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2025智能互聯網藍皮書發布會

2025智能互聯網藍皮書:打破算力孤島,加速互聯互通

2025年07月18日10:30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222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7月18日電 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寫的智能互聯網藍皮書《中國智能互聯網發展報告(2025)》今日在上海正式發布。其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撰寫的《2024年智算與算力互聯網產業發展報告》一文指出,算力具有高滲透性、高擴散性、高融合性等特征,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涌現的動力源泉,為新動能、新模式、新業態提供基礎性支撐。隨著社會對算力的需求爆發式增長,資源布局分散、訓練推理調度難等成為亟待突破的挑戰。

文章介紹,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結各方經驗認為,算力互聯網是在互聯網架構內形成疊加的算力互聯邏輯網,除了計算資源互聯,還包含計算、存儲、網絡在內的資源總集。該院提出算力互聯網的初步定義:互聯網面向算力應用與調度需求進行能力增強和系統升級形成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是在互聯網體系架構內構建統一應用層算力標識符,以算網雲調度操作系統和高性能傳輸協議為基礎,增強全光網、彈性網絡等能力,提升異構計算能力,實現算力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形成算力標准化、服務化的大市場和算力相互連接、靈活調用的一張邏輯上的網。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產業界各方力量,共同編制完成《算力互聯互通能力要求》系列標准,旨在通過標准化手段促進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的規范化建設。標准體系涵蓋總體框架、算力調度、業務互通、數據流動、算力標識及雲環境多GPU統一開發框架等部分,為算力互聯互通提供全面指導。

當前,算力互聯網正處於快速演進階段。在人工智能與智算產業快速發展趨勢下,算力互聯網作為支撐AI模型訓練與推理大規模算力需求的核心基礎設施,其重要性愈發凸顯。通過優化算力調度、提升異構計算等能力,算力互聯網能夠滿足AI應用對高性能計算的需求,加速推動智算技術的規模化、商業化落地。

在企業級市場,算力互聯網為各行業提供了高效、靈活的算力支持,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與業務創新能力。例如,在能源領域,通過算力互聯網技術體系和自有互聯方案,匯集多方算力資源,運營商協助企業完成在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新能源等業務場景的智算訓練任務,推動能源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在工業領域,戴西軟件基於算力互聯網技術體系,實現了算力資源的精准按需供給、高效部署,顯著提升了工業生產的效率與靈活性,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消費級市場,算力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顯著提升個人用戶的算力使用體驗。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4年,算力互聯網消費端用戶數已達到6200萬,市場規模突破1010億元。雲手機、雲電腦等應用通過算力互聯網,使用戶無須依賴本地硬件即可享受高性能計算服務,降低了設備成本和使用門檻。此外,算力卡作為一種新型消費級算力服務,為個人用戶提供網絡與算力資源的融合服務,涵蓋人工智能繪畫、雲盤、雲游戲、超算等算力服務,進一步推動了高性能智能算力資源的普惠化。

未來,產業側將通過聯合計算通信各界,共筑算力互聯網生態體系,推動各方在技術路線、標准規范、應用實踐等方面協同合作﹔攻關異構融合和高效調度關鍵技術,確保跨區域算力傳輸的高速穩定性﹔探索開放共享的算力經濟新業態,聚焦於算力互聯規則化、算力服務的標准化與規范化。

文章預測,算力互聯網的發展將以標准化互聯為基礎,逐步實現算力資源的全局調度與高效利用,最終構建起全國統一的算力服務大市場。算力互聯網的持續推進不僅將推動算力資源的普惠化與智能化,還將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提供堅實支撐,助力我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董晉之)

(責編:董晉之、劉志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