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互联网蓝皮书:我国在安全垂直大模型典型场景中实现“弯道超车”


人民网上海7月18日电 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智能互联网蓝皮书《中国智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今日在上海正式发布。其中,360集团首席科学家、数字安全集团CTO潘剑锋,360数字安全集团安全大模型技术总监黄绍莽,360数字安全集团高级安全专家马琳撰写的《安全大模型发展路径洞察及落地实践》一文指出,当前安全大模型产业化展现蓬勃生机。360、中国电信、深信服、奇安信、天融信等企业纷纷宣布了基于大模型的网络安全产品计划,在智能化安全运营、深度威胁监测、自动化处置响应等多方面提升网络安全综合防御水平,在安全大模型的技术方案、产品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
文章参考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出的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提出了“大语言模型快慢思考”的概念。文章认为,现阶段大语言模型的能力主要是“统计性理解”,因此需要明确安全领域大模型的“擅长”与“不擅长”。
文章认为,美国在通用大模型底层技术的研究上起步较早、更为成熟,拥有更多的研究资源和企业投入。微软、谷歌等大型企业借助其通用大模型的强大能力,形成了Security Copilot、Sec-PaLM等成熟的安全产品。我国虽在通用大模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在安全大模型的研发上,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正积极探索,面向安全数据特点,通过调整模型结构、深度定制推理程序,实现安全大模型专项训练,在终端行为研判、网络告警分析等场景下实现“弯道超车”,达到通用大模型不具备的深度安全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
当前,国家级网络攻防对抗形势日益严峻,对手攻击手段隐蔽、持续,需要长期跟踪该领域的高级安全专家发现线索。基于安全大模型的自动化高级威胁狩猎系统通过专项训练,学习了海量终端、网络等攻击特征,具备了一定的威胁狩猎专家识别能力,可快速判定并标记可疑行为,辅助安全产品或系统发现威胁,并自动化调用外部工具和知识进行辅助研判,为安全专家提供深度研判的基础,实现自动化的源分析、正向推理、证据链关联等,分析出完整攻击链路,发现真实攻击意图并给出处置建议,实现真正意义的自动化高级威胁狩猎。目前,安全大模型自动化高级威胁狩猎系统已对外服务于政府、能源、金融、教育等关键客户。
对于企业而言,安全大模型的应用能显著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缩短响应时间,提高业务连续性和客户信任度,间接促进收入增长和品牌价值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安全运营管理将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同时提供全局视角,让领导者能够基于准确、实时的安全数据做出高效决策,增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效率。(董晋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