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研究视点

文摘类微博账号缘何异军突起

万丹妮

2014年09月05日15:45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随着去年一系列针对微博平台的治理整顿措施的开展,微博(以新浪微博为例)活跃度大大降低,以往以大V为核心的扎堆、聚众关注的信息传播模式有所减弱,随着大V们发言频率和内容敏感度的降低,其粉丝和影响力流失较快。与此同时,一类以发布长微博为主,根据某种主题或者受众用户定位整理非原创文章的文摘类微博账号开始异军突起,这类账号粉丝增长极其迅猛,转发率很高,值得关注。以下试图分析文摘类微博账号兴起的原因。

 

    一、用户向移动端转移,内容重新成为重要聚合元素

    随着微信的崛起,微博在移动端的用户大量流失,原本以140字简短内容维系的便捷社交模式,被更为简单、即时且私密性高的微信所替代,与微信相比,微博类似一种内容阅读来源。文摘类公众账号,通常并非加V认证,但是从运营风格上更据拟人口吻,不同于媒体公众账号的一板一眼,大部分文摘类公众账号试图塑造一种具体个人随机发布,运营者与普通粉丝同时关注事态进展的状态。其发布的文摘内容,从选材看,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又显示出一定的个人特色和倾向,从表现形式上看,多以长微博形式体现。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而言,通过微博看内容,通过微信维持社交已经成为常态,在大V言论精彩度下降的同时,转而阅读更具有娱乐性的长微博内容成为一种趋势。

    以文摘微博账号“我的厕所读物”为例,该账号的成长体现出了内容对微博用户巨大的吸引力。从账号名称看,该账号鲜明的打出了“厕所读物”字样,表明其以庸俗、娱乐化的内容为核心,关键在于吸引用户阅读,而非与之交流。从内容看,该账号自2014年4月27日到4月30日,仅仅开通四天,发布21 条微博,就聚集了2万名粉丝,可谓成长能力惊人。从发布内容看,该账号发布的长微博无一条为原创,皆转载自天涯、豆瓣等论坛,运营者通过整理帖子内容,将原创者发布信息整合到一个或几个长微博中,构成一个离奇的故事,并在发布时,用诸如“凤凰男”、“小三”、“婆媳大战”等字眼吸引眼球,简短介绍长微博内容。从内容类型看,该账号发布内容多为家庭矛盾、个人离奇经历,契合了当下社会中的某些热点和情感诉求。如该账号开通后的第一条内容为“想了很久,开了这个微博,专门写长微博,搬运各种媳妇、婆婆、小姑子、闺蜜、男神女神、备胎等的故事,每天一条,你贴心的马桶伴侣。 拉不下屎的时候看看,没准比润肠药还管用”鲜明地点出了这类账号的内容定位。

    仅仅简单转载帖子内容还不能确保粉丝的迅速增长。文摘类公众账号通常还善于采用“书接上回”式的内容连载形式发布内容。以“我的厕所读物”为例,该账号于4月28日发布了长微博“我觉得我室友喜欢我”,在接下来三天,连续3天连载内容,将粉丝们的好奇心钓足,为了能够持续看到帖子内容的更新而关注账号。

    涉及庸俗内容的长微博集锦账号并非“我的厕所读物”原创,早在3年前,以“我的XX是极品”系列为代表的营销账号就开始采用这种方式聚集粉丝。文摘类公众账号获得海量粉丝的背后,是社交媒体对黄色新闻和知音体文章的再次包装,而其人性化的推荐方式和点评方式,得到了部分较有个性的网络红人认可,通过他们的转发,更多粉丝直接追踪到了这类账号,并建立了关注关系。在微博舆论监督力度下降,大V普遍沉默的前提下,文摘类公众账号所代表的庸俗、娱乐阅读倾向开始在微博平台上抬头。

 

    二、找准定位与媒体优势相结合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文摘类微博账号是“清华南都”,这个非认证账号建立于2011年,目前已发展了超过110万粉丝,其运营者自称“剪报侠”,摆明了其文摘性质的定位。“清华南都”之所以能发展至今,与其鲜明的用户定位有关,从名称上看,“清华”标明了其学生身份,至少运营者期望通过大学名称吸引年轻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的关注,“南都”则表明一种价值倾向,在建立早期,该账号的确转发过一些南方报系的调查报道和观点。不过随着微博舆论环境的趋紧,目前清华南都已经放弃了发布这类内容,转而转载以人人网等大学生聚集的SNS网站内容为主。

    清华南都的成功来源于其精准的用户定位:面向刚刚迈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职业规划、家庭和社会责任。围绕这一定位,清华南都从SNS网站中选取内容,编发成长微博后,配以一定的评论和编辑语言发出。此外,该账号的发布内容还包括少量搞笑段子和图片(类似糗事大百科)和一定的影评、书籍推荐。

    清华南都类文摘类微博账号是微博平台上大量励志类文章来源(网友戏称为“心灵鸡汤”),这些账号通过搜集标题具有文艺气息或者吸引人阅读的字如眼“中国年轻人为何不晃荡——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晃荡”的青春”、“一个男生让你怦然心动的瞬间”等。这些文章基本都非账号运营者原创,但是往往能获得较高的转发率。随着微博过往的精英群体活跃度下降,大量符合草根定位,具有人生指导意义的文章被微博平台上具备一定觉醒意识,关注自身发展,又与社会时事存在一定距离的用户所喜爱。文摘类微博账号的兴起,实质上是微博发声渠道趋窄,娱乐化功能增强,用户阅读习惯向浅层次发散的体现。

    部分媒体微博账号实际上也注意到了这个变化,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例,统计4月23日至4月30日,人民日报微博共发布文摘类微博38条,占全部441条微博的8.6%,如计算同一账号内自我转发,则这一数据还将上升。媒体制作文摘微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专业的制作水准,如,人民日报针对世界读书日发布了多条文摘微博,这些文摘微博由编辑重新编辑、配图,按照一定主题整理,比清华南都这类草根微博的输出质量更高;二是媒体微博粉丝的广泛性决定了媒体文摘微博内容的多元化,人民日报发布的文摘微博既包括读书、励志类的“心灵鸡汤”,也包括诸如幼儿疫苗注射流程、毕业生档案转交流程、减肥误区等生活实用信息,多元化的文摘微博输出,一方面平缓了媒体微博频繁发布新闻带来的阅读疲劳与信息爆炸,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媒体微博在“后大V时代”扩大影响力。

分享到:
(责编:刘扬、唐胜宏)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