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2025智能互聯網藍皮書發布會

2025智能互聯網藍皮書:智慧政府建設需加強頂層設計與風險防范

2025年07月18日10:30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222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7月18日電 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寫的智能互聯網藍皮書《中國智能互聯網發展報告(2025)》今日在上海正式發布。其中,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馬亮撰寫的《智慧政府發展狀況評估、問題研判與趨勢前瞻》一文指出,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我國智慧政府實踐探索不斷拓展。但當前智慧政府建設中存在各自為政與分散建設、制度滯后與缺位、潛藏風險防范不足、公務人員數字素養不高等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文章圍繞未來如何更好發揮智能技術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減少智慧政府建設帶來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首先,要加強戰略規劃、頂層設計、高位推動與協同發展,使智慧政府建設更加智慧地推行。要力戒智慧政府建設的多頭領導、分散建設、重復建設、盲目上馬、過分攀比、無序發展等問題,減少由此帶來的資源閑置、資金浪費、資產流失等損失。在智能化的熱潮下,一些領導干部失去了理性判斷力,在智慧政府建設方面求大求全、不切實際和照搬照抄,極易誘發新一輪智能泡沫化風險。

在智慧政府建設的組織實施方面,要加強更高層級的統籌協調,強化集中部署與集約化建設,推進數據、算力與算法等資源的跨層級互聯、跨地區協同與跨部門共享。應參考應用“一網統管”“一網統辦”“一網協同”等方面的建設經驗,收緊智能技術部署應用方面的前期論証、項目審批、財政撥款與建設運營,避免各自為政帶來的浪費。

其次,智能技術的部署應用離不開制度建設,特別是要通過制度建設來防范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法律、安全與倫理風險。技術與制度之間的互構關系決定了技術的發展趨勢與應用前景,而如果相關制度不發展和完善,就可能制約乃至阻礙技術創新。例如,在引入智能技術后,不少政策決策與執行將由算法自動完成,而由此帶來的責任卻要公務人員承擔。這可能使算法難以真正得到應用,也使相關人員不敢在技術應用方面更進一步。要推動制度探索與創新,建立完善與智慧政府建設相適應的制度體系,使制度對技術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強化。既要自下而上地進行制度試點實驗,也要自上而下地推動制度建設,為智能技術在政府的發展與應用提供制度保障。

再次,智慧政府理應更加智慧,但是智能技術的應用卻可能帶來諸多風險,也需要政府加以規制。當前我國在推進智能社會治理,而由此帶來的挑戰也需要通過社會實驗加以監測、糾偏與改進。在學術研究方面,學者們越來越關注智慧政府建設的相關問題,探究算法官僚、算法決策、數字人等議題,並對智慧政府建設可能引發的歧視、偏見、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與風險展開討論。在防范潛在風險方面,要未雨綢繆地預判預警,小步快跑地試點試驗,並舉一反三地探索學習,不斷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不是“打地鼠”一樣的“水來土掩,兵來將擋”,而是需要建立一套更具敏捷性、韌性和響應力的智慧政府發展制度體系,使之能夠在一個相對具有包容性的總體框架中不斷微調,適應GenAI等新技術應用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最后,領導干部與公務人員的數字素養,關乎智慧政府建設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應加強領導干部與公務人員的數字素養提升工作,使他們具備現代政府治理所要求的數字思維、數字意識、數字技能與數字能力。要通過培訓教育、實戰演練、情景模擬等方式,培養領導干部和公務人員的算法素養、智能素養,使他們能夠適應人機協同的新型政務運行模式與工作狀態。與此同時,在招聘和提拔方面要更多注重考察候選人的智能技術部署應用能力,避免出現人崗不符問題。(田曉麗)

(責編:董晉之、劉志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