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ndroid活跃设备达到3.4亿部,抢夺苹果5%市场份额
2013年上半年,Android的崛起显而易见。从友盟数据来看,第二季度中国Android活跃设备量达到3.4亿,半年中抢了苹果5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新品层出,榜单更迭,体现出中国市场极大的容量。
2013年上半年,虽然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活跃设备的绝对数量一直都在增长,但从市场份额上看,显然是新品不断的Android平台占了上风。从1月到6月,Android平台国内市场份额从61%增长到66%。预计这个趋势将一直保持到iOS新品上市为止。
第二季度中国共5亿的活跃智能设备,除了Android,还有1.5亿的iOS设备和740万Windows Phone/Windows RT设备。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2.45亿的总量,活跃的智能设备半年翻了一番。
二、国产品牌崛起,中低端智能手机迅速蔓延
有别于传统手机厂商销售模式的“互联网品牌”手机的热销,使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崛起,给国产品牌带来巨大机会。2013年6月,联想取代HTC成为中国Android设备品牌第二名,小米跻身前五,步步高进入前十;其他国产品牌也在份额上小有提升,而索尼/索爱等品牌则已不在中国Android设备品牌TOP 10的榜单中。
图1:中国智能终端品牌份额变化
图2:Android设备品牌份额变化
三、中国90%活跃Android设备年龄低于14个月
目前国内Android活跃设备中有62%的设备是使用了0-6个月的设备,另有28%的设备是使用了7-14个月的设备,使用时间大于14个月的设备仅占10%。也就是说,90%的用户会在使用手机14个月之后更换一部新的手机。由此推断,国内Android设备的生命周期在14个月左右。
图3:国内Android设备使用时间
该周期比国外的Android设备生命周期短。Google曾推出“18个月升级保证计划”,联合三星、HTC等厂商,保证为用户提供至少18个月的固件升级服务。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Android设备的生命周期至少是18个月。但在2013年的中国,这个周期被缩短了,这对厂商、运营商的策略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四、每月仅有30%的用户尝试新应用,最敢尝鲜的10%用户覆盖了66%的下载激活
友盟数据表明,2013年4月一个月内,仅有30%的活跃用户尝试了新的APP;其中,最敢为尝鲜的前10%的用户覆盖了66%的下载激活量。而其他70%的用户并未安装激活新的APP,而只使用了手机/平板中已有的APP。这说明,虽然国内Android设备量增长迅猛,但在应用的使用方面,很多用户并未形成关注和更换新应用的习惯。国内应用的分发渠道,其接触用户的途径也大多局限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长尾用户的方式有待开掘。
图4:中国市场Android用户安装激活量
(研究院 万丹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