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金台论策

金台论策:各地推出“政策礼包” 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刘珊
2023年06月16日09:23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据《人民日报》近期报道,前不久,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研制的4颗卫星顺利升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专门立项,支持企业培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海淀区有关部门积极服务,为企业对接应用场景……”公司联合创始人感慨,虽然商业航天领域门槛高,但有关部门的“管家服务”让企业底气更足、腰板更硬。我国商业航天不断刷新高度,也从侧面表明民营企业对促进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彰显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一贯支持。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先后出台政策,围绕多个领域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4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也明确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会议还特别提到“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

当前,民企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0%左右,成为创新舞台上越来越活跃的角色。目前,全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去年12月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9.6万件,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7席。

2022年以来,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相继出台。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提出“健全民营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各类企业‘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

2023年以来,全国多地出台关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旨在优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科技创新领域相关市场活动,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梳理各地出台的政策措施可以发现,政策发力方向主要包括提供资金和金融支持、开展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等方面。

表1:2023年以来全国部分省市出台的关于促进民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截至5月31日)

多地推出政策举措,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为民企科技创新强化财政投入,加大金融支持。不少地方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给予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励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最高奖励额度达1000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4月19日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在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培育科技人才和团队等方面,均给予高额资金支持。如在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民营企业承担的“前引导”项目,重大项目按30%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民营企业承担的“后支持”项目,按研发总投入的30%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对新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的自治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一次性给予500万元支持等。

浙江省温州市科学技术局3月31日发布的《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研发财政投入稳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财政科技支出中研发经费占比。全市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百分之十五,每年土地出让金的百分之一用于大科学装置、重大科创平台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不少地方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普惠性政策手段,通过提供高额贷款、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等方式,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满足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

如宁夏《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在支持民营企业用好科技金融政策方面,给予高额信贷支持和融资担保服务。包括加大“宁科贷”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首贷最高500万元、续贷最高1000万元信贷支持;对其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给予首贷最高300万元、续贷最高500万元信贷支持。发挥科技担保基金增信分险作用,引导担保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单户最高2000万元融资担保服务等等。

福建省宁德市委办公室、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月份印发《宁德市贯彻落实福建省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在强化民营企业要素保障中,专门提到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强化“金融+”服务保障,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产品,积极推广“科技贷”业务,依托“宁易融”“金服云”等平台,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

推动优质企业集聚发展,开展上下游协同创新。为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集聚优势,形成“1+1>2”的产业集群发展效应,不少地方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优质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与链主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实现抱团发展,发挥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对其他中小企业的引领带头作用,同时结合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灵活性,构建协同高效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山东省威海市委市政府今年2月份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专门制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其中明确提出,大抓科技赋动能,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健全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机制,支持“链主”型企业和科技型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聚焦企业实际研发需求开展协同攻关,每年精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0项左右。

吉林省吉林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2月份印发《吉林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强力支持企业创新创造,实施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补齐科研短板。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更偏向“短平快”的实际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较低,投入能力和动力不足,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今年以来,部分地方对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给予税收优惠和奖励补助,为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提供设备设施等。

如山东省人民政府4月30日印发《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在“加力支持企业创新”部分中,该政策专门提到,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出资给非营利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实际发生额在税前扣除,并可按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同时,依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等,向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创客团队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设备,提供研究开发服务和检验检测服务。对符合条件且服务制度健全、提供服务量大、用户评价高、综合效益突出的供给方,按其上年度实际服务创新券总额的10%-30%给予奖励补助,同一供给方每年最高补助200万元。

四川省绵阳市5月份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十条政策(试行)》,也专门指出要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策具体包括: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经评审后,给予单个项目最高5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对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配套支持等等。

提供专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激发创新动力。为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保护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多地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方面下功夫,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大幅降低民营企业维权成本,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月份出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政策意见》),强调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政策意见》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奖励、知识产权平台奖补、知识产权调解及纠纷仲裁补助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例如知识产权平台奖补方面,新设立的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维权中心(行业快速维权中心)分别补助50万元、30万元。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度考核优秀的奖励100万、合格的奖励60万元。知识产权调解及纠纷仲裁补助方面,对第三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平台按照每年成功调解案件数给予每件1500元的补助。对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按照每年完成仲裁结案案件数给予每件2000元的补助等等。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4月26日印发《知识产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2023—2025年)》,围绕提升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强化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效能、依法严格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民营经济工作体系、做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新闻宣传等五大方面,提出了共计11条具体措施。

完善人才引进发展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不少地方政府加大对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储备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人才培训培育、职称评定、创新创业、保障激励、需求对接等机制体系,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人才的创新工作,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如《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专门提到强化人才引培,并提出详细具体的举措,包括支持各地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高层次人才纳入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政策优享范围。实施“英才名匠”等产业人才培训计划,依托张謇学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开展轮训。积极构建“苏畅”人才服务体系,依托江苏省人才服务云平台持续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全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创新创业。畅通专精特新企业优秀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考核认定高级职称。推动具备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等。

此外,不少地方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也作出了战略部署和详细规划。

进一步提升政策精准性、落地性

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依旧存在制约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包括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薄弱、优秀人才匮乏,以及自主创新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在基础性研究、行业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民企之间还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等等。以上多种因素导致民企在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等环节受阻。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持续优化支持民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从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才引培等多方面优化创新生态,营造民营企业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的良好环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各地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助力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进一步提升政策精准性方面,舆论建议,在政策论证过程中要注重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注重结合地方和企业实际情况。在提升政策落地性方面,加强政策反馈跟踪,注意新老政策衔接,防止出现不同责任部门间协同配合松散问题。

(责编:刘珊、刘志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