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网研究院>>观点启迪

绿野山人:微信朋友圈“渐凉”了吗?

2013年11月28日11:08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在微博热火的日子里,当满屏充斥着微博大V们的宣言转发时,微博就失去了其草根性,失去自我的小小博友们在海量信息中慢慢离开微博,转向更加自我的微信。而今天的微信,大量的链接转发和二次点开使朋友之间的交流,变成链接背后的一个个平台与我们的对话。

    从情感角度看,任何社交平台的核心本质是平行沟通的桥梁,当满篇的平台、机构言论密布于屏幕之上时,社交平台便被笼上了一层隔离的面纱,透明无间的亲切感会离我们远去。

    从商业角度看,满足“自我表达”需要的情感沟通是社交平台聚集用户,从而得以生存、发展与壮大的商业逻辑,也是构建社交商业机制的基石。如,QQ的商业逻辑源于PC用户即时沟通的方便表达;微博的商业逻辑源于每个人展示自我的需要,面对未知的公众平台博取得更多的自我认可;微信的商业逻辑值则源于手机朋友圈的即时交流和情感共鸣需要。

    在微信的世界里,朋友圈的构造是以基于手机通讯录为主的熟人圈,因此相似背景朋友的思想与情感的共鸣是朋友圈构建商业生态的基础。一直以来,微信限制公众号的发展,就是为了保证这种商业生态圈的独特优势。但如今,微信的公众平台发展越来越多,不断增加的转发链接使微信平台内容的质量下降,当大量朋友越来越远离朋友圈的内容平台,微信就即时沟通与其他平台的抗争优势势必下降。

    实际上,无论微博还是微信,内容传播平台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都是如何保证用户的“自我表达”需求的实现,形成平台和用户的良性互动,否则,没有了对用户内容的精准营销,在失去对用户的新鲜感后,产品生命周期的命运是任何平台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针对公共账号的内容,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建立精品内容的评估筛选机制或者平台,如APPS应用商店一样,通过评分投票等机制,自然筛选出高质量的内容;建立精品内容的采撷汇总机制或者平台,正如知乎平台做的知乎日报,就是把各种五花八门的内容进行筛选与汇总,找出精品内容进行分享。微博、微信等平台可以鼓励更多的第三方内容机构对海量内容进行采撷与汇总,使平台交流的内容质量更好、用户内容精准匹配度更高。

 

(资料来源:鈦媒体,研究院 李黎丹 整理)

分享到:
(责编:张瑜、唐胜宏)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