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2024智能互联网蓝皮书发布会

2024智能互联网蓝皮书:智慧教育应用需注意弥补情感缺失

2024年06月24日13:00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24日电 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第一本智能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今日在京正式发布。其中,广东省杏坛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胡婷玉、北京开放大学副研究员张春华、广东省杏坛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国云撰写的《智能互联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课堂观察研究》一文,对当前智能互联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文章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内容创作、智能教学反馈、交互式学习环境创建、个性化学习升级等方面展现出强大应用潜力。然而,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内容创造能力,伦理和诚信问题成为显著挑战。有些教师可能会倾向于直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生成教案和课程计划,而非深入分析和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学生也有可能利用这类工具来完成作业,甚至在考试中作弊。

文章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的往往是可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人的思想、情感、经验等重要内容则被剥离在评价之外。基于算法和技术逻辑的教学评价虽然具有客观性和效率性,但却难以捕捉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情感诉求。过度依赖智能化教学评价可能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情感参与被削弱。如果教师过分依赖智能反馈的结果作为教学评价和学生评定的唯一标准,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情绪变化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同样重要。

文章认为,在智慧教育领域,“人”是关键,而不只是“技术”和“工具”。再强大的模型、再优秀的算法、再全面的数据报告也需要“人”去应用。教师借助模型、算法和数据去解读人工智能背后的“人”,然后才能转化成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效率和效能。

文章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固然能够带来效率的提升,但人工智能本身无生命意识,教师使用生成式数据的背后代表着一个个富有生命和情感的个体,相关的教学评价结果或许在不同程度上正在激励或者打击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提升数字素养,提升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同时弥补人工智能使用的情感缺失,融入人文关怀,在课堂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学生情感反馈。(廖灿亮、蔡睿智)

(责编:王媛媛、刘志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