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電子競技產業創新發展報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作為“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
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競技(以下簡稱“電競”)是“利用高科技軟硬件設備作為運動器械,在統一的競賽規則下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對抗性運動”(國家體育總局)。當前,電競已成為文化、數字技術及體育娛樂的融合體,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場景,同時與文旅、酒店、教育、制造等行業不斷融合發展,產業價值與社會價值潛力巨大,成為各地重點支持與發展的產業。
當前,我國擁有全球最多的電競運動參與者,並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電競消費市場,電競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電競產業實際銷售收入為275.68億元,同比增長4.62%﹔電競用戶約為4.90億,同比增長0.42%﹔國內已知的電子競技俱樂部數量達到195家,國內省級以上以及職業選手參與的非表演類電子競技賽事舉辦數量達124項﹔中國自研電競頭部海外賽事單場觀賽人數峰值超400萬人次。高質量培育與發展電競產業,對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影響力與競爭力,打造城市經濟發展新增長點和城市新品牌新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電競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務院及相關部門多次發文,加強對電競產業發展的政策引領。相關政策內容涉及電競監管、電競賽事發展、電競場所開發、電競產業融合、電競消費等方面,政策發布部門涉及國家體育總局、文旅部、教育部、工信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商務部等。
從相關文件內容看,主要分為五類。一是從政策層面界定、規范電競賽事項目。例如,2003年底,電競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正式開展的第99個體育項目。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競技改批為第78號正式體育競賽項目,並於2015年頒布《電子競技賽事管理暫行規定》,為電競產業發展提供政策規范。2019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一批全新職業信息,“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被認定為一門正式的職業。同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9)》,其中正式將電子競技歸為職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編碼為:020210210。
二是從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層面,規劃促進電競發展。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促進電子競技與游戲游藝行業融合發展。2021年4月,商務部等20部門發布《關於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促進電子競技等重點文化服務貿易發展。
三是從電競文化傳播功能出發,支持電競發展。近年來,電競被賦予文化傳播的責任和使命,成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有力載體。2022年7月,商務部等27部門發布《關於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積極培育網絡文學、數字出版、線上演播、電子競技等領域出口競爭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華文化符號。
四是聚焦電競促消費功能,支持電競發展。電競涉及龐大的游戲市場、賽事組織、直播平台等相關產業鏈條,消費潛力巨大。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規范發展的通知》,提出支持上網服務場所開發電子競技等新服務。202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電子競技、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發展。
五是強調電競數字技術屬性,支持電競發展。例如,2021年7月,工信部發布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明確,打造AR/VR業務支撐平台和雲化內容聚合分發平台,推動與5G結合的社交、演播觀影、電子競技、數字藝術等互動內容產業發展。
二、我國城市電競產業發展特征
電競產業主要分為上游的電競游戲產業,中游的電競賽事與直播產業,下游的電競融合產業三部分。當前,我國城市電競產業發展迅速,呈現出以下特征。
(一)積極規劃布局,各大城市明確發展目標
近年來,為搶抓電競發展風口,多個城市出台系列政策,提出發展目標,積極推動電競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涉及電競產業用地、賽事運營、融合發展等方面,對電競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電競“入亞”(2023年杭州亞運會電子競技作為正式項目)“入奧”(2024年7月23日國際奧委會通過提案,決定於2025年在沙特阿拉伯舉辦首屆奧林匹克電子競技運動會),進一步推高了各大城市發展電競產業的熱情。
上海在2017提出打造“全球電競之都”的口號。2019年,上海出台《促進電子競技產業健康發展20條意見》,從九個方面促進產業發展,提出力爭3至5年全面建成“全球電競之都”。2019年開始,上海靜安區先后發布《靜安區關於促進電競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靜安區關於促進影視、電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支持電競產業發展。2023年8月,上海市發布關於《立足數字經濟新賽道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發展電競運營、電競教育、動漫等新文創產業,推動優秀文創作品出海。
北京於2018年出台《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舉辦高品質、國際性的電子競技大賽,促進電競直播等網絡游戲產業健康發展”。2020年4月,北京發布《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提出舉辦北京國際電競創新發展大會、電競品牌賽事和國際網絡游戲節展活動,建設網絡游戲之都。2024年7月,中宣部批准的中央電視總台國家電子競技發展研究院落戶北京市西城區。北京西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立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戰略定位,深入挖掘資源稟賦優勢,緊緊抓住時代發展機遇,錨定電競“政策策源地”定位,主辦“電競北京”重點品牌活動——2024北京高校電競超級聯賽,推動“電子競技產業品牌中心”建設,打造健康電競。2019年1月,北京市海澱區發布《北京市海澱區關於支持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電競產業篇)》,鼓勵老舊廠房空間、業態調整空間轉型升級為電競場館,並對達標電競場館予以最高1000萬元的補貼。2021年11日,海澱區印發《關於促進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海澱組團產業發展的若干支持政策》共包含針對科技創新的38條支持措施,其中有7條是支持游戲和電競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海南於2019年推出“海南國際電競港六項專項政策”,在資金、人才、稅收、免簽、賽事審批和傳播上逐步完善和推出相應的支持政策,支持打造“海南國際電競港”。2021年,海南印發《海南省“十四五”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規劃》,以引進承辦全球電子競技頂級賽事為重點,帶動游戲、“電競+旅游”“電競+娛樂”等產業鏈發展。
成都市於2020年發布《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電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成都市將從完善電競產業生態建設、打造多層次賽事品牌體系、建設電競產業發展載體、積極推動“電競+”產業發展、加強電競人才隊伍建設、優化電競產業發展環境六大方面入手,並以建立工作推進制度、加大經費保障以及完善政策保障為工作保障, 實現建設成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電競文化之都”的目標。2023年11月,成都高新區發布《建設世界級電子競技產業基地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征求意見稿)》和“電競8條”政策(征求意見稿),計劃3年投入2.4億元,推動電競產業“建圈強鏈”,助力成都打造“電競文化之都”。此外,成都高新區還規劃設立10億元電競產業基金和1億元電競科技天使基金。
武漢市於2020年印發《武漢市促進線上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大力發展電競產業,支持電競產品原創開發,著力招引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游戲企業、俱樂部,鼓勵老舊廠房、業態調整空間轉型升級為電競場館,支持策劃舉辦武漢自有品牌的特色電競賽事,大力引進國內外頂級電競賽事落戶。2022年,武漢市印發《武漢市文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完善電競產業生態圈,打造成熟的游戲研發、制作、發行、賽事、俱樂部、直播等電競產業鏈,建設一批電競產業園和電競場館,支持世界頂級電競聯賽在漢舉辦,打造電競產業集群。2022年,湖北省發布《湖北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強調推進武漢“中國軟件特色名城”提檔升級,加快打造“電競之城”。
2021年,蘇州市印發《關於促進蘇州市電競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將蘇州建設成為國際電競名城,每年在蘇州舉辦1-2個專業性強、人氣度高的國際國內電競頂級賽事,用5年時間集聚3-5個頭部電競企業和戰隊,建設3-4個可承辦國內外頂級電競賽事的大型專業化電競場館。
2021年9月,福建省發布《促進電競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提出,形成“廈門電競潮玩休閑之都”和“福州電競文旅之都”2個城市電競品牌,福建省成為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海峽國際電競港”。
2022年11月,杭州市印發《關於推進新時代杭州動漫游戲和電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借助亞運會契機,到2025年初步建成國際動漫之都、電競名城。
2023年8月,深圳市發布《深圳市關於建設國際電競之都的若干措施》,提出力爭到2025年,研發推出3—5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電競游戲產品,集聚5—8個專業性和創新性相統一的電競領軍企業和俱樂部,舉辦5個以上行業影響力和社會關注度相統一的高水平電競賽事,建成1—2個滿足賽事功能需求和賽后綜合利用相統一的電競場館,成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國際電競之都。2020年開始,深圳南山區發布《南山區關於支持電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南山區促進電競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措施》,提出打造頂級電競賽事舉辦地、中國電競產業總部基地、粵港澳電競產業中心三個目標,並對電競游戲、電競俱樂部、電競賽事、電競產業活動、電競場館、電競產業園、電競教育和培訓這七大對象范圍給予資金補助,最低補助為50萬元,最高可達1000萬元。
2024年4月,濟南市發布《濟南市促進電競游戲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提出主要發展目標:力爭到2026年打造3-5個功能齊全、設備完善、可承接高水平電競賽事和專業訓練的競賽場館,引培10家左右開展電競游戲研發、賽事、運營的頭部企業,舉辦5場左右專業性強、人氣度高的國際國內電競頂級賽事和本地品牌賽事,形成一批“電競+”典型應用場景,將濟南打造成基礎設施完備、產業基礎良好、品牌影響力突出、融合效應顯著、發展環境優良的黃河流域電競名城。
2020年,廣州天河區發布《廣州市天河區電競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明確提出2025年末產業總規模超過千億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電競中心。2024年,廣州黃浦區發布《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游戲和電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在三年內引進3-5個具有行業引領力的游戲企業,集聚一批優質游戲企業,研發推出5-10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游戲產品,建設3-5個在內容研發、發行推廣、電子競技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示范園區的目標。
江蘇揚州江都區提出打造“長三角電競之都”的目標。2020年,江都區發布《江都區電競產業專項扶持政策》,提出每年拿出不少於3億元的資金重點引進產業龍頭企業、頂級IP及載體打造,全生命周期扶持電競行業創新創業。
表1:各地區發展電競產業定位相關表述
(二)上海發展領跑,形成“一超多強”發展格局
電競賽事及賽事相關產業是電競核心產業鏈。從電競俱樂部、電競賽事看,我國電競城市發展已初步經形成“一超多強”的格局。
上海處於國內電競產業發展格局中的“超級城市”地位。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24年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成為舉辦最多線下賽事的城市,在全國所有賽事中佔比達17.8%,隨著2024反恐精英世界錦標賽的舉辦,上海成為全球首個舉辦三大國際頂尖電競賽事(第九屆DOTA2國際邀請賽(TI9)、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10)、2024反恐精英世界錦標賽)的城市。從電競俱樂部看,2024年上海已知的電子競技俱樂部數量全國最多,達50家,佔全國電競俱樂部的31.8%,比位列第二名的北京多出34家。從產業收入看,2024年,上海電競產業賽事收入為11.15億元,佔全國收入的46.9%,俱樂部收入6.77億元,佔全國收入的41.87%。
除上海外,成都、北京、廣州、杭州、西安、深圳是2024年國內電競發展格局中發展較為突出的城市。2024年,成都、杭州、北京、西安分列舉辦線下賽事最多的城市第二、三、四、五位,分別佔全國的15.3%、7.3%、6.5%、4.0%﹔北京、廣州、杭州、西安、深圳分列電競俱樂部最多的城市第二、三、四、五、六位,分別達16、13、10、9、9家(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24年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
成都被譽為“新一線電競城市”,集聚了300余家游戲、電競企業。2024年,成都建成當地首個專業級電競場館“AG電競中心”,先后舉辦了2024年英雄聯盟季中冠軍賽(MSI)、英特爾極限大師賽(IEM)的CS2項目、2024TGA騰訊電競運動會無畏契約螞蟻電競全國挑戰賽等賽事,電競產業發展較快。深圳被譽為“最年輕的城市”,坐擁騰訊等4000余家電競游戲研發、運營、授權企業,擁有王者榮耀、英雄聯盟、和平精英等游戲發行權及其電競賽事版權,掌握了國內主流電競的上游產業鏈。據媒體報道,僅深圳南山區游戲電競產業營收規模就超千億元,佔全國的40%。深圳還擁有星競威武集團,企鵝電競、小象大鵝等電競直播企業。2024年,知名電競俱樂部狼隊、TE溯旗下無畏契約分部落戶深圳,深圳逐漸構建起電競產業完整鏈條。杭州坐擁網易、電魂、焱石網絡等知名電競游戲企業和LGD俱樂部等電競俱樂部,舉辦了亞運會電競賽事。2024年,杭州先后引入第五人格全球總決賽、無畏契約全國大賽、蛋仔派對高校聯賽、逆水寒、王者榮耀等12場熱門賽事活動,產業基礎良好,辦賽經驗豐富,觀眾熱情較高。
(三)話題熱度高漲,北京電競網絡熱度最高
近年來,電競相關話題在網上持續升溫。僅在微博平台,2024年就出現了#2024kpl春季賽#、#edg奪冠#、#gen奪冠#、#edg全球冠軍賽奪冠#、#t1奪冠#、#BLG奪冠#等多個閱讀量上億次的熱搜話題。
表2:2024年電競相關微博熱搜top10
從城市看,2024年北京市網民最關注“電子競技”,其次為上海、廣州、成都、杭州。2024年,王者榮耀KPL年度總決賽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辦、“電競北京2024”系列活動、2024年西城區職工文體節電子競技比賽、2024北京高校電競超級聯賽總決賽等,不斷激發北京地區觀眾對電競的熱情。2024年,廣州相繼舉辦了2024PEGT全國電競聯賽、WEC2024中國電子街機競技大賽全國總決賽、GESL粵港澳電子競技大賽(FC項目)暨廣東省足球電競聯賽等賽事,吸引了眾多廣州市民關注。
圖1:2024年“電子競技”城市關注度TOP10(數據來源於百度指數,根據百度用戶搜索數據,採用數據挖掘方法,對關鍵詞的人群屬性進行聚類分析,給出用戶所屬的省份、城市,及城市級別的分布及排名)
(四)融合發展迅猛,海口電競酒店異軍突起
近年來,多個城市電競酒店、電競餐飲、電競旅游、電競商業綜合體等融合產業發展較快。以電競酒店相關產業為例,電競酒店一般是傳統酒店新增電競房間或新創立的專業電競酒店品牌,深受年輕人歡迎。數據顯示,全國電競酒店數量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電競酒店2.4萬余家,同比增長28.5%。互聯網企業查詢平台“企查查”數據顯示:在各大城市中,海口“電競酒店”相關企業最多,達1014家。西安、武漢、深圳、上海“電競酒店”相關企業位於海口之后,均超過400家。
表3:“電競酒店”相關企業數量top10
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電競企業將在海南國際電競港獲得“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等政策支持。近年來,海口緊抓“自貿港”建設機遇,出台了多項扶持政策,助力電競企業蓬勃發展。通過舉辦“海口杯”電競嘉年華等賽事,建設海口電競基地等舉措,吸引了眾多電競愛好者參與,電競酒店也順勢發展。
三、我國城市電競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產業“自我造血”能力待提升
雖然電競市場潛力巨大,但當前整個電競產業正面臨商業化路徑相對單一,產業“自我造血”能力相對不足的挑戰。以在電競產業生態中居於核心位置的電競賽事為例,不少賽事、電競俱樂部穩定收入來源較少,對品牌贊助、比賽獎金和股東公司的依賴較嚴重,使得其在市場環境不佳時的生存能力較為脆弱。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電競俱樂部虧損較多,賣電競俱樂部的比買俱樂部的多,一些電競俱樂部面臨裁員、破產、解散等風險”。“電競俱樂部及賽事盈利場景仍未打開,這是當前一個嚴峻的問題”。“我們要思考電競比賽的商業化受眾從哪裡來。如果電競不能夠把本身受眾群體搞清楚,進一步發展會遇到很多困境。”
(二)發展同質化現象待破解
從各大城市發展電競政策來看,內容多集中在“開發電競游戲產品”“引進國際電競賽事”“打造電競俱樂部”“建設電競場館”等方面,城市發展的優勢特色不突出,容易陷入“內卷式”競爭風險。個別城市發展電競產業,只是將一些熱度較高的電競賽事照搬到本城市舉行,沒有融入地方特色、發揮本地優勢,導致城市相關產業發展競爭力不強。
(三)盲目發展風險待防范
近年來,各大城市“一擁而上”發展電競產業,容易陷入盲目發展陷阱。個別城市脫離自身實際,上馬電競相關項目,存在資源浪費的風險。例如,2017年前后,一些三四線城市及縣城提出發展“電競小鎮”目標,並上馬了一些“電競小鎮”項目,但其中不少項目都面臨爛尾風險。個別大城市的電競融合項目也出現經營慘淡的問題。
(四)電競監管主體待明確
當前,電競產業監管相關職能分散在多個政府部門,缺乏專門的統籌、監管部門,這導致在實際運作中出現一些監管協同問題。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電競游戲產業主要由新聞出版部門監管﹔賽事主要由體育部門監管﹔賽事俱樂部由民政、工商部門監管﹔電競場館、電競酒店等主要由文旅、公安部門監管﹔電競直播主要由網信、廣電等部門監管。
缺乏專門監管部門也導致電競融合業態定位不明晰、監管存空白。以電競酒店為例,近年來,該業態備受年輕人青睞,但這一領域卻存在行業定性不明晰、以旅館住宿之名接納大量未成年人無限制上網等問題。
四、我國城市更好發展電競產業相關建議
(一)推進城市電競融合化發展
“融合”發展不僅是電競產業發展的一大重要趨勢,也是突破電競商業化困境的有效手段。建議各地持續促進電競產業與酒店、餐飲、電商、家居、文旅等產業的融合,培育新業態,推動“電競+硬件設備”“電競+直播經濟”“電競+文旅”“電競+商貿綜合體”等融合發展。例如,北京經開區除建設北京智慧電競賽事中心等場館,吸引JDG京東電子競技俱樂部入駐外,還特別強調要將游戲電競與當地實體空間深度融合,在周邊1.8平方公裡街區范圍內,打造游戲IP周邊、電競主題住宿餐飲、娛樂等新型消費於一體的青春活力街區,推動電競生態融入城市商業生態和城市居民生活。西安借助舉辦英雄聯盟城市英雄爭霸賽總決賽的機會,在未央區四海唐人街打造英雄聯盟雙城坊主題街區,街區擁有“吃喝玩樂”綜合服務,成為集“聯盟賽事+游戲世界觀+地方特色”為一體的特色街區。
(二)推進城市電競特色化發展
基於當前電競商業化造血能力有待提升的現實,要依據不同城市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電競產業發展目標,與其他城市形成差異化競爭。在發展目標定位上,應積極探索特色化發展道路。例如,哈爾濱打造冰雪電競賽事,通過舉辦電競滑雪比賽和線上線下結合的滑雪比賽,實現冰雪運動與電競的融合。在電競產業鏈上,可針對性聚焦不同分工,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例如,氣候宜人城市可發展電競賽訓基地等產業,制造業強市可聚焦發展電競裝備、電競文創品等產業。人力資源、教育資源豐富城市可聚焦電競教育產業,包括電競運營師、電競教練和裁判、電競主持和主播等。在基礎設施投資上,當前我國電競場館、電競制作以及城市電競商業配套體系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建議綜合考慮城市電競未來發展潛力以及城市實際市場需求,“一線”“新一線”城市可重點推動電競場館、電競制作中心以及城市電競商業配套體系建設,進一步培育城市電競消費氛圍。
(三)以點帶鏈促進集群化發展
在打造產業集群方面,建議相關城市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優勢,發展電競產業特色環節及重要關鍵點,再以點帶鏈,促進延鏈補鏈強鏈,推動電競產業聚集。蘇州制造業發展較好,擁有豐富的“園區經驗”。通過規劃建設Taipark吳中電競產業園等園區,招引了快手電競總部、QQ文化院等龍頭電競企業落戶,串聯產業上下游,凝聚了以游戲開發、俱樂部運營、數字消費、裝備產品為核心的完整電競生態鏈。目前園區內集聚企業65家,2023年產值8.5億元。武漢擁有豐富的高校資源和龐大的城市在校大學生電競賽事受眾數量,形成了濃厚的電競文化氛圍。武漢以電競賽事為重要抓手,以賽事帶動電競企業、賽事組織、融合項目、人才集聚,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近年來,武漢不僅積極主辦《英雄聯盟》LPL春季總決賽、WSVG(世界電競大賽)等全球電競賽事,同時致力於培育《英雄聯盟》武漢電競高校賽等本土電競賽事,形成“全球職業賽事+自主IP賽事”為內核的電競賽事體系。通過賽事,武漢先聚集了星競威武、斗魚直播、盛天網絡等電競企業。廣州以當地電競游戲研發、運營、授權企業為關鍵點抓手,迅速聚集起了網易游戲等電競游戲企業。通過上游游戲研發企業積極引進電競賽事組織、網絡直播平台、游戲制作發行、影視音樂出品等企業,帶動整個電競產業鏈的形成。例如,廣州天河區規定優質游戲企業在天河開展生態鏈布局,對營收億元以上新落戶游戲企業,分三年給予最高1.5億元獎勵(《廣州市天河區關於扶持游戲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廣州黃浦區規定,對被選為重大電競賽事游戲產品的企業,且年度營收達10億元,可享受一次性最高500萬元獎勵(《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游戲和電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四)培育城市自主文化IP賽事
賽事是電競產業的核心,大力發展電競賽事是提升城市品牌活力與影響力的重要渠道,建議各大城市積極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自主電競賽事IP。
通過支持舉辦主題化、品牌化的自主電競系列賽事,並在賽事中加入城市文化元素,不斷展示城市文化魅力,擴大城市本土賽事競爭力與影響力。例如,成都相關政策提出,以營造電競文化氛圍為核心,強調自主IP賽事要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巴蜀文化、天府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文化元素,休閑、娛樂等流行時尚元素(《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電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廣州黃浦區規定,若企業創作富含黃埔元素的原創精品游戲,年營收4億元以上,可享受不超過200萬元的獎勵(《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游戲和電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也可積極開展常態化、群眾性的中小型電子競技賽事活動。例如,北京西城區舉辦的2024年西城區職工文體節電子競技比賽,吸引了來自全區40家單位56支參賽隊伍的300余名電競愛好者參與,有效激發了城區群眾電競參與熱情。
(五)引領產業健康規范化發展
隨著電競入亞、入奧的推動,電競的體育競技、文化產業、數字技術、居民消費等屬性越來越被各方所重視。各大城市在推動電競產業發展時,要立足長遠,加強監管和引導,引領電競產業健康化、規范化發展。具體而言,一是要強化產業規范發展,防止各類產業亂象。針對性加強對賽事低俗炒作、“粉絲互撕”、假賽、博彩、操縱比賽等“電競圈”亂象的治理。二是要注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鑒於電競及其融合業態容易產生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等問題,建議圍繞參與電競比賽及電競娛樂的用戶年齡等方面加強規范和監管。如嚴格落實“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專業電競酒店和非專業電競酒店的電競房區域”的規定(《文化和旅游部 公安部關於加強電競酒店管理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通知》)。此外,王者榮耀職業聯賽(K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和平精英職業聯賽(PEL)、網易電競X系列賽(NeXT)等多項電競賽事於2021年發布通知,提出對參賽選手年齡進行合規審查工作,要求選手需滿18周歲才能參加比賽。2023年,浙江電協發文明確電子競技運動員必須滿18歲並完成9年義務教育。相關探索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監制:唐勝宏 劉志華
研究團隊:人民網研究院
執筆:廖燦亮
(本報告由“828巨人港”企業服務平台支持。“828巨人港”企業服務平台是人民網打造的新質生產力服務平台,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產業發展發展、服務企業成長為目標,通過舉辦產業對接、技術交流等活動,持續構建富有活力的產業生態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