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眼观六路
人民网>>传媒>>正文

阿里安娜·赫芬顿:刊登“正能量”报道,启动读者“行动的按钮”

2015年07月01日16:21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新闻业有一句经典的话,“无流血,不头条”(If it bleeds, it leads ),也就是,如果新闻的内容充满了流血事件,那么这则新闻总是会出现在头版,引起人们注意,这个“准则”指导了新闻编辑室至少几十年,新闻工作者相信这些是公众最想看到和读到的故事。

    这种理念在事实和伦理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其代表的是蹩脚的新闻业。作为记者,我们的职责是向公众描述一幅准确的画面,也就意味着画面的“全景”。只呈现悲剧、暴力、混乱等破坏性和“不作为”的事件,把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都忽略了。在暴力、贫困和损失的困境下,人们是如何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这些挑战的?其他关于创新、独创性、同情、恩惠等的故事呢?如果媒体只是呈现黑暗的一面,那么我们并没有履行好作为记者的职责。

    更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提供给读者和观众真正想要的东西。

    赫芬顿邮报将大幅增加“正能量”的报道。尽管我们仍会一如既往地报道“不作为”的新闻,但我们想超越“无流血,不头条”的局限,致力于讲述普通老百姓和社区的故事。通过“照亮”这些故事,希望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感染力,放大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出去,在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

    这不仅是好新闻,同时也是一门绝妙的“生意”。研究表明,与“无流血,不头条”的信条相反,人们想要更多建设性和积极向上的故事。赫芬顿邮报是Facebook上转发最多的媒体,我们发现,积极的故事是读者最愿意浏览和分享的。除了我们自己的数据,还有其他研究也佐证这一点。沃顿商学院的教授Jonah Berger著有《传染性:为什么事件会流行起来》一书(Contagious:Why Things Catch On)。他与同事Katherine Milkman于2013年,对《纽约时报》为期六个月邮件分享最多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分享可以唤起积极情绪的新闻。

    媒体不仅很少报道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建设性力量,同时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很多毫无新闻价值的故事上。“刊登一切适合出版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 fit to print)是时任纽约时报发行人Adolph Ochs在1896年创造的标语。她希望以此抗衡当时哗众取宠的黄色新闻业。然而一个世纪后,可以发现,那些剩下来的新闻不是“不适合”出版的新闻,而是“真正的”新闻。我们应该怎样定义,什么才配得上是“新闻”?

    首先,新闻应该是准确的反映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每日邮报(Daily Mail)的副主编Tony Gallagher最近在《卫报》上发表文章,承认媒体经常“跟不上”。“犯罪率实际在下降,”他说,“但从全国性电视台上你感觉不到,因为我们依然报道了同样多的犯罪,同样多的谋杀审判。我们没有反映世界的真实情况,这是危险的。”

    Steven Pinker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在其著作《人性的天使:为什么暴力已经减少》(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中,他写道,实际上我们正生活在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不暴力和残酷的时期。

    媒体的报道与现实相差多远?据媒体和公共事务中心(Center for Media and Public Affairs)的研究报告,20世纪90年代,在谋杀率下降了40%的情况下,媒体关于谋杀的报道篇幅却上升了500%。

    世界充满了危机、动荡和腐败,带来了严重的悲剧性后果。我们当然会继续不遗余力的报道,从“伊斯兰国”和“博科圣地”到气候变化、埃博拉、青年失业以及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但即使这些新闻,呈现出的画面也应该是完整的。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帮助邻居的?这些有关他们怎样应对的故事经常被遗忘了。

    准确的反应客观世界以补缺今天新闻业在这方面的空白,当然不是隔着玫瑰色的玻璃来看世界。我们希望赫芬顿邮报上刊登的“正能量”报道,可以启动读者“行动的按钮”,促进他们可以就贫困到教育等一系列社会议题采取行动。尽管“正能量”新闻是一项全球性倡议,我们希望赫芬顿邮报的每个版本都具备足够的敏感度和专业技能来完成“解决问题”的报道。

                                                                                                                                                                                          (来源:国际在线,研究院 李黎丹 整理)

(责编:李黎丹、唐胜宏)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