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眼观六路
人民网>>传媒>>正文

APP死亡潮背后的推手

2015年05月04日11:18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艾瑞发布的报告指出,国内应用市场在统计上有着超过400万个的量级,但僵尸应用占8成。艾媒咨询分析师指出: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十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其下载的应用程序从手机中删除,而到了5个月后,这些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

    1、无价值APP自然淘汰 二八分化格局形成

    目前日渐成熟的智能机用户主动安装的手机APP量基本维持在10~20个左右。换句话说,涌入应用市场的APP数量和分发总量依然在大规模增长,但推广的人口红利已过。

    真正提供用户价值的移动应用经过多年来的品牌沉淀与习惯培育,使得各领域的热门APP已经确定基本格局。APP类型有天气类、社交类、图片处理类、新闻类、工具类、视频类等各种类型,但对于某一应用类别而言,往往只有一到两款APP能生存。几乎每一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是一到三款主流应用几乎占据了80%的用户的手机桌面。高黏性的精品热门APP与劣质APP的二八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2、APP丧失了稀缺价值 非刚需类应用被优先卸载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几大著名的安卓应用商店,每天的人均使用时长现在仅为1.45分钟。这远低于用户对于微信、天猫等高频APP的使用时长与打开频率。另外,不少APP安装后,占用用户时长越低,被卸载的可能性就越高。根据Nuance公司的一份调研显示,智能手机中至少有95%的移动应用从未被使用过。

    3、游戏类APP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根据数据显示,游戏类APP的僵尸率高达79%。事实上,许多游戏还是可以依靠广告与付费模式来创收,但ARPU值很低。加之手机用户的耐心越来越差,游戏的可替代性强,手机屏幕空间决定了手游依赖广告的盈利模式会将自身推入火坑。

    4、超级APP成为流量黑洞 扼杀了创业型APP的生存空间

    成为“APP流量黑洞”的还包括大量高频APP,这些APP几乎大部分来自于BAT旗下,它们成为人们手机中常驻应用的同时,也会尽可能的吸收用户的时间。根据此前百度官方披露一份移动数据报告指出,早在2013年第一季度,平均每个用户手机“Native APP”数量增加了5.6个,但每天人均使用的数量却减少了0.9个。2013年Q3高频APP占据了用户85%的使用时长。剩下的大量退居三四线的APP只能拿下20%不到的长尾碎片时间市场。这些因素极大的压缩了相关没有核心竞争优势与内容优势的APP的生存空间,事实上,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 李黎丹 整理)

(责编:张春贵、唐胜宏)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