成就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个体经历诠释时代,在情感共鸣中焕发奋斗热情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道主题,一些媒体选择以个体、行业的垂直视角,以小见大,彰显榜样力量,展现十年时代巨变。如人民日报推出的《中国种·中国心》,选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五大种业领域,采访挖掘5位平均年龄77岁的顶尖育种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微缩摄影、SVG(可缩放矢量图形)展示等技术赋能报道,描绘中国育种人的拳拳报国心。全国各省级广播电视台以及香港、澳门广播电视机构联合制作的系列微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每集聚焦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通过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讲述普通人拼搏进取、创造梦想、实现梦想的光辉时刻,透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折射时代光芒。

       新华社创意微电影《小事大时代》,锁定总书记考察过的甘肃渭源元古堆村的一户人家,以独特有趣的微观视角,巧妙的镜头语言融汇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食品安全等总书记关心的民生“小事”,生动阐释民生小事背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全网浏览量突破1.6亿。湖南日报则邀请一批“青年观察员”参与“大道向前·跃上新高地”系列报道,用视频博客的形式展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一步拉近与年轻读者的距离。

议程报道快速准确,互动参与深入人心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各媒体深入报道大会盛况、传递大会精神,及时准确报道各项议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产生、党章修改等重大事件及重要节点,推出一系列具有时效性、权威性的精品融媒体报道, 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

       大道至简显功力,及时传递报告精要

       各媒体充分运用图解和短视频,提炼报告要点、浓缩报告精华,帮助广大网友快速、准确地学习重点内容、领会报告精神。如人民日报制作的《看!这就是 2035年的中国》,在严谨展现信息之间关系的同时,呈现较强的逻辑美感;《收好这份思维导图, 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手账》等图解,用脉络化、可视化的呈现形式,易于阅读、便于传播,受到网民欢迎。央视新闻除了推出《二十大报告中这些举措关乎你我》《一张思维导图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等创意图解,还提取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概念,将报告的音频配合图片、视频做成创意短视频,让网民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报告的要点和重点。

       积极适应年轻人的信息接受方式,以颇具趣味性的互动形式,打造适合移动化、社交化传播的作品,帮助受众更好地学习报告精神。如河南日报推出的《弹幕海报丨二十大报告高频词》,以年轻网民惯用的”弹幕”形式,视觉化表达的海报载体,让二十大报告要点更多地触及青年、感召青年。华声在线推出的 H5《这是一封来自人民大会堂的明信片》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民生相关成就,采用H5创意互动的形式,描画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与对祖国发展的深情祝福。

       有问有答强互动,系统深入解读二十大

       会议报道也是宣传普及相关知识的良机。如人民网联合人民日报“一本政经”工作室制作推出“‘你问我答’二十大”短视频栏目,采用记者讲述+MG(动态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介绍党的二十大的基本知识,推出《为什么党的二十大如此重要?》等内容产品,全网播放量超1.5亿。中国新闻社开设的“问答二十大”栏目,邀请30位海外华侨华人、外国友人,从不同视角观察、认知中国共产党,相继推出视频《问答二十大丨为什么中共的党代会五年开一次? 》《问答二十大丨党的二十大代表“四万里挑一”都有谁?》等,拉近了党代会与公众的距离。

       各主流媒体深入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帮助广大网民更好地学习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如央视新闻制作的《划重点!一套题带你学习二十大报告》,将二十大报告的新提法、新论述以及重要表述与受众喜闻乐见的“填空题”形式相结合,用20道题带领受众学习报告,加深理解。广州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解读MG动画》系列,让报告“动起来”,用自己的形象IP“超超”“融融”带大家看报告,形式生动活泼。2022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官网、学习大国联合推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型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截至2022年11月30日,累计答题人次达5000万。竞赛活动极大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创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数字人首亮相,AI 主播令人耳目一新

       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多家媒体推出 AI(人工智能) 数字人,突破传统主播播报方式,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界限,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可视化方式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令人耳目一新。如新华社客户端在党的二十大报道期间推出 AI 主播读新闻系列短视频,运用最新技术打造的 AI 主播“新小浩”“新小萌”,通过语音合成、唇形合成、表情合成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克隆”出与真人主播高度相似的虚拟数字人。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AI 数字人对话二十大代表》系列融媒报道,运用 AI 数字人“时间小妮”,与多名来自基层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跨时空” 交流互动,畅聊非凡十年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成就。

       此外,济南日报的“泉小荷”,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小漾”,广西日报的“聪聪”“康康”,川观新闻的“小观”……这些形象靓丽的数字主播,活泼新颖、亲切生动, 有助于吸引受众,提升传播效果。AI 数字人丰富了党的二十大报道的呈现和表达方式,拓展了AI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应用边界,为推动技术与媒体的融合创新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为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注入了科技创新的活力。

对外传播可视化,增强代入感提升接受度

       党的二十大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主流媒体充分利用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二十大这一契机,采用视频、动画等可视化手段,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宣传,回应国际社会关切,阐释中国发展理念,传递出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聚焦知识性内容,可视化宣传大国大党形象

       2022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以精湛文案、精美画面和英语配音、中英双语字幕,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诗,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日报网推出的科普动画《What's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用生动有趣的动漫形式,深入浅出地向海外读者介绍二十大党代表如何选出,代表的构成、分布和比例,二十大的重要性及会议议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是如何产生的等知识,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

       增强代入感,让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

       人民网联合人民日报国际部推出的微视频《回声》,跨国采访中外嘉宾,通过视觉上的虚实结合,鲜活呈现5个中国外交暖心故事,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新华社对外部采制的短视频《“洋记者”感知中国:“我对中国踏上的新征程充满信心”》,以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美籍记者李柯过去10年到中国各地拍摄的难忘照片为切入点,为海外受众解读二十大报告。中国日报推出的《中国这十年》创意视频,运用XR(扩展现实)技术,创造出跨越时空、虚实交融的全新叙事空间。结合两位美籍记者在中国多年生活工作经历,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国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实现了炫酷形式与精彩内容的绝佳结合。

       新华报业推出的《外国人眼里的“江苏这十年”》系列融媒报道,以中英文系列微纪录片为主体,通过美国建筑师和在华留学生的学术视角,走访观察10年来江苏人“家”的变迁,并开发H5增强互动,通过中英文网站、海外媒体和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大河网推出的《出彩河南这十年》双语系列融媒体作品, 以短视频、图文报道、英语播音形式,细数10年来河南在对外开放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发布在大河网国际传播矩阵和海内外各媒体平台,受到广泛关注。

结语

       党的二十大新媒体报道的优秀案例,充分展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凸显了新技术条件下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创新的理念和趋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继续精益求精,以更多优秀的新媒体作品,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执笔:王京 彭琪月)

     【本文刊登于《新闻战线》2023·01(上)】 

(责编:曹启昭、唐胜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