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微博信息被传播学界认为具有信息碎片化和随意性的缺陷,在有限的时间内,单个用户很难把握某一事件的全貌,受到上线时段、关注对象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想通过单条微博(有时候仅仅是评论转发)来了解事件的全貌存在困难,尤其在当前网络公共事件频发的环境下,由于不了解事件的全貌而盲目跟从的网民大量存在,从而一定程度上了助长了微博话语空间的盲目性。
微博时间轴是新浪微博搜索升级后的一项全新功能,实际上是通过综合系统自动捕捉的某个时间段内的热门关键字以及搜索用户插入的话题,形成描述某一事件发展动态的时间轴。一旦该事件或者关键词的热度(词频、评论、转发数、搜索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系统将自动形成一条包含时间(新浪微博平台最早出现该内容的微博发出时间、事件推进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如被大V转发,被传统媒体转发,被其他认证账号转发的时间点等)、内容(主要是转发或者评论数很高的微博,或者内容相当精彩的段子)、图片(该事件相关图片,可能是现场图片,也可能是网友截图)视频等相关内容,以便于用户查看关于该内容的重要微博信息,快速掌握事件全貌。
图1为切糕事件中,新浪微博生成的事件时间轴。
图1
如图,在这条时间轴上,新浪配发了一段简短的关于事件的说明(并附有配图),下端则展示了该事件发展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将鼠标移动到各个节点上会出现相关时间点上的关键性微博,同时可以实时显示当前针对该事件的讨论数目。
点击右下角查看详情后,可以看到所有位于时间轴上的关键性微博(见图2),而用户自己的内容框位于最上端,鼓励用户针对该话题发表微博,而这些内容也将会被系统自动采集并加以价值甄别,如果被认为具有传播价值,也会出现在时间轴上,画面右侧还会出现与该事件相关的个人及机构微博,便于点击进入查看该用户针对此事件发表的所有微博。
图2
新浪微博时间轴便于研究者和观察者梳理热门网络事件在其微博平台上的发生、发展过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微博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缺陷。但是当前这项功能尚不十分完善,主要体现在并非所有热门事件都能形成时间轴,对于关键词的判断和价值微博的筛选可能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资源。(人民网研究院 万丹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