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互聯網藍皮書:智能科技正在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人民網上海7月18日電 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寫的智能互聯網藍皮書《中國智能互聯網發展報告(2025)》今日正式發布。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旅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洋洋撰寫的《智能科技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與機制》一文指出,智能科技的快速發展,正在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文章認為,傳統文化產業面臨著內容創新瓶頸、生產效率低下、消費體驗單一等問題,亟待通過科技創新來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智能科技的引入,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5G通信、區塊鏈等技術領域的突破,正為文化產業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通過技術的融合應用,文化產業的創新路徑逐步顯現, 帶來了從內容創作到生產流程、從用戶體驗到傳播方式的全面變革。
首先, 智能科技在生產層面的應用,不僅推動了文化創作的智能化,也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文化創作的成本得以降低,創作周期得以縮短,同時創作的表現空間也拓寬了,文化產品的形態得以創新。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文化產業的生產流程正在逐步被重構,從單一的線性生產模式向更加復雜、協同的多維度流程轉變。技術創新使得產業鏈各環節的智能協作得以實現,為文化產業帶來了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和價值鏈提升。
其次,在傳播層面,智能科技的介入讓文化產業的傳播格局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借助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文化產品能夠更加精准地匹配消費者需求,提升了文化消費的個性化體驗。而在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的推動下,文化的傳播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線下模式,觀眾可以通過沉浸式體驗參與其中,實現跨越時空的文化互動。與此同時,5G技術和物聯網的融合應用,也為文化的實時傳播和跨平台傳播提供了技術保障, 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局限,讓文化內容能夠迅速滲透到全球市場。
最后,智能科技不僅在推動產業層面的數字化轉型方面,也在文化空間的智能化建設方面展現巨大的潛力。從傳統文化場館的數字化改造到虛擬文化空間的創建,智能科技正在重塑文化產業的空間形態,構建起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場景。(王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