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互联网蓝皮书:打破算力孤岛,加速互联互通


人民网上海7月18日电 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智能互联网蓝皮书《中国智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今日在上海正式发布。其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撰写的《2024年智算与算力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一文指出,算力具有高渗透性、高扩散性、高融合性等特征,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涌现的动力源泉,为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提供基础性支撑。随着社会对算力的需求爆发式增长,资源布局分散、训练推理调度难等成为亟待突破的挑战。
文章介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结各方经验认为,算力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架构内形成叠加的算力互联逻辑网,除了计算资源互联,还包含计算、存储、网络在内的资源总集。该院提出算力互联网的初步定义:互联网面向算力应用与调度需求进行能力增强和系统升级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是在互联网体系架构内构建统一应用层算力标识符,以算网云调度操作系统和高性能传输协议为基础,增强全光网、弹性网络等能力,提升异构计算能力,实现算力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形成算力标准化、服务化的大市场和算力相互连接、灵活调用的一张逻辑上的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界各方力量,共同编制完成《算力互联互通能力要求》系列标准,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标准体系涵盖总体框架、算力调度、业务互通、数据流动、算力标识及云环境多GPU统一开发框架等部分,为算力互联互通提供全面指导。
当前,算力互联网正处于快速演进阶段。在人工智能与智算产业快速发展趋势下,算力互联网作为支撑AI模型训练与推理大规模算力需求的核心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优化算力调度、提升异构计算等能力,算力互联网能够满足AI应用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加速推动智算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化落地。
在企业级市场,算力互联网为各行业提供了高效、灵活的算力支持,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业务创新能力。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算力互联网技术体系和自有互联方案,汇集多方算力资源,运营商协助企业完成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新能源等业务场景的智算训练任务,推动能源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在工业领域,戴西软件基于算力互联网技术体系,实现了算力资源的精准按需供给、高效部署,显著提升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与灵活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消费级市场,算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个人用户的算力使用体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4年,算力互联网消费端用户数已达到6200万,市场规模突破1010亿元。云手机、云电脑等应用通过算力互联网,使用户无须依赖本地硬件即可享受高性能计算服务,降低了设备成本和使用门槛。此外,算力卡作为一种新型消费级算力服务,为个人用户提供网络与算力资源的融合服务,涵盖人工智能绘画、云盘、云游戏、超算等算力服务,进一步推动了高性能智能算力资源的普惠化。
未来,产业侧将通过联合计算通信各界,共筑算力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各方在技术路线、标准规范、应用实践等方面协同合作;攻关异构融合和高效调度关键技术,确保跨区域算力传输的高速稳定性;探索开放共享的算力经济新业态,聚焦于算力互联规则化、算力服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文章预测,算力互联网的发展将以标准化互联为基础,逐步实现算力资源的全局调度与高效利用,最终构建起全国统一的算力服务大市场。算力互联网的持续推进不仅将推动算力资源的普惠化与智能化,还将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董晋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