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

数字化时代报刊亭转型发展浅析

2024年09月25日11:32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数字化时代,报刊亭可以通过如下策略转型发展:尝试引入数字传播技术,更新传播方式;重视设计美学,建立城市景观;适应老龄化社会,做好适老建设,等等,为市民提供方便获取信息、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丰富城市文化景观。

数字化媒体的发展、移动端阅读的普及、受众行为的转变,对传统报刊亭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今时代是否还需要报刊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综观世界范围,一些城市的报刊亭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在当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实现转型升级,在互联网时代呈现新面貌、焕发新生机。本文尝试从城市更新和报刊亭规划、运营的维度分析现有案例,探讨数字时代报刊亭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在文化传播和人文互动中具有独特价值

2000年9月,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署、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期刊零售亭的通知(国邮联〔2000〕452号)》,要求“有计划地在城市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兴建一批式样美观、相对稳定的报刊零售亭”。但自2014年起,全国报刊零售额逐年下降,报刊亭经营压力大增。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又导致报刊亭数量急剧减少,从2008年到2018年的10年间,全国共拆除邮政报刊亭将近2万个,有些城市甚至不再有报刊亭。

与此同时,多地报刊亭长期以来以多种经营来弥补报刊销量下降带来的经济损失,比如收发快递、代理广告、零售食品或日用品等。经营范围的扩大和承接业务的变化改变了报刊亭的实践活动及其形式,一些报刊亭事实上“名存实亡”。据报道,2008年到2013年的5年间,全国累计拆除1万多家报刊亭,而拆除的理由多为占道经营、违规建设或影响市容。

2015年,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提交有关“将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扶持,拓宽报刊亭经营范围,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邱华栋提交提案,建议对报刊亭进行升级转型。他认为,传统报刊亭功能转型的方向应为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涵养城市文化氛围和人文底色,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保护报刊亭的提案和相关政策努力一直在持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着根本性变化;数字阅读天然具有成本优势,直接导致实体报刊销量的大幅下滑。此外,广告收入的转移也对报刊亭构成挑战。过去,广告是支撑纸质报刊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随着广告主纷纷转向网络平台,纸质媒体的广告收入急剧减少,进一步影响着报刊亭的盈利模式和生存基础。

从历史经验和现有案例来看,报刊亭虽然很难重现纸媒时代的辉煌,但依然可以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纵观全球报刊亭的发展,优秀案例无不彰显着报刊亭在城市文化和人文互动中的独特价值。如法国巴黎街头的报刊亭为游客提供向导服务,出售剧院打折门票;日本东京的报刊亭可以根据居民需求进货,成为社区居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些案例都说明:数字时代的报刊亭并不一定走向消亡,其在报刊之外依然具有生命力。

充分发挥空间媒介多重功能

仅从报刊零售的经济功能出发并不能完全揭示报刊亭在城市中的意义。报刊亭的存废,不应仅以报刊销售量作为衡量标准。报刊亭既是一个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体建筑,也是人与人之间实现连接的纽带,更是人们日常实践得以展开的空间之一,发挥着空间媒介的功能。报刊亭“这种嵌入日常生活场景的实体媒介,对于城市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位于城市物理空间中各区域连接点上的报刊亭,具有位置的特殊性,其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的节点之一,是人们聚集的开放空间,人们在这里看见彼此、感知彼此。空间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其中的社会情感。从“亭”的本义即人的聚集、停留、中转出发,而不是从“报刊”出发,重新思考其对城市人文空间和文化建设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报刊亭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

融入城市信息网络。一个城市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作为地标建筑的种种景观中,也体现在城市运转的各个节点上。作为信息流动的终端,报刊亭承载着城市文化点到点、端到端的传播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城市公共空间。

报刊亭的独特历史作用使其融入社区互动之中,今天的报刊亭发展依然离不开信息网络。充分尊重报刊亭传统功能,结合社会需求,引入数字技术,规划报刊亭节点,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信息网络,成为新时代的城市文化亮点。

嵌入城市文化符号。保护和发展报刊亭,不仅是对城市文化传统的尊重,更是对城市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维护。作为城市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不仅是传统媒体传播的载体,更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报刊亭的存在不仅方便市民获取新资讯和阅读杂志报纸,更体现着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展现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此外,报刊亭还承载着城市居民的情感和记忆,见证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是城市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体现。有网民评论:“如果城市没有报刊亭,会显得冷清,没有人情味。”报刊亭可以帮助初到城市的“陌生人”适应城市空间,被视为熟悉周边的“信息总汇”,是了解并融入这座城市的通道,是塑造与城市关系的重要媒介。作为城市对外敞开的一个重要窗口,报刊亭能够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其存在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城市人文景观的一部分。

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作为城市中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播设施,报刊亭在城市景观中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首先,其往往建立在交通要道、商业中心、公园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是城市信息传递的重要节点和地标。报刊亭售卖的报刊可以直达城市的中心位置,具有较高的信息可见性。

报刊亭的区位优势也体现在服务范围的广泛性。由于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无论是市民在街头漫步还是在公园休憩,都能够轻松找到报刊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报纸杂志。这种便捷的服务方式使得报刊亭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角落”。

报刊亭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城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服务范围的广泛性以及文化氛围的特色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方便获取信息、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也丰富着城市的文化景观。其区位优势不仅带来报刊更大范围的传播,也使市民有更多直接的接触。

线上线下联动创新发展

打造城市名片,统筹分发运营链条。现代报刊亭的分发运营链条,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清晰的管理政策和规范,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程序,以确保报刊亭的有序运营和服务质量;要形成新的供应链系统,确保报刊亭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报纸和杂志等期刊资源。这需要与出版社和分销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使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来监控和管理库存水平。

融入市井生活,因地制宜延伸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报刊亭的功能可以因地制宜地延伸,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社区的需求。在社区可以增加生活便民服务,比如,支付便民服务、社区资讯服务等,提高居民生活便捷度;而在旅游景区则可以发展成为旅游资讯中心,提供游客咨询、城市地图、导览手册等服务,让其真正成为街头巷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引入数字传播技术,更新传播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成为报刊亭的当务之急。当下,报刊亭改造的一个趋势是利用智能设备,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广州等地区已推出新型报刊亭,增加手机充电、快递存放、生活缴费、共享雨具等便民服务和设施。要注意不能简单地通过增加零售功能取代报刊亭本身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定位。

北京首家报刊亭咖啡店,由原中国邮政报刊亭改造而来,是目前报刊亭商业改造的成功案例之一。

北京首家报刊亭咖啡店,由原中国邮政报刊亭改造而来,是目前报刊亭商业改造的成功案例之一。

一个可行的报刊亭改造方法是发挥报刊亭点位优势,引入屏媒。首先,以LED大屏等各类屏幕终端为载体的媒体蓬勃发展,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屏媒”时代。大屏广告在人群密集场所占据关键位置,有利于信息主动传播,并且不易被替代。其次,媒体在公共场所设置大屏比广告商更易获得主管部门认可,提供内容与服务的传统媒体具有更大优势。第三,大尺寸LED屏幕能够呈现报刊版面,是对报纸特色的传承,有利于内容与广告绑定的业务模式。手机与大屏可以实现跨屏交互,通过引入AR(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更多业务的落地,同时拓展针对手机用户的信息与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媒体传播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报刊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发展趋势,实现内容与服务的多元化传播。

重视设计美学,建立城市景观。传统的报刊亭建设时间较早,设计上重点关注实用性。今天,伴随城市发展和人们对于城市文化的需求,报刊亭的设计美学显得尤为重要。报刊亭出现在街头巷尾,是城市形象的具体展现。精心设计的报刊亭不仅是市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的文化符号之一。通过注重设计美学,报刊亭不仅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更能够提升城市文旅的形象和品位,吸引游客和市民的目光,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

适应老龄化社会,做好适老建设。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适老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报刊亭因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属性,成为社区老龄人口聚集的社交中心,应该更加注重适老化建设,在功能和布局上进行一些改进。在设计上,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和便利性。例如,在报刊亭周围设置坡道和扶手,方便老年人进出;在周边设置座椅和活动区,为老年人阅读、社交提供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也可以和社区合作,更多关注社区内老年人。

(作者宋明霞系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数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周莳航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4年9月(上)。

(责编:彭琪月、刘志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