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一)“原生态场景消费”回归质朴本真
(二)“休闲新概念消费”引领差异化选择
(三)“情绪价值型消费”为快乐解压买单
(四)“沉浸体验型消费”助力文化消费提质
(五)“国潮国风IP消费”彰显民族文化认同
(六)“生活体育类消费”诠释全新生活方式
(七)“上门服务型消费”解决居家场景痛点
(八)“社交陪伴型消费”回应长尾社交需求
(九)“代际融合型消费”追求性价比之选
(十)“绿色智能化消费”助推家务劳动便捷化
2023年地方消费热点IP
(一)贵州台江县、榕江县:“村赛事”带动“村经济”
(二)山东淄博:烧烤圈粉晋身超级网红城市
(三)杭州、成都:赛事经济拉动消费效应明显
(四)长沙、重庆、西安:夜经济闪亮旅游名城
(五)甘孜、随州等:文旅局长“披挂上阵”竞相引流
(六)哈尔滨:花式宠客掀起冰雪消费热潮
2023年热点消费政策举措
(一)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
(二)文旅部就“先用后付”等信用消费征求意见
(三)中消协等多部门规范扫码消费服务
(四)上海、杭州等多地推出直播电商新规
(五)北京、湖北等地部分博物馆取消预约制
(六)海南实现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全覆盖
(七)江苏扬州长假期间向游客开放机关食堂
(八)湖北出台系列购车补贴政策
网民的热点建议与期待
研究团队

11:54 / 14:12
  • 前言

            2023年以来,我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国内需求持续恢复。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万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5.8%,餐饮收入增长20.4%。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2023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快于商品零售额14.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5.2%,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全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904元,增长17.6%。

            各地区各部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举措接续出台实施,推动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消费“主引擎”作用充分凸显。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提高43.1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

            2023年,消费领域出现诸多新变化,在不断制造消费热点的同时也反映在大众传播中,涉及消费的各类热词、新词,各类地方消费IP与政策热点频出,备受关注。本报告从大众关注的消费热点视角,力图反映全年热点消费潮流,探究未来发展趋势。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2023年,消费领域各类新词、热词频出,其背后是大众消费领域的各种新模式、新场景、新潮流、新趋势。

    (一)“原生态场景消费”回归质朴本真

    代表热词:村BA、村超、村排、龙船漂移

            2023年,乡村赛事爆款频出,不少乡村文体消费场景出圈。以“村BA”“村超”等为代表的乡村赛事大放异彩,引发一波又一波的关注热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观赛。乡村赛事的火爆也激发了全国多地的乡村文体活动热潮,“村舞”“村歌”大赛等探索不断推陈出新。

            爆火出圈的乡村赛事有一些共同特点:在当地有悠久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坚持让村民成为赛场主角,避免过度商业化;场地设施简单、常是露天;牛羊鸡等农产品作为奖品,为比赛增添人情味和趣味性;现场气氛热烈,观赛人气高涨。引发广泛关注后,比赛的组织形式进一步向方便游客观赛倾斜。联赛模式、媒体直播、文娱表演、明星助阵、评选最佳球员……质朴的乡土氛围结合高效的赛事传播,吸引各地消费者围观。

            消费者不满足于远观,而更希望现场感受、深度融入乡村赛事,彰显了“本地生活场景”的魅力。游客不远千里赶赴偏远异乡的露天场地,除了感受赤诚的体育精神和火热的赛场氛围,更是为了体验原生态的当地生活。这与奔着“小葱+小饼+小烤炉灵魂三件套”“进淄赶烤”的游客异曲同工。消费者对保留着浓厚本地生活色彩的场景抱有巨大的好奇心,愿意为了感受这种乐趣长途跋涉。对“原生态本土生活场景”的追逐,背后是人们拓展生活边界、感受多元人生的渴望。

            依托乡村文化和风土人情,民间文体活动在现代组织形式的推动下,成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文化名片打造的新引擎,全民健身、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建设的结合点。

    热词解读:

            村BA: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于每年“六月六”吃新节举行篮球赛,迄今已有80余年历史。网友参照NBA、CBA的命名规则,称之为“村BA”。得益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和短视频等传播形态,“村BA”凭借其独特的比赛氛围在2023年红透网络,并升级为全国联赛,成为根植民间的现象级体育赛事。为了保持乡土本色,“村BA”要求球员居民户籍在乡镇及以下。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台江县共接待游客3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15亿元。

            村超: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在2023年获得超高人气,火热的现场氛围和接地气的办赛风格风靡全网。网民参照“英超”“中超”的命名规则,将榕江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称为“村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涌进榕江县见证比赛盛况。榕江县“村超”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3年系列赛事,全网浏览量超580亿次。5月13日至10月28日系列赛事举办期间,当地累计接待游客超5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86亿元。

            村排:“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被称为“村排”(“村VA”),玩法是九人制排球,是村味赛事的又一个关注高峰,让文昌“中国排球之乡”的美誉广为人知。文昌的排球氛围浓厚,两棵椰子树之间拉上一张网就是赛场,路人都能上来扣两个球。2023年6月30日至8月13日的“村VA”总决赛全网总曝光量破7亿,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6.3亿次。

            龙船漂移:2023年端午假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叠滘龙船漂移吸引全国观众目光,成为网红IP。叠滘乡的河道曲折蜿蜒,叠滘的龙船比赛因地制宜,开创了弯道竞速、水上漂移等玩法,“龙船漂移”成为叠滘龙船赛的专有名词。起点、折返点、转弯点等黄金观赏位置一位难求。龙船比赛全面拉动本土消费,南海区6月旅游收入达10.58亿元,同比增长40.24%。当地媒体将叠滘龙船的特色总结为:文化底蕴深厚,技艺超群,跨界创新。

            据广东省体育局不完全统计,2023年广东各地举办龙舟赛事229项,超200项龙舟赛为县区、镇街乃至村一级,覆盖南粤各地。比赛带动餐饮、住宿、娱乐、文化等产业消费协同发展。以龙舟为主题的旅游和衍生产业兴起,从龙舟器材、赛场建设,运动员的训练与培训,到赛事冠名和商业赞助,龙舟经济已成为产业链。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二)“休闲新概念消费”引领差异化选择

    代表热词:特种兵式旅游、盲盒式旅游、城市漫步、微度假

            2023年,特种兵式旅游、盲盒式旅游、城市漫步(CityWalk)、微度假等旅游消费新概念频出,出游行程选择进一步多元化。或行程高度浓缩挑战体能极限,或随性漫步追求松弛感,或解锁冷门小众目的地,层出不穷的行程规划背后,是寻找并印证最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在充分释放旅游需求的同时,各种新理念、新玩法、新路线的出现展现不同的消费态度,凸显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与个性化选择持续发展。

    热词解读:

            特种兵式旅游:特种兵式旅游在2023年热度飙升,成为现象级潮流热词,入选多个机构的“2023网络热词盘点”。

            短时间内打卡异地城市,逛遍知名景点,这种如快闪般的旅游受到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的欢迎。坐夜班火车、目的地暴走、精准计算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特种兵式旅游的核心特征被总结为“我来过,我看过,我感受,我打卡”。以2023年清明假期为例,4月4日至5日,同程旅行平台上,62%的00后游客选择了夜间(晚9时至早9时)出发的航班和火车,近三成00后游客一天之内打卡超过4个景区。“凌晨到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然后打卡故宫、南锣鼓巷、什刹海、鼓楼、雍和宫、圆明园、颐和园,连夜返程”,是特种兵式旅游的典型路线。有网友发布的“五天爬五岳”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展现超强体能和规划能力,也突显了省际交通的便利。

            盲盒式旅游:盲盒式旅游将盲盒玩法应用到旅游消费场景中,主要特点是旅游目的地的不确定性,疗愈出游的“选择困难症”。典型玩法包括通过转盘小程序随机选择找灵感,展开地图指到哪就去哪儿,按照路人的车票确定自己的路线等。盲盒式旅游意在探索未知,追求惊喜,寻求一种独特的旅行体验。微博话题“年轻人为啥爱上盲盒式旅游”阅读量达6965万。

            城市漫步(CityWalk):城市漫步成为2023年生活方式类话题的“顶流”,小红书上相关笔记超292万篇。与高强度的“特种兵式旅游”大相径庭,城市漫步强调慢节奏以及沉浸式的体验,既可如踏勘研学般严肃,亦可轻松随意,穿梭在历史古迹、自然风光、商圈街市中,将学习知识、欣赏风景、放松心情融于一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街景丰富的城市是年轻人CityWalk的首选。

            微度假:微度假指以本地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近郊旅游方式,目的地车程通常在2-3小时,为期2-3天,以短频快的特征风靡城市居民,让免去旅途劳顿和玩转城市周边可以兼得。根据巨量引擎发布的《2023抖音旅游内容体验调研》,在出行游玩天数方面,选择出行1—3天游玩时间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44.2%。不少城市通过打造微度假品牌促进文旅消费。2022年12月和2023年9月,北京先后发布两批微度假目的地品牌,包括故宫以东·城市度假文化金三角、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三)“情绪价值型消费”为快乐解压买单

    代表热词:盘手串、青年夜校、多巴胺××

            2023年,年轻人或通过青年夜校的高性价比课程给心灵充电,或借助色彩明艳的“多巴胺穿搭”追求简单直接的愉悦感,或购买指尖陀螺、减压魔方、流体熊等解压玩具疏解情绪。对于成长于物质相对丰裕年代的年轻人,其消费行为已不局限于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同时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消解求学、就业和生活压力,探寻生活的目标与意义。以让自己开心、获得更好生活体验为目的的“悦己消费”正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

            因此,这一年中能带来精神满足的“情绪价值型消费”方式大举出圈,为快乐买单的趋势更加显著,也催生了更多全新的产品服务、消费场景和消费业态。

    热词解读:

            盘手串:经过潮流化设计与年轻化包装,文玩手串在2023年出圈,“盘手串”成为热词。檀香、金丝楠和菩提手串在京东“双十一”首周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280%、115%和87%。分析认为,年轻人的盘串行为具有装饰、解压、社交等多重属性。

            多巴胺穿搭:多巴胺是大脑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时尚心理学家道恩·卡伦认为,穿着乐观的服装可以释放大量促进情绪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网络热词多巴胺穿搭(Dopamine Dressing)指通过色彩鲜艳缤纷的服装搭配来营造愉悦感的穿搭风格,其精髓在于通过高饱和度的颜色搭配让人感受到活泼、欢快的情绪。不少年轻人积极体验多巴胺穿搭风格,众多穿搭博主纷纷发布多巴胺穿搭教程视频。多巴胺配色还带动了彩妆、餐饮和潮玩手办赛道的消费。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四)“沉浸体验型消费”助力文化消费提质

    代表热词:跨城观演、博物馆热、研学游、狂飙

            2023年,演出经济井喷发展,电影、研学等文化消费品选择丰富,一些热门博物馆门票预约上线即抢空,提供现场沉浸体验、深度体验的各类文化产品广受欢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7%。我国文化消费持续升温,呈现出扩容增量提质的明显趋势。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1137场,观演人次1145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60%。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34.24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亿元,同比增长453.74%;累计观演人数达1.11亿,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国产电影市场暖意融融,《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长安三万里》《孤注一掷》等类型、题材多样的作品票房成绩优异。国家电影局2024年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电影票房为549.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460.05亿元,占比为83.77%。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3部,其中国产影片50部,票房排名前10位均为国产影片。

    热词解读:

            跨城观演:跨城观演在2023年热度高涨,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演唱会聚合效应明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立竿见影。如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成都站连开9场,总计观众人数12.1万人次,票房总收入约2.2亿元,演唱会拉动综合收入突破4.3亿元,被网民称为“行走的GDP”。观众构成方面,成都观众占比约42.4%,四川省内其他市州观众占比约23.7%,省外观众占比超三成,非成都公众合计超6.9万人。携程数据显示,在张学友演唱会举行的周末,成都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6%,比2019同期增长61%。中青年群体成为跨城观演的巨大消费客群。

            此外,周杰伦演唱会海口站6月9日至7月2日四天吸引15.46万人次游客入场,省外游客约占游客总数六成;演唱会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比海口“五一”假期的旅游收入还高约1亿元。

            博物馆热:2023年的博物馆热引发广泛关注: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次;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据国家文物局数据,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6600万人次,其中一级博物馆接待观众量约1000万人次。

            大众对文物和博物馆的期待已不只是学到知识、增长见闻,更希望在其中获得情感共鸣。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彩绘俳优俑被网民投射了“委屈巴巴”的心情。山西介休博物馆的明代黄琉璃脊兽,眉头紧皱,瞪圆双眼,呆萌的神态像是“社恐”的无奈。网上出圈的文物进一步激发了网民到博物馆打卡实物的愿望。

            文博游的火热也使得一些热门场馆出现“黄牛”倒票等问题,舆论呼吁持续优化参观体验。

            研学游:2023年,主打研究性学习融合旅行体验的研学市场火爆,研学游成为暑期高热的关键词。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研学游主打将研究学习与科技、文化、非遗等主题的参观体验相结合,寓教于乐的形式贴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家长假期陪护孩子的压力,受到市场认可。同时,研学游的快速发展暴露了这一产品类型的部分问题,消费者呼吁加强规范,进一步提升研学游品质。

            狂飙:2023年1月首播的电视剧《狂飙》成为开年第一部爆款影视作品,它以实时收视3.7%,豆瓣评分8.5等成绩,赢得全网高度评价。同时,这部剧带火了取景地广东江门,也带火了猪脚面、肠粉等美食。关联商品在社交媒体和电商的推动下,销量狂飙。据《江门日报》报道,江门老街10天可以卖出2万把折扇,有面馆高峰时日销500多碗猪脚面。为了持续狂飙,江门开展“引客入江、留客在江”活动,制作“跟着狂飙走,打卡百年老街”导览图和点位说明,面向全国派发5万张面值100元的住宿消费券,吸引游客打卡。江门市文广旅体局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江门市共接待游客1152.8万人次,旅游收入12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8.99%和157.33%。

            高铁路网盘活了沿线中小城市的旅游资源,一旦有热门影视IP、特色美食等网红元素点燃火花,往往很快形成流量高地。这是江门“狂飙”留下的启示。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五)“国潮国风IP消费”彰显民族文化认同

    代表热词:汉服风、围炉煮茶、酱香拿铁、蜂花商战、郁美净“通网”、活力28、遥遥领先

            2023年,消费者热情拥抱国货、国潮、国风,反映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不断增强。融入传统文化、民族元素的国潮、国风消费爆款不断涌现,从服装、美食、日用文创逐步深入到住宿、旅游等体验式消费。融入故宫、敦煌、三星堆、山海经、十二生肖等元素的诸多产品备受年轻人追捧,穿汉服、围炉煮茶等休闲选项也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中国式浪漫。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双十一”购物季,网络零售额排名前20的品牌中,国产品牌占据11席。天猫数据显示,天猫平台上共有402个品牌“双十一”成交额破亿元,其中243个是国货品牌,占比超六成。部分老牌国货以网感十足的新媒体运营风格激发消费者情感认同,选择物美价廉的国产商品成为对务实消费方式的回归以及对品质坚守的致敬。国产新手机首销一机难求,国货茅台与食品品牌推出的“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则以全新创意形成刷屏之势。

    热词解读:

            围炉煮茶:三五好友围炉而坐,配上柿子、砂糖橘等果品,再加上花生、红薯等“烤物”,围炉煮茶以烤炉、茶具、字画烘托出中式的雅致氛围,为消费者拉满仪式感。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围炉煮茶”关键词搜索同比增长200%,相关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100%。

            酱香拿铁:茅台与瑞幸咖啡联合推出的“酱香拿铁”,被称为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中年人的第一杯瑞幸,上市之初形成全网刷屏的气势。“酱香拿铁”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销售额突破1亿元。瑞幸借此获得与茅台核心产品53度飞天茅台酒同框的品牌增值机会,茅台则在海量年轻用户群体的生活中正式登场。

            蜂花商战:一款直播售卖的商品性价比问题引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成为老牌国货品牌焕新、提升市场份额的契机。以蜂花、上海白玉牙膏、郁美净等为代表的国货品牌积极发声,抱团取暖,强化消费者对老牌国货实惠、质朴特质的认知。2023年9月11日凌晨,蜂花直播间上线三款79元的洗护套装,内含产品重达5斤半,其电商旗舰店出现卖断货现象。9月15日,蜂花一场持续了3天22小时的直播结束,观看人次3994万,预估交易额2500万—5000万元。

            活力28:“活力28,沙市日化”。这家企业的前身于1950年诞生在湖北荆州沙市。1995年,央视《新闻联播》前的报时由活力28冠名,见证了它曾经的辉煌。然而,经历数十年的市场沉浮,其母公司湖北活力集团2023年6月被曝破产。

            陷入经营困境的活力28同样因国货抱团取暖的营销热潮而抽中“复活卡”,使品牌成为关注焦点。平时不到10个观众的“@活力28衣物清洁旗舰店”抖音直播间,2023年9月13日涌进几万人。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三位大叔主播凭借真诚打动网民,售卖产品屡被抢光。11月,活力28申请破产清算转为破产重整。

            遥遥领先:早在2020年10月华为Mate40系列的发布会上,“遥遥领先”已多次出现,被用来形容华为手机的技术优势。2023年9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CEO余承东主持问界汽车新M7发布会时,5次使用“遥遥领先”,引发网友热议。除智能汽车外,2023年8月推出的华为Mate 60高端智能手机应用多项前沿技术,广获好评,上市后一机难求。随着国产智能化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认可,“遥遥领先”常被用来称赞国货的前沿功能和技术创新。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六)“生活体育类消费”诠释全新生活方式

    代表热词:精致露营、骑行、马拉松、八段锦、中药咖啡

           经历疫情考验,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围绕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品类受到热捧,运动和养生是其中的两大关键领域。继2022年火爆的飞盘、露营运动后,2023年户外运动市场的热度持续,徒步、登山、马拉松等成为消费新热点,户外运动逐步走向生活化、大众化、全民化,玩家的进阶带动周边消费升级。《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市场规模1971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2400亿元。2022-2023年,冰雪、路跑、骑行、越野、露营等户外运动呈现爆发式增长。女性和年轻人成为参与户外运动的主力人群。

            与此同时,消费者花钱买健康的意愿进一步提升,选择成分天然、使用便捷的养生产品成为趋势。2023年流行的新中式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融合现代人生活习惯,药食同源、食疗养生是其突出卖点。

    热词解读:

            精致露营(Glamping):精致露营对营地环境、饮食,以及帐篷、炉灶、躺椅、氛围灯、餐具等装备有较高的要求,致力于营造精致的氛围感,成为舒适休闲方式的代表。小红书有36万余篇关于精致露营的笔记,微博话题“上海年轻人露营精致感”阅读量达1.3亿次。

            八段锦: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功法,由八段组成,每段一个动作,像锦缎般柔顺。其入门简单,无需器械,不受时间或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在大众健康关切提升的背景下,成为提升免疫力的养生运动推荐项目。互联网平台上不少八段锦课程视频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七)“上门服务型消费”解决居家场景痛点

    代表热词:上门做饭、上门喂猫、上门收纳

           2023年,“上门经济”引发广泛关注。上门代厨、理发、照顾宠物等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居家场景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以上门××为代表的隐性消费需求,随着互联网等平台的发展、消费环境的变迁以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逐渐被有效供给所激发,进而形成一种新型消费行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热词解读:

            上门××:2023年,“上门做饭”“上门喂猫”“上门美甲美睫”等服务解决了居家场景中的痛点,成为很多消费者追求效率与便利的新选择。上门经济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和数字经济发展交织碰撞后产生的新火花,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满足多元细分的消费需求。

            市场消费转型催生了上门厨师、整理收纳师、宠物喂养师等新兴职业。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上门服务相关企业已有两万家,涵盖了外卖、家政、洗衣、美甲、按摩、美发美容、车后市场(上门洗车)、维修、生鲜、杂货等领域。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八)“社交陪伴型消费”回应长尾社交需求

    代表热词:饭搭子、健身搭子、陪诊、陪拍

           “搭子”以其高效陪伴、丰富便捷、有边界感、无需维护的特性,受到年轻人欢迎。从饭搭子、健身搭子,到游戏搭子、旅游搭子等,搭子以轻盈的陪伴型消费关系给需要友情又害怕社交的年轻人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一扇门。

            相比搭子的互惠感,陪诊、陪拍等陪伴型消费则探索以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需求。国金证券研究创新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左右,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400亿—500亿元。

    热词解读:

            ××搭子:搭子并非新生事物,但网民在2023年极大丰富了它的内涵。微博话题“超一半的年轻人有搭子”阅读量达2.1亿次,在评论区,万物皆可搭:迟到搭子、摸鱼搭子、吸猫搭子……轻型的交往方式能否承载生活的复合型考验,将检验搭子的可持续性。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九)“代际融合型消费”追求性价比之选

    代表热词:性价比消费、社区食堂、老年大学

           伴随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一方面,年轻人消费心态更趋理性,拒绝盲目攀比,希望兼具高品质与合理价格,“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并热衷于从挖掘发现“高性价比”产品中获得成就感。在此背景下,过去主要服务老年人的社区食堂以及老年大学等凭借高性价比受到年轻人的关注。

            另一方面,银发人群消费也打破刻板印象,跨越应用门槛,积极拥抱数字化生活,活跃在旅游、文娱、康养等多个消费领域。QuestMobile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23年9月,银发人群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3.25亿,同比增长7.6%;全网占比达26.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银发人群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APP和微信小程序人均使用个数,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3年9月,移动互联网银发人群在线旅游产品用户同比增速超过70%,增量用户六成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同步还带火了火车服务、航班服务;而自驾游热不仅刺激银发族使用典型租车APP增速高于全网水平,还助力地图导航行业获得数千万的增量。

            代际间消费的变化、互动、融合,为消费产品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新启示,也为消费行为下的社会人文交流带来新思路。如杭州市滨江区民政局推出“多代同楼”陪伴性养老项目,让年轻人以低廉的管理费和适度的陪伴服务换取入住养老机构的免费标间,既为年轻人节省了房租,也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

    热词解读:

            老年大学: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数据显示,老年教育事业发展40年来,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学员2000多万人,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年轻人“上车”。年轻人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带走了知识、技能和充实自己的体验,也被老年人热爱生活的精气神熏陶感染。针对年轻人的业余学习需求,市场可以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

  • 一、2023年度热点消费潮流

    (十)“绿色智能化消费”助推家务劳动便捷化

    代表热词:机器人、一级能效、懒人神器

            2023年,洗碗机、扫拖机器人等智能化家居产品备受欢迎,新风空调、节能热水器等绿色健康产品销量大幅增长,以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式满足顾客的“精致懒”“品质懒”。苏宁易购《双11电器消费观察》显示,新趋势家电产品密集出圈,以洗烘套装、洗碗机、扫拖机器人为代表的家电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17%、125%、132%。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想象空间。2023年,家电企业积极拥抱AI大模型,致力于解决智能家电不够智能的痛点,让家电产品成为消费者体验大模型的入口。

    热词解读:

            一级能效:能源效率标识中的最高等级。我国的能效标识分为五个等级。一级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耗能最低;二级表示比较节电;三级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四级表示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五级是市场准入的最低指标。

            近年来,各地促消费政策积极强化节能环保导向。上海、重庆等地制定的家电消费补贴政策,要求所购产品须达到一级能效。2023年上半年,我国线下空调市场新一级能效产品销量占比达到84.5%,线上市场达到76.8%。

  • 二、2023年地方消费热点IP

            2023年引发全网广泛关注的地方消费热点IP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以容易汇聚人气的文旅、体育等产业为主要抓手。二是依托短视频、直播等社交媒体显著提升关注度和知名度。三是消费者对民俗风情、人文环境等软实力愈发看重。

    (一)贵州台江县、榕江县:“村赛事”带动“村经济”

           2022年以来,“村BA”比赛短视频及网络直播持续引发关注。中场休息时“篮球宝贝”表演民族特色歌舞,比赛奖品包括黄平黄牛、榕江塔石香羊、从江小香猪……种种乡土气息让这个乡村球赛迅速火爆出圈。

            2023年3月25日,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举行。比赛结束后即启动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竞赛总规程要求参赛运动员必须是农村身份。3月27日,首届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三天赛事网络传播量超30亿人次。2023年6月,“村BA”升格为由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的全国性赛事。

            足球在贵州乡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23年5月,榕江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开赛。榕江县自发组建了35支足球队,球员平均年龄超过40岁,身份有挖掘机司机、鱼贩、屠夫、电工、厨师、汽修工等。获得2023年贵州“村超”最佳射手称号的董永恒是忠诚村一家卷粉店的老板,被网民戏称白天包卷粉,晚上“射手王”。

            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榕江魅力,榕江县规划了1973个规范化免费摊位和近2000个流动摊位,为“村超”观赛群众提供餐饮美食、农特产品、赛事周边销售等服务,带动4000余个灵活就业岗位。赛事提升了侗家乡村民俗和手工艺品的关注度。

            9月2日,贵州“村超”与英超在服贸会系列活动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开展培训课程和内容互动,并考虑筹办社区足球友谊赛。

            榕江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个中国传统村落与众多非遗传承人。“村超”让榕江丰富的文旅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优质的农特产品被全网看到。当地积极打造以榕江足球为主的“超”字号系列产业,衍生发展“超好吃、超好住、超好行、超好游、超好购、超好玩”等产业,做优做强“新媒体+村超”线上经济。

            榕江县通过“赛事”+直播,将“村赛事”流量变现为“村经济”,数字赋能助力黔货出山。榕江县依托全县1.2万余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通过直播带货让“村超”牌的杨梅汁、蜡染衣服、银饰等美食和农产品畅销全网。2023年1至8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3.66亿元、增速25.09%,增速全省排名第2。

            大量游客带动了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自“村超”以来,榕江县零工市场累计收集岗位1.1万余个,促成就业近2000余人次。全县参与直播的主播人数300人以上,直播间互动人数8.6万人次,通过直播活动促进就业创业人数1万余人。

  • 二、2023年地方消费热点IP

    (二)山东淄博:烧烤圈粉晋身超级网红城市

           2023年3月以来,在短视频流量助推下,山东淄博跻身“顶流”网红城市,“组团到淄博吃烧烤”频登微博热搜榜、抖音同城榜,淄博烧烤一时成为城市美食新IP,吸引各地食客前来打卡。在淄博烧烤走红的同时,淄博市相关部门“顺势而上、主动作为”,通过开通烧烤高铁专列、上线“智慧淄博烧烤服务”小程序、改造道路、加强价格监管等多种方式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同时,以烧烤为引爆点,淄博顺势而为宣介文旅品牌和城市特色,努力呈现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底蕴深厚的城市名片。

            据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2023年一季度淄博接待国内游客1277.92万人次,同比增长29.36%。“五一”假期,淄博站客运累计发送旅客超24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8.5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的同时,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创新举措也获得广泛好评,不少地市纷纷前往淄博“取经”。

           进入下半年,经历过席卷全国的流量峰值后,淄博烧烤的关注度和客流量逐渐向常态回归。部分网红烧烤店生意依然火爆,也有一些店铺停业关门。旅游预订平台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第一天淄博酒店预订量较“五一”下降了三成。但是相较往年,淄博的旅游热度依然有明显提升,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的增幅位列省内首位。

            总体来看,经历2023年的全网聚焦,烧烤已成为淄博的亮眼标签,这张城市名片让淄博可以与泰山、济南等山东必去旅游目的地并列,进入游客的行程和攻略。

  • 二、2023年地方消费热点IP

    (三)杭州、成都:赛事经济拉动消费效应明显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2023年国内首个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成都市税务局数据显示,大运会期间成都市零售业销售收入增长21.6%,住宿业、餐饮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57%、42.3%。快递业销售收入增长80.5%。成都大运会的特许产品销售额创造了大运会赛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此外,成都充分考虑外籍人士的支付习惯,着力推进“刷卡无障碍”环境建设,全市共有外卡收单商户近7000家,较去年底增长了40%。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2023年秋季成功举行。浙江省统计局初步测算,2016年至2020年,因举办亚运会所增加的投资,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占同期GDP的7.6%。

           亚运赛事对当地假日旅游市场消费拉动效应明显。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披露,截至10月7日上午,杭州亚运会出售门票超305万张,票务收入超6.1亿元。亚运会特许商品销售额达7.6亿元。在亚运效应的加持下,杭州跻身国内旅游热门目的地前三名。长假期间外地游客在杭人均停留3.3天,相比以往节假日的平均停留时间提升一倍。杭州市商务局、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杭州全市消费总金额为237.53亿元,其中零售、住宿、餐饮和娱乐四大行业夜间消费总金额107.42亿元,同比增长11.8%。截至10月6日,杭州全市各景区景点双节期间共接待游客逾1300万人次,比2022年国庆假期增长34.37%。

            举办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政府与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国际曲棍球联合会等3个国际体育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成功举办一届亚运会基础上,杭州加快打造国际赛会之城。

  • 二、2023年地方消费热点IP

    (四)长沙、重庆、西安:夜经济闪亮旅游名城

           随着消费场景和多元业态不断拓展,老牌网红城市为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注解。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经济为城市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不同机构发布的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排行中,长沙、重庆、西安等老牌网红城市排名位置靠前。

            长沙市在2019年出台了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推进夜间街区改造提升。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出茶颜悦色、文和友等新消费品牌,奶茶、小龙虾和中式点心在移动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打法下焕发魅力。网红地标橘子洲的打卡攻略在社交媒体不断涌现。

           重庆的“8D城市”标签借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火锅、洪崖洞等传统特色对游客吸引力不减,李子坝车站空中列车穿楼而过和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对外地游客堪称迷宫,使重庆成为“一座来了就走不出去的城市”。重庆迸发出巨大的消费活力,以“不夜重庆生活节”为例,该活动在7-9月举办,吸引1.5亿人次参与,涵盖21余万线上线下商家,全网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12亿次。

            西安文旅产业持续创新供给,在2023年推出了“长安夜·我的夜”夜游嘉年华等活动,“夜游、夜演、夜娱、夜憩、夜食、夜购、夜市、夜练、夜读、夜宿”等10个业态、525个夜游项目,点亮城市夜生活。“盛唐密盒”互动式表演巩固了大唐不夜城的“顶流”网红地位。

  • 二、2023年地方消费热点IP

    (五)甘孜、随州等:文旅局长“披挂上阵”竞相引流

           2023年,在一批网红干部带动下,多地文旅局长纷纷“披挂上阵”现身互联网平台,力图抓住短视频流量红利吸引游客、提升地区知名度。

            初代网红文旅局局长刘洪持续通过拍摄短视频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代言。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全州共接待游客45.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24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33%和107.42%。甘孜州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

           在银杏谷中舞剑饮酒出圈的湖北省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解伟通过古装唱跳视频推介随州,相关视频在抖音平台点赞量累计达51.4万次。该市2023年一季度接待游客75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

            一些地方积极推动当地文旅局长“组团出圈”。四川上百位文旅局长参与拍摄“文旅局长说文旅”视频110多个,全网播放量超3.5亿次。“新疆是个好地方”视频号推出以多地文旅局长及网络达人为代表的60名“新疆文旅宣传推介人”系列视频。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新春文旅消费季活动推介会上,浙江11个地市文旅局长化身“文旅推介官”出镜。

            抖音话题中,“文旅局长们卷起来了”“文旅局长说文旅”“抖音上的文旅局长”播放量分别达7.0亿次、3.3亿次和2.2亿次。多地文旅局长积极作为收获不少肯定,舆论同时也提示,线上引流的背后,离不开餐饮、住宿、景区等产业链支撑,旅游品牌的打造属于系统工程。

  • 二、2023年地方消费热点IP

    (六)哈尔滨:花式宠客掀起冰雪消费热潮

           进入冬季,消费热潮来到北国的冰雪世界,冰雪游持续升温。哈尔滨、亚布力、漠河、伊春等热门冰雪旅游城市成为游客的首选目的地。随着冰雪大世界的开园和哈尔滨市一系列“花式宠客”的操作,岁末年初最火爆的旅游目的地非哈尔滨莫属。据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大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1月1日,哈尔滨市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哈尔滨的“花式宠客”频登社交媒体热搜榜:太平国际机场空姐跳舞,交响乐团现身商场演出,鄂伦春族人牵着驯鹿上街……游客评论和网民围观形成巨大流量,“讨好型市格”“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等热梗不断被创造,哈尔滨用每天不重样的惊喜,接住了全网的赞叹。

           哈尔滨冰雪游为何火出圈?分析认为,对冰雪经济的常年开发,运用互联网思维多平台多维度的IP打造发挥重要作用,更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市民对游客体贴入微的服务。

  • 三、2023年热点消费政策举措

    (一)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

           2023年,演出市场快速恢复发展,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大量增加,个别演出活动中炒票倒票、非理性追星、不文明观演等问题也较为突出。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大型演出活动(人数在5000以上)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销售平台应当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在遏制票务市场的不良现象方面,通知提出,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其余15%的门票应当在演出前24小时进行个人信息绑定,做到实名绑定、实名入场。

            舆论认为,对大型演出实行购票入场实名制及时回应了民意关切和观众诉求,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助力演出市场更加健康发展。也有声音提醒,后续落实还需进一步细化实时跟进监管机制等。

  • 三、2023年热点消费政策举措

    (二)文旅部就“先用后付”等信用消费征求意见

           2023年7月,为进一步推动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文化和旅游市场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工程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文件强调着力促进信用消费,引导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整合公共、行业、市场等多方信息,探索推出“先用后付”、“先游后付”、减免押金等以信用为基础的便捷消费产品和服务。

           2023年,不少景区推出“先游后付”、“连锁酒店不收押金、退房不查房”等话题登上热搜,引来网友热议。一些分析认为,借助于信用机制,推出便捷消费模式,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受益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利于消费环境的改善和消费信心的提振。

  • 三、2023年热点消费政策举措

    (三)中消协等多部门规范扫码消费服务

           2023年,针对“扫一扫二维码”消费场景中常见的强制扫码、侵犯消费者隐私、安全隐患等问题,多个部门机构积极推出相关规范措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3年6月,为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等权益,针对扫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并视情节采取提示警示、约谈劝喻、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3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制定发布《上海市网络点餐服务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指引》。根据指引,餐饮经营者在进行网络点餐服务时,需在消费者首次使用时以弹窗或其他显著方式向消费者提示隐私政策,并征得消费者明确同意。同时,餐饮经营者需严格按照其申明规则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收集的个人信息或打开的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不得超出消费者授权范围。

            2023年9月,北京市网信办联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北京分中心制定并发布《北京市扫码消费服务违规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例解析及合规指引》。指引规定,提供扫码消费服务的二维码应当与提供会员服务的二维码予以区分,不得强迫或诱导消费者关注经营者公众号;提供扫码消费服务的小程序,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前,应当以弹窗或其他显著方式,向消费者提示隐私政策;提供扫码消费服务的经营者将消费者个人信息共享至第三方使用前,应当告知消费者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等。

            舆论认为,相关部门从源头上治理扫码消费乱象,及时规制,既是对经营者的劝诫和监督,也是对消费者的普法和保护。要解决扫码的侵权隐忧、发挥扫码消费在提升消费体验上的正向促进作用,还需平台方及商家在获取消费者消费数据时,做到“采之有界,用之有度,护之有责”。

  • 三、2023年热点消费政策举措

    (四)上海、杭州等多地推出直播电商新规

           针对电商直播中出现的内容低俗、虚假宣传、“低价协议”等种种问题,杭州、上海等地相继探索直播电商新规,对带货直播以及主播进行规范。

           2023年10月,杭州市司法局发布《直播电商产业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对直播带货行业划出多条红线,包括不得高薪挖人、虚构数据、片面对比等手段恶性竞争,以及直播电商从业者应严格把控直播商品的质量,强化对直播选品、直播卖点等环节的审核把关。此次规定还剑指价格问题——直播电商从业者不得要求商家签订“最低价协议”,或采取其他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协同行为,但依法不构成垄断协议的除外。

           2023年1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2023年修订版)》,内容涵盖产品质量、广告宣传、不正当竞争、消费维权、价格规范、合同履行、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监管主要职责职能领域,是我国省级层面首个关于网络直播营销的指引。

           分析认为,杭州和上海两地的直播电商新规,相当于对现有规范进行汇总和分类,给当前电商直播合规机制建设提供大致方向,也为企业的具体操作提供针对性指引。另一亮点在于提出合规机制建设,使直播电商企业得以更好预防合规风险。两部新规虽然只是地方性规范,没有直接法律效力,但对企业行为起到了引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宣传和教育意义,也有利于良性市场秩序形成,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三、2023年热点消费政策举措

    (五)北京、湖北等地部分博物馆取消预约制

           面对旅游市场的升温、参观需求的增加,不少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积极调整相关政策。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夕,北京、湖北、辽宁沈阳等多地发布了部分博物馆取消预约参观机制的消息。

           除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部分热门博物馆外,北京市大部分博物馆均取消了预约参观机制,观众不预约即可到现场购票或者直接入馆,也可以选择提前在线上购票。同时,为解决个别保留预约机制的博物馆预约放票时间不合理的问题,预约放票时间调整为每日早8点至晚10点之间,有效提升了观众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2023年1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2023年修订版)》,内容涵盖产品质量、广告宣传、不正当竞争、消费维权、价格规范、合同履行、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监管主要职责职能领域,是我国省级层面首个关于网络直播营销的指引。

           舆论认为,疫情期间,预约制对控制客流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但随着疫后旅游业复苏,游客参观需求与预约制限流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等地实行大部分博物馆取消预约参观机制,实现供给侧扩容,从而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博物馆,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 三、2023年热点消费政策举措

    (六)海南实现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全覆盖

           2023年8月,海南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海南放心游”平台在全省上线运行,建立“赔付原则统一、受理流程统一、办理时限统一”的海南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工作机制,与省12345热线管理中心对接,实现3分钟受理、48小时办结旅游消费投诉,打造高品质旅游消费环境。

           截至2023年11月21日,海南省已经实现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全覆盖。“海南放心游”平台诚信商户已达10万多家,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行业。

           旅游消费“先行赔付”制度,是指当消费者在与商家产生纠纷时,可通过第三方平台,申请先行赔付受理、认定、赔付、偿还的维权机制。这一制度成为调解旅游消费纠纷的重要途径,既明确了赔付主体,缩短了消费者获取赔偿的周期,有效保障了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消费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提振民众的消费信心。

           据报道,海南省在旅游消费“先行赔付”制度之外,近年来还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社会信用条例》《“诚信海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法规政策制度,推出多种信用服务,力图形成一整套有力的约束保障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失信的经营主体,维护正常合规的市场经营环境。

  • 三、2023年热点消费政策举措

    (七)江苏扬州长假期间向游客开放机关食堂

           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江苏省扬州市推出了政府食堂向游客提供淮扬特色简餐、免费开放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等举措。

           2023年10月3日,扬州文旅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扬州着力优化文旅消费体验、强化服务保障。扬州市政府西大院食堂向游客提供淮扬特色简餐;外地游客凭身份证免费乘坐市区公交;全市新增老商学院、西峰路等13个临时停车场约2860个停车泊位供游客停放;主城区景区周边40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开放;推广使用“找车位”二维码,帮助游客实时掌握停车场分布及车位情况。

           此举受到网民热捧,扬州市政府食堂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新“打卡地”。有网友晒出了扬州市政府食堂的游客餐,有荤有素,四菜一汤28元。不少游客为扬州的举措点赞,称“扬州为了旅游业拼了”,形成了一波自发性的扬州旅游推广热潮。

           中秋国庆长假的旅游热潮给各地的游客接待能力带来不小的考验。扬州抓住出行高峰下游客“吃饭难”“停车难”的问题,通过有效整合自身的文旅资源、政府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平衡供需,着力解决旅游体验的痛点,实现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效果。暖心之举不仅丰富了游客旅游体验,也是当地以实际行动回应游客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 三、2023年热点消费政策举措

    (八)湖北出台系列购车补贴政策

           2023年3月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到,全省促汽车消费专项政策延续执行至2023年3月底,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提振汽车产业发展。鼓励各地联合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成品油经营企业、保险公司等,通过发放购车补贴、汽车消费券、购车赠送加油保险优惠券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

           同月,湖北省联合多家车企推出政企购车补贴,开始是“东风系”品牌,包括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风神等,部分补贴额度高达9万元。随后,其他“非东风嫡系”的车企也加入到补贴行列,补贴幅度整体略低。

           分析认为,湖北采取这一措施,是基于汽车工业是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的考量。相比单纯依靠政府,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分担补贴资金,能够让消费品价格更加优惠。

           2023年12月22日,湖北省再次出招,发布补贴信息,从2023年12月23日至2024年3月31日,湖北全省将统一发放2亿元“惠购湖北”汽车消费券,先到先得,发完即止。购车补贴额度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是购车发票金额在6万元(含)-10万元(不含)之间,车主可申领2000元消费券;第二挡购车发票金额在10万元(含)-20万元(不含),车主可申领3000元消费券。第三档购车发票金额在20万元以上,车主可申领5000元消费券。

           观察发现,跟其他地方的购车补贴相比,湖北省这一次的补贴日期已经延续到2024年3月31日,打响2024年地方补贴战役“第一枪”。

  • 四、网民的热点建议与期待

           基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2023年以来涉及消费的56107条留言样本的分析显示,网民在消费方面反映较多的诉求与期待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住房物业消费方面,网民期待通过强化产品、服务质量减少交易纠纷。来自全国网民的留言中,涉及住房和物业服务类的诉求占比最高,约为52.7%。消费者表达了对齐备的设施和服务、合理收费,以及妥善处理购房纠纷的诉求。不少网民提出,期待交付的房屋建筑质量过硬,小区保洁、绿化等物业服务完备,物业收费透明合理。

           文旅消费方面,网民期待进一步解决旅游强制消费、演唱会票务等方面痛点问题。网民诉求主要集中于呼吁加大对景区物价的监管,及时处理不法商家及黑车宰客等,解决强制购物、违规推销等乱象。不少网民反映了天价食材、艺术品及高价游玩项目等方面问题。有感于2023年此起彼伏的文旅消费热潮,不少网民对提振本地旅游建言献策。如有网民提出,地方发展旅游不能过度依赖“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旅游产品的标准化,避免兴奋过后给游客造成情感落差。有网民提出,旅游热度高的地区,可加强区域联动,带动旅游发展“有福同享”。

            针对各地的演唱会,不少消费者希望在解决黄牛扰乱票务市场秩序的老问题的基础上,继续破解新问题,如强实名制后演出票“转让难、退票难”等。有消费者建议演唱会、音乐节等票务参照铁路12306的相关规定,在开场前不同时间范围合理设定退票费用,让因故不能观演的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

            教育消费方面,网民期待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收费乱象,简化学校收费项目、明确收费标准。网民反馈较多的诉求包括培训机构预付费导致的问题,以及幼儿园和中小学校隐性收费、违规收费问题。有网民反映,幼儿园搞各种活动收取服装费、春游费、毕业典礼费等,期待简化收费类目,减轻家长负担。

            交通消费方面,网民期待降低机票车票退改签等方面费用。交通类留言中,消费者呼吁解决公路及停车乱收费问题,合理设置机票退票费用,第三方平台购买火车票时如有附加服务和费用应在显著位置提醒用户。不少网民吐槽“退改签”过程中的“高额手续费”,希望避免“天价退票费”。一些网民提出,应关注订票平台违规收取抢票服务费,或巧立名目收费问题。

            网络购物方面,网民期待及时整治直播带货等方面的新问题。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持续增长的同时,群众纷纷留言表示期待商铺进一步提升售后服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度,整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主播。此外,对于须登录电商平台才能查询商品信息,开启某些APP即强制跳转至电商平台等乱象,也期待加大监管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此外,不少网民呼吁美容院、婚姻中介等消费场所明码实价、收费透明,健身场馆、影楼等取消霸王条款,破解长期消费顽疾。同时,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进一步提升,一些网民针对减少快递包装污染、减少餐饮经营环境污染等方面集中表达期待。



            总体来看,宏观层面,2023年我国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成为国民经济复苏向好的重要支撑。微观层面,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并不断升级,越来越重视独特的个人体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催生新的消费热点,互联网平台等发展为创新消费场景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升级,持续引领消费新趋势。

  • 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

    总策划:唐维红

    监    制:唐胜宏、刘志华

    撰写者:董晋之、刘志华、刘珊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目录

  • 放大

  • 缩小

  • 封面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