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研究视点

微博已成正果,微信自我救赎

张春贵

2014年04月18日13:52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北京时间2014年4月17日晚,微博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这不仅证明了微博的独特价值,也将进一步巩固其在社交媒体领域的领导地位。

    微博上市意味着微博类产品已无对手,从其“微博”的名字也能看出其睥睨一切的气势。因此,此刻或许人们会关注一下它的对手—微信。

微博修成正果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在2012年8月前,新浪微博一直带着Beta(外部测试版)标签,此后才发布了正式版新浪微博。微博公司上市,意味着有了合法的、明确的身份,可以不用像两年前的测试版那样担心分分钟就被关闭了。近5年时间的发展中,新浪微博经历了哪些磨练与机缘,终能修成正果?

    首先,新浪微博有新浪公司这个强大的“唐僧”罩着。微博类产品天生具有浓厚的颠覆意味,就像无法无天的孙悟空。在新浪微博之前,已经有好几个类似产品因为缺乏足够的力量进行自我审核,导致“妖猴”过于桀骜不驯,干脆被灭掉。新浪的审查机制,对用户来说是“紧箍咒”,但对微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经过前几年的探索,政府对于管理微博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完全没有了最初面对微博信息冲击时的尴尬。微博大V的神圣感已经褪尽,政府已经可以从容地根据法律来对付 “兴风作浪”大V们。这两年各级政府和主流媒体纷纷进驻微博开设账号,既是抢占舆论场,也说明政府对微博作为一种新舆论空间的认可。

    第三,微博数据公开,人们对其信息传播机理掌握得非常清晰,舆情监督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舆情工作做得好,社会管理者从微博上获取信息的好处远大于其弊端。

    第四,微博用户有了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和鉴别力。谣言转发500条追责的规定,督促用户加强自我约束;各种立场的人都进驻微博,形成了舆论对冲机制,信息传播基本不再“一面倒”;微博可作为获取信息的便捷源头,但并不是“说理”的地方,其天生浅薄也会使部分用户敬而远之。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微博具有一定的信息自净能力,特别是由于政府和传统媒体账号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它的公信力,逐渐摆脱了“谣言广场”的形象。正如一位在校大学生用户所说,她主要通过微博上的讨论来鉴别某个信息的真伪。

    笔者认为,微博作为一个公共信息传播平台、议事广场,即将修成正果。这并非是说它中规中矩、无所作为了。事实上它仍是最快的信息交换平台,在今年以来的几起重大公共事件中,如春晚、东莞事件、昆明事件、马航事件等,微博摆脱了去年以来的衰微趋势,证明其在重大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中不可替代的角色。

    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类产品,作为新型的传播平台,大大地拓展了国人的言论和信息传播自由的尺度;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扩展的尺度已经固定下来。有关各方,包括运营商、管理者、政府、用户等各方面的成熟,可以在微博所开创的全新的舆论空间中,更加从容有度地交手了。

微信的自我救赎与探索

    显然,微信目前还远远不到这个层次。今年3月,就在新浪微博紧张推动独立上市程序的同时,微信开始对一批很红火的微信公众号痛下杀手,人称“微信屠城”。

    所谓“微信屠城”,实际上体现了微信运营方对微信定位的探索。今年情人节前夕已经发生过一次微信封禁公众号的事件,主要是一些营销微信因点赞活动被禁一周。而此次主要是对政治、法律、经济类的微信公号“一剑封喉”。这类公号要想出彩,必须紧贴时政大事进行点评,为吸引眼球,有时难免会有出格。例如TeachingRoom,不仅在昆明事件后发布了王力雄关于新疆的文章,还曾公布《朝鲜人权报告》的节选。

    从功能上来看,微信功能架构颇为复杂。其基础功能是通讯,类似whatsapp,其朋友圈功能类似instagram和facebook,而公众账号则类似twitter。

    这种大杂烩的功能架构,使微信既具有社交的私密性,又具有一定的大众传播功能。微信的信息流动在封闭环境中进行,用户看不到相关信息的所有评论,无法查证真伪,因此在私密社交的同时也伴随着虚假、不良、甚至有害信息的传播;部分公众号的影响力可以与微博大V相媲美,但由于信息传播是封闭的,外界无法对之监管,更有可能沦为有害信息垃圾场,管理者对微信比微博更没底:究竟这些人关起门来在说些啥?

    目前,微信用户已超过6亿,公众账号达数百万,牢牢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阵营,坐上了头等舱的交椅。为了平台的发展,微信必须向管理者——这是决定其生死的终极力量——证明,他们有自我约束的决心与能力。

    微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封杀一批不符合游戏规则或有潜在危险的公众号,也不会影响到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微博的前车之鉴,其良苦用心也得到人们一定程度的理解。

    总之,遵从规则、循规蹈矩、做好产品、用心服务,这是确保微信平稳健康发展的最好也是最安全的办法。 

分享到:
(责编:王培志、唐胜宏)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