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美国互联网调查机构皮尤(PEW)发布了“卓越新闻项目”下的《美国新闻媒体现状(the State of the News Media)2013》。这是该机构连续第十次发布美国新闻业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
本次报告反映出2012年美国传统新闻业生存条件更加艰难,报道力量与力度正在萎缩中,本次报告总结了美国新闻业发展现状的六个主要特征:
1、十余年来新闻制作部门持续缩编,公众对此已有所反应。与2000年相比,12年中从事新闻制作的人员减少了三成;深度、硬新闻不再唱主角,体育、气象与交通信息占了新闻报道的40%,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深入报道数量较2007年打了对折;2012年总统选举报道中,传统新闻机构更多地扮演各类政治派别人士的“传声筒”角色,而非公共的调查者、分析师角色。
新闻质量的下降引发新闻读者的离去。根据调查结果,31%的美国成年人已经不会主动看各类新闻发布(News Outlet),放弃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且多为教育和收入水平较高的新闻深度消费者。
2、新闻业在移动和本地化数字广告上的增长期待正逐渐落空。一年前,新闻业还指望自己能在移动和本地化数字广告上取得新的赢利点。但一年下来,这个希望正在远去。2012年全美移动广告份额增长了80%,至26亿美元,但是新闻业只能在展示类广告上分得一杯羹,而移动展示类广告72%的份额都被脸谱等六家新兴网络公司瓜分。同样情况发生在本地广告市场上。2012年,全美本地广告增长了22%,但本地广告商都转向脸谱和谷歌等互联网企业,眼见着市场在做大,但新闻业能守住原有的份额就已经很不错了。
3、瞄准长线的“软文”类广告增长迅速。随着社交媒体普及,新闻媒体开始利用自己的账号来为一些企业进行营销推广服务,发布由该广告主提供的新闻稿,此类生意渐火,以致产生了一个新词“advertorials”,即英文中“广告(advertisement)”与“言论(editorial)”的结合。也有人将此称作“原生类”赞助广告。此种广告盈利继2011年增加了56.1%后,2012年又增加38.9%。不仅《大西洋月刊》和《福布斯》等传统媒体,甚至BuzzFeed 和Gawker等线上原生媒体的赞助广告都大幅增长。但这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广告和新闻边界模糊的隐忧。2013年《大西洋月刊》就因为发布推广山达基教(也称基督科学教)的软文而受到职责。该刊不得不发表声明,承诺今后要谨慎对待。
4、数字付费内容增长影响着新闻业盈利模式与内容形式。围绕数字新闻内容是否收费的争议进行了多年,2012年到了一个引爆点,形势逐渐明朗。全美1380家日报中,450家已经或计划对网上数字内容进行收费,且多数都采用“计量模式(metered model)”,一定数量免费,超出部分收费。《纽约时报》声称其发行收入已经超过广告收入,而以往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之比为2:8。很多新闻业的决策者也都认为发行与广告收入将会趋于一比一,此外还将衍生出与新闻主业不大相关的第三条盈利道路。内容付费对高质量新闻内容生成固然是好事,但在新媒体情境下,要生产出值得公众付费的高品质内容,“十全十美”的路子不大可行,一家媒体专注做好其擅长的那一类新闻内容并保持优势就很不错了。
5、传统新闻业遭受打击,报纸首当其冲,如今电视也同病相怜。2012年三大电视网的美国本土观众在各时段的收视率都在下降。以往几年中,非新闻高峰时段(如凌晨4:30)的观众都还会增加,但2012年这部分增长也消失了。尽管电视还是美国人获取新闻的第一来源,但是30岁以下年轻观众比例只有28%,而2006年时该比例还是42%。以往,天气和突发事件报道是最吸引观众的内容,而如今人们已转向网络去寻求该类信息。电视台广告收入在2006年到2011年间减少了36%,2012年得益于大选报道,广告收入才有所增长。
6、口口相传和社交媒体传播成为亲朋好友间分享新闻的主要方式。皮尤调查发现,72%的美国成年人从亲朋好友处获取新闻的方式是面对面或通过电话交谈。他们中63%的人会在交谈后去进一步阅读有关新闻。而15%的美国成年人会通过社交网络与亲朋好友分享新闻,其中77%的人会点击其中的新闻链接。18-29岁的青年人中,有超过25%的人主要通过该方式了解新闻。
从该报告可以看出,大洋彼岸新闻业所传递出的坏消息要多于好消息,传统新闻业正面临着不容回避的挑战,生死未卜。当美国新闻业一片衰退景象的时候,一些问题值得中国新闻业者思考:
1、在盈利出现衰退后,大部分美国新闻业决策者都采取了缩减新闻内容制作开支的做法,反而造成专业记者的减少与深度报道的缺失,新闻品质降低,更不能满足阅听人需求,遭到弃用,陷入恶性循环。在衰退面前,是加大投入还是转移投入方向,值得认真思考。
2、传统新闻媒体对广告过度依赖,以广告作为衡量其生存状况的指标。而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广告成为第一个失落的阵地,其收入的下行曲线也成为各方唱衰传统新闻媒体的依据。尽管发行收入有所提高,但新闻业的长久发展还需要第三条赢利道路的形成,第三条道路在哪里?
3、形式上,新闻业单向、机械的大众传播方式正在被人际传播方式所稀释,被称作所谓“重新部落化”。“网络社区化”正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凸显出来。亲朋间口口相传在新闻传递中向来重要,早在1938年“火星人入侵”的效果研究中就有体现,社交网络的出现只是让其更为频繁地应用,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但它绝不是有分量、有深度的新闻展现方式。新闻生产如何适应这种流通方式的转变?
4、比广告衰退更为可怕的是新闻品质的降低,比新闻品质下降更可怕的是新闻职业伦理的堕落。当广告、公关和新闻之间的界线消融后,新闻业的公共价值也就成了问题。新闻业是否也要应验“仓廪足而知廉耻”?如果盈利不景气影响的是某家媒体的话,操守的缺失将影响整个产业,而且一旦失去,难再拥有。
(资料来源:http://stateofthemedia.org/2013/overview-5/,
研究院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