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研究视点

《罗辑思维》的启示

张春贵

2014年01月21日15:09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2013年12月27日,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第二次开卖会员资格。此次招募,条件苛刻:“1,只开放24小时;2,只在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里销售;3,只用微信支付;4,只强调爱的供养,不承诺明确权利。”

    正如罗振宇在招募公告中所称,这是“史上最无理会员方案”,但仍有大批粉丝趋之若鹜,慷慨解囊。24小时卖出2万个,收入800万,在年末引发一股“罗胖style”。

    《罗辑思维》究竟魅力何在?这个被称为“罗胖”、“歪嘴胖子”的人,究竟做对了什么,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的预期,便赚得盆满钵满?

    首先,生逢其时,赶上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发展的好时代

    描述网络创业的成功,雷军有句著名的话:“我们找对了一个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这既是一种高调的谦虚,但也确是实情。形势永远比人强。中国的互联网走到今天,中国网民曾经熟用的自媒体产品自不在少数,其中不乏红极一时的“潮流产物”;以往也有很多富于创意的产品,但囿于技术条件,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新技术可以让更多有价值的想法成为现实,新窗口和新渠道也为更多声音提供了被广泛传播的可能;此外,最最关键的因素是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罗振宇认为:“说谁家做出来的东西再牛逼,如果只能坐在电脑前才能点击查看,那影响力和渗透力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失败至极。” 

    罗振宇认为,真正的个人PC正是每个人手中正在摆弄的手机,那些利用上下班等车、打发无聊时间的需求,恰恰是为自媒体的快速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罗辑思维瞄准的就是这个空挡。

    这是《罗辑思维》成功的大背景。当然,不是每个猪都能找到风口。

    其次,罗胖有故事,这是营销成功的关键

    当今社会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营销拼的是产品内涵,就是说,要会讲故事。今冬京城褚橙大热卖,笔者尝过,感觉味道也没有特别的。但在品尝褚橙的时候,品味一下褚氏的人生,滋味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卖点。

    尽管罗胖没有褚氏那样大起大伏、慷慨悲壮的人生,但他有自己的一套概念。他认为,人类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时代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未来将属于基于用户体验的“手艺人”经济。

    因此,他倡导一种“U盘化生存”的生存状态:个人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基于兴趣,打磨专能,与其他人进行时时协作,在市场中找到个人定价,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他认为自己就是个“U盘化生存的手艺人”,“只不过我的‘手艺’吸引了十几万人来围观”。

    罗胖还声称,自己不仅是营销,还是在做实验,摸索一种互联网的自媒体模式,组建成一个由价值观相同的人组成的社群。或者说,把喜欢《罗辑思维》的人、即喜爱读书的人汇聚在一起。这些人并不是因为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集,而是聚集在一起之后在看看有没有什么目标能让大家都参与。

    他把自己的人生理念与对互联网的理解投入到产品中,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故事、概念。于是,“最无理”、“不包邮”的会员方案,就可以理直气壮拿出来了。

   第三,卖的是知识和思想,拼的是魅力

    现在,媒体拼第一时间和独家资讯已经没多少市场了,再快的记者也比不上在现场的微博。媒体拼的是观念。事情大家早都知道了,需要的是如何看,所以说“评论立报”。

    至于自媒体,拼的更是知识与观念。批评时政的段子和泛滥的心灵鸡汤,即使没有监管部门的打压,也快臭大街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罗胖有实料,打的是读书招牌,卖的是心灵鸡汤与时政评论。每天一段语音,每周一期视频脱口秀,不带重复,充满未知,和当下生活联系紧密,总是引人深思、给人启发。

    罗振宇的个人知性魅力无可阻挡,这一点与互联网、自媒体无关,但决非无足轻重。罗振宇曾在搜狐的自媒体沙龙上解释魅力人格:“任何具备独特性格、个性、魅力的符号,我们都可以称之为魅力人格。”

    自媒体靠什么赢得用户黏性、和大媒体对抗?罗振宇认为:“自媒体拼到最后是人格,是我常说的魅力人格体。”用魅力人格来影响受众,这是罗胖的强项。

    最后,《罗辑思维》有自己的逻辑,顺应了互联网时代思维

    互联网、自媒体是去权威、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每个节点都是自由的,人人平等。谁都不能强制别人以自己为核心,只有完全依靠个人魅力使自己成为节点。

    从自媒体营销的角度看,奉行互联网思维,首先是要精准定位,人脉为本。罗胖认为,互联网不是边界线上陈兵百万,而是用溶解的方式,摧毁一切传统组织。这种情况下,做自媒体不必求全求大,而要精准定位,找到自己的用户群体。信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能否满足自己的用户群。

    《罗辑思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理念:把媒体变成“魅力人格体”,把读者变为粉丝。当这些粉丝愿意自掏腰包去“供养”他们的罗胖时,一种新的自媒体玩法就走通了。

    更重要的是营销模式的变革。此前自媒体人的营销模式,基本上就是写稿、参加论坛以及个人品牌的延伸等。腾讯微信团队曾对营销帐号提升了打击力度,强调微信公众平台不是营销平台。但大多微信自媒体还是通过发文赚取收入,美其名曰是个人实现的自媒体营收模式。

    而《罗辑思维》不仅无具体目标,也无运营模式。会有什么商家愿意合作,他不知道,也没法预测。罗振宇说:“我以200元招募会员,也是想通过它来识别属于我的社群,寻找志趣相投者。”它只是先形成网络社群,然后等着商家找上门来,形成合作。或者群体内部有人提议,然后自发形成一个组织去想办法赚钱。由于大家的价值观比较像,所以可能会产生很多共鸣。

    这当然蕴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有看过后台的资深人士表示,现在《罗辑思维》每期视频的点击量超过100万,微信粉丝达到了108万。坊间传闻,《罗辑思维》目前估值在1个亿。

    《罗辑思维》能成功,以上几个因素缺一不可。非常个性化,也有偶然性,模式很难被复制。但个性化正是自媒体成功的最根本要素,或者干脆说就是自媒体的特性。

    《罗辑思维》在风口上飞起来了,至于能飞多高、多久,尚需时日验证。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两年”。就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近十几年间,我们见过多少红极一时的产品,却因不能与时俱进而不知所终。

分享到:
(责编:张瑜、唐胜宏)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