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年轻受众的媒体破圈密码之一:“甜”
2020年8月,一条环保新闻《总台记者王冰冰:“快乐小草”,再也不用担心会“秃”了》爆红,该公益视频一经上传即冲上B站热搜榜第一,播放量超500万。视频中,央视记者王冰冰凭借甜美治愈的气质、专业的口播能力,为广大年轻网友喜爱,坐拥超450万的B站粉丝数。网友们纷纷感叹“我的心是冰冰的”,调侃央视一下子掌握了“收视密码”。无独有偶,2020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新青年B站官方账号凭借一条两会报道的记者vlog,单条涨粉10万。该系列vlog的主人公——新华社记者张扬,凭借温柔甜笑的高颜值和扎实的业务能力也迅速为网友所熟知,成为新华社的“网红招牌”。从王冰冰到张扬,这些甜美亲和的网红记者开始踏入互联网聚光灯下,受到年轻网友广泛欢迎。究其原因,一个“甜”字,或许能解开媒体吸引年轻受众、成功破圈的密码。
图1 央视记者王冰冰出镜采访
其一,专业与亲和兼具的甜美形象。在这个碎片化传播的时代,注意力稀缺,视觉成为吸引年轻人的关键要素,而主播记者们颜值上的“甜”也成为媒体获取流量的重要密码。一直以来,主流媒体培养出的主播记者主要以严肃端庄的形象示人,往往容易给人以疏离感。王冰冰们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主播记者的刻板印象。新闻视频中,她们代表官方媒体发声,出现在各大新闻现场,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5分钟的长镜头都能全程解说一气呵成,口齿清晰逻辑严密。同时,她们又明眸皓齿,甜美温柔,像邻家小妹一样平易近人,让观众如沐春风。严肃的主流媒体,由亲和甜美的记者发声,给人以反差萌的印象,能春风化雨地感化人,潜移默化地引领人。况且,以Z世代为主的核心网民,抗拒一味灌输观点和态度的说教,因此也更加接受此类柔和的舆论引导方式,纷纷忍不住惊呼“看新闻看得治愈,有点上头”。
在生活快节奏的当下,“治愈”、“放松”是青年人用来描述王冰冰们频率最高的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微笑能瞬间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传递快乐积极的信号,也能增加情绪感染力,提升面孔吸引力。这应该能解释王冰冰们深受喜爱的原因。
图2 新华社记者张扬出镜
其二,主流叙事与受众认同的甜蜜契合。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主流媒体也打开新思路,寻找到了主流叙事与受众认同的甜蜜契合。2020年11月,王冰冰主持线上主题团课“青年大学习”,向观众介绍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由于青年大学习的主要受众就是大学生,王冰冰的空降,致使观看人数过大,一度将系统挤垮到宕机。这就是主流媒体宣传思路转变后的一大成功探索。此外,在王冰冰、张扬等人入驻B站后的视频评论区中,还经常能看到如共青团中央、中国警察网、中国火箭军、各大高校等官方B站号的身影。网友“查干湖的特色胖头鱼”统计道,王冰冰首条B站视频下的蓝标官方号已经超过200个。
图3 王冰冰评论区聚集了大量官方号
“传统媒体不懂年轻人”的刻板印象正在悄然改变。凭借大力推出这些网红记者,主流媒体及相关政务部门俯下身子,调整了己方视角的严肃叙事,用年轻人喜欢的话语体系和面孔,与90后、00后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从抽象的组织机构到具体的人,记者走到网络聚光灯下,亦成为传播主流声音的代言人。为了持续运营好这些网红记者的影响力,各大官媒也是各出招数。2021年两会期间,新华社记者张扬联动河南本地媒体盘活媒介资源,推出“新华社记者看河南”短视频访谈节目。而央视更是策划了如“丁真王冰冰同框”、“蔡徐坤王冰冰同框”等梦幻联动,使王冰冰获得了更加高频的流量和号召力。可见,主流媒体在把握网络时代的媒体传播规律上,迈出了一大步。
“甜”系破圈密码,可以为主流媒体提供哪些参考呢?
其一,注重培养甜美亲和的“名主持人”、“名记者”,提高品牌辨识度,打造自己的“破圈密码”。实际上,央视有“冰冰”,新华社有“扬扬”,光明日报有“进进”,各大主流媒体为了贴近年轻受众,都在打造网红记者上做了许多探索。注重培养一些更加甜美亲和的“名主持人”、“名记者”,主流媒体可以打造自己的“破圈密码”。当然,使用年轻人喜欢的面孔,不代表就能完全融入年轻人,这些“名记者”、“名主持人”更要注重培养过硬的业务素养,做好长久的职业规划,才能避免“昙花一现”,更好地为主流声音代言。
其二,改变严肃的宣传思路,注重流量与新闻价值的联动运营,占领新的舆论阵地。王冰冰们的爆红足以证明,对于主流媒体,流量与新闻价值可以并存,新闻作品也可以既“叫好”又“叫座”。主流媒体可以改变严肃的宣传思路,多多尝试一些年轻人欢迎的新思路。比如各大官号在B站评论区活跃发言,就拉近了和年轻人的距离,提高了受众认可度。运营好新的舆论阵地,才能更好地抢占下一个流量风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