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研究视点

运营媒体微信公共账号的技巧

王棋

2014年07月22日08:59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传统媒体在去适应一种新媒体形态发展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虽然媒体微信公共账号的运营时间不长,也远未广泛普及,但根据先行者的经验,已经有不少问题凸显出来,如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好奇心红利开始减退,关注难度比微博更大,难有爆发式增长等。虽然挑战不小,但微信作为一个有价值的被用户广泛使用的新渠道,媒体还是需要积极探索以寻找到一种新的贴合微信特点的内容传播和运营方式。下面总结一些运营媒体微信的技巧。

    一、最重要的还是内容

    1、内容选择:为防止对用户的干扰,微信限制了公共账号每天推送的条数,因而媒体习惯于把当天最重大的新闻推送给大家,结果就是每天的大事就那么多,各家媒体就都选择了相同的内容。而微信订阅对用户来说更像私密订制,他要看的不一定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最重要的,而是对自己来说最感兴趣的,这就决定了用户对媒体微信的好坏、留否的判断标准是对不对味,你说的是不是我想听的。这一点和大众媒体的选择标准有冲突,但要玩转这种新型态,就必须迎合它的特点。大而全吃不开,垂直化的内容可能更适合微信。

    2、短内容的编辑能力:“微”信是碎片化阅读也是轻阅读。长篇大论不适合微信,能用100字千万别用1000字,能用一个页面的千万别用两页。其实这反而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当大家都转载网络上重要的热点信息时,如果谁发挥编辑能力,把同样的信息转化为简短、专业、生动,像对朋友转述一样呈现内容,可能会更有吸引力。

    3、推送内容要私人化:微信的产品形态决定了用户在订阅关注一个账号时,潜意识里把它当做了通讯录的某个好友,认为你应该是了解我的,你向我说的话应该是与我相关的,你应该知道我喜欢什么。你知道我只关心八卦就不要把军事新闻发给我了,你既然知道我决定马上去新马泰玩,就别发海南的旅游信息过来了。

    二、把握好推送频次和时间

    频次过疏会减弱用户的关注,但过密又会对用户形成骚扰。一般建议每日一两次。目前传统媒体微信公共账号的推送时间多集中于上午8:00-10:00、下午4:00-8:00。其实据其他营销账号点阅数据统计,晚上10:00-12:00,入睡之前的时段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策划互动参与

    在微博上,评论和转发都是公开的,用户的参与感很强,不用媒体做什么,用户间就可以在评论转发中互动。而在微信这种点对点的传播中,如果媒体不主动策划、不积极反馈,用户想参加也感觉是孤独的自说自话。这就更需要媒体的主动介入。比如有的账号设立读者新闻爆料平台,积极邀请广大用户提供爆料,配合有奖征集活动等来提高用户参与热情,效果还是很好的。其实微信的实时性、便捷性、交互性、私密性这些特点都超过了以往电话、网络、微博等爆料形式。

    在与用户的互动过程中,也要重视收集读者反馈。及时收集用户信息,经常做读者调查,以便更了解每位用户的脾性喜好,更精准地推送新闻。

    四、撒网式宣传推广

    在微博这个开放平台上,一条有吸引力的消息的转发量可以以万计,曝光在用户眼前的几率很大,便于用户关注。而微信公共账号则不同,它靠用户二次传播的影响非常有限,需个人主动关注,因而要想增加订阅,就必须要增加微信公共账号二维码的曝光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添加。要多利用媒体自身平台、活动现场推广等对微信公共账号二维码进行曝光。  

分享到:
(责编:王培志、唐胜宏)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