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

金台论策:多元化需求催热“上门经济”规范引导促进良性发展

刘珊
2023年11月06日16:42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88元上门做一顿饭”“1分钟1元代人遛狗”“1小时200元帮老人洗澡”……近年来,以“上门代厨”、“上门喂养宠物”、“上门整理收纳”、“上门养老服务”等为代表的“上门经济”悄然兴起,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体验的同时,“上门经济”的前景如何、如何实现良性健康发展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上门经济”渐热,展现发展潜力

所谓“上门经济”,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或社交媒体等渠道,将服务人员或商品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或指定地点的服务消费方式。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把过去在门店才能享受的服务“搬”进家里。

做饭美容喂养宠物,上门服务新业态涌现。当前所说的“上门经济”热点服务模式包括喂养宠物、代厨做饭、美容按摩等,依托于专门的生活服务类平台和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大多由服务提供者在平台发布内容招揽消费者,通过提供上门服务完成交易。这种服务方式使得消费者和服务者摆脱了线下门店的限制,消费形式更加灵活自由。

以上门代厨为例。某生活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做饭+保洁”的半天服务(服务时长约4小时),平均单次收费价格为150-220元不等,二三线城市的类似服务价格约为120-200元左右。由于提前预约和沟通,上门代厨能做到兼顾口味、饭量、菜色等,体验感较餐厅更自在。不少上门代厨团队还推出了包月定制和会员充值等升级业务。

相比之下,“上门喂猫”“上门遛狗”等服务不需要特别的专业技能,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宠物爱好者参与其中。此类上门宠物服务包括上门添粮、换水、打扫、陪玩等,期间会向顾客提供工作视频和照片。上门一次需要服务一到两个小时不等,单次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一般会根据距离远近、宠物种类和数量等,确定最终服务价格。

包括剪发、修脚、泡澡、搓澡、按摩等内容的上门助浴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上门助浴服务的人群多是高龄、失能和残疾的老人。

除此之外,上门服务还涉及家政、按摩、维修、美发美容美甲、汽车保养等多个领域。

上门经济体量大,零工型和机构化模式并存。当下,“上门经济”主要分为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个体化、零工型,由个体提供服务,多集中于上门做饭、上门喂养、上门收纳等领域,服务质量和标准因人而异,差别较大;另一种是机构型、团体化,由企业提供服务,上门服务的内容、模式、收费相对统一。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上门服务相关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达到两万余家。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分别新增上门服务相关企业(仅统计企业名称、产品名称、经营范围含上门服务的企业)2288家、2910家、1118家、1005家、760家。

2012年开始,以上门服务为特征的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模式)被引入中国,多家互联网平台相继涌入,上门洗车、上门美甲、上门家政等模式纷纷兴起。随后行业经历快速洗牌,进入调整升级期,行业参与者不断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改进商业模式、提升服务质量,行业壁垒不断提高。如今,市场上不仅有综合服务类平台,如美团、饿了么,还有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垂直平台,如京东到家、天鹅到家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今“上门经济”与其他渠道、业务的融合嵌套越发明显,如部分电商平台瞄准契机,推出了代厨的增值服务;部分生鲜产品购买页面会提供私厨上门烹饪、清洁厨房等增值服务。

“上门经济”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上门经济”的兴起,反映了消费习惯的转变、生活品质的跃迁,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缩影。一方面,在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及“懒人经济”盛行的今天,“花钱买便利”成为一种愈加普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花钱买服务来提升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不少消费者的需求更加碎片化、多元化、个性化,做饭、清洁、维修、美容、养宠等任何一种需求都可能导向上门服务,同时更加关注服务体验。

除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互联网为“上门经济”提供了交互平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上门经济”提供了支撑。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从服务者和需求者的角度出发,互联网打通了双方的信息沟通渠道,将消费者零散的需求和服务者的服务聚集起来,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了信任成本,从而促进上门经济的发展。

作为市场消费转型催生的一类新业态,“上门经济”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激发了消费潜力,还催生了伴宠专员、上门私厨、收纳师等新兴职业,丰富了服务场景,为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新选择,也为人们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打开了新路径。随着消费需求更加分散化、多元化,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上门服务等经济形式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将展现出较高的发展潜力。

“上门服务”伴生多种风险

作为一种新业态,“上门经济”相关的行业标准、市场规范相对欠缺,消费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风险点。

相关从业者资质不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水管漏水,约师傅上门维修后依然存在故障,且价格不菲”“在某到家服务平台上聘请阿姨上门服务,发现上户服务与签订合同的不是同一人,上户保姆背调、体检报告等信息均无法提供”……不少平台上出现了差评和投诉,大多都是对服务质量不满意。

由于不少上门提供服务的人员未经过严格审核,存在未经专业培训、不具备相关资质等情况,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收费不合理、交易不规范,退款追偿维权取证难。部分上门服务在收费和售后等环节产生争议。根据网友反映,有的收费标准不透明,暗藏猫腻,有的因通过私人转账完成交易,导致交易后续环节缺少保障。

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平台反映,“通过一家生活服务平台下单,联系上门疏通厕所。工作人员开始推销使用高效溶解液,先后使用了四瓶,共计花费1500多元。收费远远超出市场价。几天后厕所因为同样问题堵塞,联系售后,对方表示需要再加收500元。而且这次交易不是通过平台进行,钱直接打给对方,给后续申请退款及维权带来麻烦。”

也有网友反映,“今年五月份花了9788元购买了144次上门做饭套餐。本月开始联系不到服务人员上门做饭,申请退回尾款却一直没有到账,而且客服电话一直无法打通。”

相比传统服务业态,“上门经济”目前在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市场规范等方面还不完善。特别是个体化、零工型的服务,多数还停留在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点对点”、“一对一”的民事沟通与服务阶段,依赖于双方的交流与约定,没有严格匹配传统业态的监管规则与标准,导致各类纠纷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私密空间服务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风险。上门服务要进入私密空间,安全性和隐私问题都面临一定考验。一些网友反映上门服务人员出现了盗窃、抢劫等侵权行为;还有部分上门服务人员素质不高,随意进入消费者的私人空间,也给消费者权益带来损害。此外,上门服务的私密性易产生“擦边球”的灰色地带。

除了消费者,从业者也面临劳动权益保障缺位等问题。一些网友反映上门提供服务的“遭遇”,包括面临消费者的无理要求及恶意投诉、拖欠服务工资、上门喂养被宠物抓伤咬伤等。

规范引导促进“上门经济”良性发展

分析普遍认为,为促进“上门经济”良性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补齐监管短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维护从业者合法权益。

加大定向扶持,同时加强规范引导及监管。“上门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潜力,可结合地方特色和市场具体需求,以具体措施定向鼓励和扶持“上门经济”的发展,推动其在经济和生活领域发挥优势。

如针对养老托育服务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22年8月印发的《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鼓励家政企业积极参与规范化居家上门养老托育服务,有效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鼓励地方探索对参与养老托育服务的家政企业给予适当支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可以预测,未来围绕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康复护理等养老上门服务方面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相关主管部门需要针对上门经济业态的特点,加紧制定并完善相关行业规则与服务标准,加强制度性监管,明确主管部门、服务平台、服务提供者及消费者各方的权利义务,引导“上门经济”规范发展。

强化对准入资质的审核把关,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服务平台是“上门经济”的守门人,只有守住了“门槛”安全,消费安全才有基本保障。因此,上门服务平台应切实履行好管理责任,规范网络平台的用工程序,形成制式服务合同、推荐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指导性规范。

一方面,完善门槛准入机制,做好各类资质证明的审查工作,并建立有效健全的评价机制。还可根据上门服务从业者的专业度设置不同的评估体系。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建议,对于电工、管道维修这类专业性强的行业,应对从业者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包括相关的资质与技能考核等;而对于诸如月嫂等行业,在监管的同时,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口碑评价体系,允许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后给予好坏评价、安全警告等。

此外,相关平台要畅通消费纠纷解决渠道,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维权途径。针对从业者,应强化对上门服务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

提高防范意识,供需双方事先确定权利义务。对于消费者而言,要尽量通过专业正规、信誉好的平台寻找上门服务,注意核实服务提供者的身份信息及各类资质证明,明确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以及收费标准等。服务过程中,消费者和服务者双方最好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就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售后保障、责任划分等签订书面协议。消费者还可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对服务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证据留存。

(责编:刘珊、刘志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