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内容科技是内容产业乃至一切内容生产、传播、治理领域全链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引擎。2021年,在建党百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党和国家就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网络文明建设等作出系列重大部署,内容科技领域和内容产业迎来重大机遇,取得长足发展。
内容科技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强大动力,在建党百年、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报道中发挥融合创新作用,在汇聚人类智慧、凝聚国际共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宏大议程中发挥联接沟通作用。伴随文化强国、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进程,内容科技成为数字化信息跨媒介流通的传递“信使”和连接“突触”。
人民网作为“网上的人民日报”,坚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方针,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连接党心民心、影响世界人心,在思想舆论引领、科学理论传播和内容科技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旗帜作用。继2019年发布《人民网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规划(纲要)》、确立建设内容科技领军企业目标之后,人民网先后发布《2019,内容科技(Contech)元年》《2020内容科技发展与前瞻》两本年度报告。
内容科技,主要是指对内容产品的供给与消费链条、内容产业的组织与分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及由这些技术所催生的新业态、新应用、新服务。内容科技既是新定义,也是新战略。人民网统筹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民中科两支科研新力量,成功研发出跨模态视频搜索引擎“白泽”。这一新成果、新产品、新平台,成为2021年内容科技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之一。
人始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突破10亿。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庞大的网民规模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为记录2021年内容科技发展情况,为内容科技和内容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人民网共同发布《2021内容科技发展报告》,主题为“中国正能量,数字新生态”。
-
一 内容科技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党百年等正能量传播成为最强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内容科技推动媒体融合迈进“深水区”,让各种形态的传播内容实现实时采集、智能生成、全域传播新跨越,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传播打造融合“舰队”,有效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内容科技不仅成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且成为建设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重要手段和实现路径。
1. 内容科技全方位创新建党百年网上报道,在内容数据要素资源整合、优质作品产品推送聚合、主流顶流传播渠道统合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与突破。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宏大主题,人民日报人民网推出《我和我的信仰》大型融媒传播活动、《初心心愿》系列融媒体产品、《同上一堂公开课 百年科技强国梦》融媒体系列视频访谈、“青春态”微纪录片《少年不老》,新华社新华网推出《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百集融媒体报道、建党百年主题政论片《C位是怎样炼成的》、《情牵红土地》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推出《新局开论》新媒体系列访谈,各大媒体同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重磅专栏,恢宏呈现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隆重报道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庆祝活动,充分展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巨大影响力和无限发展空间。“5G、4K/8K、AI等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打造出空前的庄重感、仪式感、现场感,让整场直播像电影大片般雄浑壮观、激荡人心”1。各大媒体纷纷开展百年故事、微视频、微电影、歌曲等全媒体创作征集,充分运用内容科技创新驱动正能量题材专业生产、用户生产、融合生产,产生大量刷屏之作,推动建党百年视频、动漫、互动联动产品制作迈上新台阶。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产品取得质与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创新融合,“多维度展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伟业,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齐声唱响共产党好的主旋律,新媒体担当独特使命。”2
2. 内容科技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优势,支撑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等领域互联网新空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以内容科技激发内容资源优势,人民网承办运营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官微,聚焦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展现党史学习教育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聚合形式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媒体产品,及时反映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反响和感人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内容科技激发红色资源优势,人民网与中国传媒大学、奇安信集团联合全国逾百家红色展馆、数十家地方广播电视台开设“红色云展厅”,将各地红色纪念馆、陈列馆、展示馆、博物馆、高校等党建党史和“四史”学习教育内容数字化,推出线上系列公益展播活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构筑党史学习教育新空间,形成互联网上“红色基因库”3“红色数据库”。人民网与北京大学科技园合作开办智慧党建体验中心,把AI、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领域,为各级党组织实现党群信息管理、思想教育、服务功能一体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解决方案,以内容科技赋能价值创新,以内容传播承载价值传递,以媒体融合扩大价值版图,让网络信息空间日益成为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3. 内容科技深度创新奥运报道,世界期待史上最具“科技驱动力”的北京冬奥会。在东京奥运会报道中,各国媒体进行了当今世界最新科技的大型集合和实用展示,高科技影像拍摄设备提供高清画质支持,云直播、云制作技术实现了全球“云”上转播和远程内容创作、管理、分发。我国媒体充分运用5G、4K/8K、3D、AI、VR、AR等前沿科技,为国内乃至世界各地观众提供了快速、高清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全视角呈现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的矫健身姿,精彩记录美轮美奂的“奥运时间”。咪咕视频打造“5G+超高清”“5G+云互动”转播,创造了奥运转播史上新媒体端首次实现全场次赛事直播纪录。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在即,中国媒体已经做好内容科技创新准备,将坚持守正创新,精彩呈现中国和世界各国冰雪健儿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拼搏历程,深入阐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全面展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精彩、非凡、卓越的奥林匹克新篇章,呈现一届史上最具“科技驱动力”的奥运会。4北京冬奥会将实现8K超高清、8KVR自由视角等多项转播创新和新媒体应用。围绕观赛、参赛、办赛三大场景,5G将创新打造智慧观赛、智慧安防、云转播服务、智慧交通、智慧场馆、无人机周界防控、5G超高清直播、智慧训练、物流配送、智慧移动医疗等十大应用。北京冬奥会将给8K超高清电视发展和5G转播应用带来难得的机遇,向世界呈现更高清晰度、更好体验感、更具创新能力的5G+8K赛事转播服务,极大地推动视听科技的发展。在奥运报道中,内容科技支撑我国媒体构建多主体、立体化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注释:
1. 王晓东:《“四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实践》,《中国记者》2021.10,第99页。
2. 余荣华:《刷屏之作源自创新融合》,《中国记者》2021.9,第56页。
3. 方开燕、王婕:《内容科技赋能党史党建传播》,《新闻战线》2021.07(下),第20页。
4. 吕楠、相梅:《科技冬奥助推视听产业 智慧冬奥传递情感交融》,《广播电视信息》2021年2月,第21页。
-
二 内容科技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为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这七大信息技术驱动内容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拓展了内容信息采集的时空维度、类型广度、垂直深度,使信息以“数据化”形态转化为内容生产资源,并加速数据的“生产要素化”进程。2021年,人民网接连举办第三届、第四届内容科技创业大赛。2019年以来的3年间,内容科技创业大赛孵化超过3000个科技项目,涵盖AI与内容生产、风控、分发、运营,5G+物联网与内容产品产业创新、海量内容中的大数据提取与应用、内容赋能各行各业的场景与技术应用等领域。人民网(厦门)内容科技产业园于2021年12月17日开园,开创央媒与地方合作新模式、新路径。这正是发展内容科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一个缩影。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方法论和实践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内容科技持续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驱动内容数据化、数据要素化、要素市场化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1. 数据生产要素作用日益凸显,内容科技生产力作用与日俱增。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在历史上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收入分配机制。2020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相并列,就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明确提出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具体措施。“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已经从投入阶段发展到产出和分配阶段5,参与价值创造过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促进生产力提升的第一动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基于大数据思维,作为内容产业的基础性资源,内容也是一种“数据”。内容科技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融入各行各业,催生全新业态,加速产业分工,重塑产业格局,持续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沿着产业链、创新链的相互循环作用流程,遵循市场机制,内容数据化、数据要素化、要素市场化呈现链条式发展,从而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2. 数字经济正在蓄积新优势,平台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和国家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强调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当前,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正在加速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蓬勃崛起,“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深化实施,数字经济新优势日益彰显。
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中央明确要求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同时也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通过健全完善规则制度、加快健全平台经济法律法规、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促进平台经济领域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3. 内容科技持续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网络版权产业快速发展。区块链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场景应用扩大落地,与版权产业的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十三五”时期,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39%。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坚持科技创新、激活文化消费等,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847.3亿元,较2019年增长23.6%,“十三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近25%。网络新闻媒体和网络游戏依然是中国网络版权产业核心业态,占比合计超六成。其中短视频市场普及率较2019年提高2.19%,占比达12.71%。产业营收结构呈现用户付费占比提升、广告占比下降的趋势。2020年中国VR/AR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54%,产业融资规模全球第一。《报告》同时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结构持续调整,视频化趋势明显。其中,网络游戏占比连年下降,短视频、直播、网络新闻媒体占比大幅提升。中国移动网民每日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在使用短视频应用,短视频已成为图文和语音之外的移动互联网“第三语言”。6
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的挑战,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启动实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和版权产业发展。2020年,中宣部版权管理局为10家单位授牌,建立国家级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推广站点,人民网是其中唯一的媒体单位。2021年初,人民网成立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相关技术公司、媒体、法律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积极为中国版权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撑、技术支撑、平台支撑。
4. 内容科技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视听产业融合发展。智能视听产业是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基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迅速发展壮大的新兴领域。7智能视听产业不仅创造了文化产业新业态,而且拓展和延伸了媒体产业、视听产业价值链。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仅次于即时通信类应用9.83亿的用户规模,短视频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推算,2020年泛网络视听领域产业的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短视频头部市场竞争状况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1408.3亿元。Sensor Tower8数据显示,2021年8月,TikTok全球下载量突破25亿,首次超过Facebook,成为全球第一。2021年在美国的用户使用时长先后超过Facebook、YouTube。预计2021年收入将达到23亿美元,有望超越YouTube成为本年度全球收入最高的应用。
纵观2021年我国智能视听产业发展可见:产业格局不断演变,云业务广泛布局;智能视听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重塑产业链条。例如,江西吉安数字视听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驻企业总数已达7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6家,主要以数字视听类企业为主,业务集中于耳机、音响、耳机高清数据连接线、车载影音系统、电脑插接件、高频数据传输连接线和精密线缆的研发和生产等。该产业集群形成了集研发、生产、运输、销售为一体,配套完整的产业链、创新链,集群效应已初具规模。
5. 内容科技持续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日新月异的内容科技和数字技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和路径。在实践中,内容科技和文化创意企业可以把数字技术运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保护、转化、创新,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河南卫视于2021年河南春晚推出古典舞《唐宫夜宴》,端午节期间推出水下国风舞蹈《洛神水赋》,七夕节期间推出实景舞蹈《龙门金刚》,充分运用内容科技创新传统文化表达,创新传统文化展演场景和形式、传播空间和路径,让观众在传统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彩与自信,成功打造出系列知名文化IP。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发布当日,由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联合推出的四川方言电音歌曲MV《我怎么这么好看(三星堆文物版)》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引起刷屏,引发“破壁出圈”的巨量传播。内容科技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同时,为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强大支撑。
2021年,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9,要求优化传播服务,推进博物馆大数据体系建设,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要求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众多博物馆加快数字化建设,积极运用内容科技和数字技术策划展览,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运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和XR(扩展现实)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开展云展览、云直播、云体验、云课堂、云互动、3D打印高仿真文物服务,为观众带来新鲜有趣、身临其境、真实可感的沉浸式“云游”体验,从而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数字技术和内容科技推动博物馆建设运营从信息化、数字化阶段迈向智能化、智慧化阶段发展。
注释:
5. 王谦、付晓东:《数据要素赋能经济增长机制探究》,《上海经济研究》2021年第4期,第58页。
6. 中新社:《2020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2021年6月1日。
7. 厦门理工学院课题组:《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发展及创建国家级智能视听产业基地对策》,《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1年第5期,第13页。
8. Sensor Tower是一家全球移动应用商业情报分析机构,总部位于旧金山。
9. 《人民日报海外版》:《盘活馆藏资源 创新展陈方式 拓宽服务渠道 智慧博物馆越来越智慧》,2021年7月28日第8版。
-
三 内容科技助推数字中国建设,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内容科技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社会共识达成为重要指向,在传播内容管理、网络空间治理、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成为辅助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意识形态是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数据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的信息时代,内容科技为“党管媒体”拓展到“党管数据”构筑底层技术和核心能力。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阶段演进,内容科技不再仅仅服务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和出版内容生产传播等活动,而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的信息生成、信息交互、内容认知、数据分析、资源保存等全过程,日益成为内容产业破除行业壁垒,与各种商业服务、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桥梁。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内容科技发展倾注强劲动力。内容科技助力政府数字化建设,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创新融合发展,促进社会多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洋溢着生机活力,充满着活泼创造。数字中国建设让互联网成为驱动中国发展的新力量。
1. 内容科技改善政务服务,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政治运行、社会治理产生深刻影响,建设数字政府,将内容科技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完善国家行政体制、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关键举措。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监管执法“一网通管”的重大安排。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自2020年起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以来,作为全国政务服务总枢纽,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当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5亿户,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尤其是解决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取政策信息服务不及时、不好找等痛点,“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企业版”于2021年12月上线试运行。小程序汇集国务院部门涉企政策,提供涉企信息查询、市场主体留言、涉企政务咨询等服务,让市场主体找政策、提建议、用服务不再“网上到处跑”。“互联网+”便民利民服务平台“交管12123”APP采取人脸识别、加密校验等智能技术发放电子驾驶证,为群众出行带来安全与便利。内容科技助推政务服务更便捷、更高效、兼具速度与温度,成为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2. 内容科技创新留言办理,紧密连接党心民心。人民网“领导留言板”采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对留言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准确及时呈现社情民意、施政反馈、政策点评等,成为党政部门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沟通平台,成为改革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成为全媒体时代支撑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标杆。自2006年至2021年底,各地群众通过“领导留言板”留言累计超过360万条,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干部回复近300万条。2021年在全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征集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联合部分省份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开通“新冠疫情防控求助与建议通道”,60多万件获回应解决。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领导留言板”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举措、经典范式被纳入其中,成为全世界观察中国、研究中国式民主的一扇窗口。人民网基于“领导留言板”研发出“网上群众工作智慧大屏”,利用AI技术,依托“领导留言板”平台海量数据,兼顾地域视角和宏观信息变化,实时展示全国及各地留言数据与回复进展情况,现已分别赠送上海市委市政府、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留言板”和智慧大屏通过直接、深度、精准地把握社情民意的走向,成为服务治国理政、改善民生、服务人民、凝聚人心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3. 内容科技助力精准化差异化服务,构建幸福社会平安网络。一是为老龄人群提供更多高质量数字生活便利。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根据工信部部署,2021年,近百个网站、手机APP进行了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铁路12306网站适老功能上线,大部分品牌的智能手机自带“老年模式”,多家网约车平台推出“一键叫车”助老模式。二是为未成年人保护提供强大支撑。人脸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精准识别与模式设定能力,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和消费管理等方面对未成年人形成智能网络保护。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增“网络保护”专章,明确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与传播,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规定为未成年人提供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当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三是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安全阀”“智能锁”。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依据该法推进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具体规则、标准,支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进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
4. 内容科技贯穿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网络空间治理打造国之重器。自2019年11月科技部批准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来,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在媒体融合技术与5G智能应用、主流价值观精准传播理论科学与计算、AR沉浸式全景仿真系统、超高清电视关键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着力研究基于信息计算的信息传播,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融视频生产平台、光明影院公益服务平台、媒体融合传播理论与实践平台、5G NR广播实验系统平台,围绕5G+云直播、云存储、云字幕、云审核、云发布、全息融合访谈、超高清实时连线等提升智能化专业制作水平。
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内容风控大脑全部技术组件从芯片到软件的整体国产化部署,形成从智能计算加速卡“雨燕”到跨模态视频搜索引擎“白泽”的软硬件技术架构。“白泽”可跨平台实现文本搜图片、文本搜视频、图片搜视频、视频搜视频、图片搜文字、视频搜文字等功能,整个技术架构适用于视频搜索、内容风控、反诈反恐、内容溯源、辟谣、版权保护、实训靶场等多种应用场景。
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新闻生产的全流程应用,5G传输+全息成像技术投入应用,基于数字人形象塑造、合成语音等数字人相关技术集成、可交互开放数字场景建设、多模态人机交互体系和知识图谱构建,设计出三维数字空间虚拟偶像、新华社数字记者、数字航天员“小诤”。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4K/8K超高清电视发展,围绕超高清电视制作、播出、传输和呈现等全链路开展技术创新,在全球首次采用IP组播方式进行8K超高清电视频道播出试验和春晚直播,建立“百城千屏”8K超高清电视公共大屏传播体系,推动我国超高清电视产业快速发展。
2021年11月,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人民网联合业界共同发起,汇集全国媒介大数据行业、舆情服务行业及相关单位、企业和专家学者等成员,正式成立内容科技联盟。内容科技联盟旨在面向内容科技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产学研用务实合作,围绕科技赋能内容产业发展,共同探索全媒体时代内容传播规律,构建内容产业全链条的技术合作、数据共享、人才交流、产业发展平台和机制,探索内容产业新业态、新应用、新服务,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
展望
内容科技蓬勃发展,坚持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不断为世界提供中国正能量,提供更多优质公共产品,塑造数字新生态。
1. 内容科技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质,是党和国家针对新挑战主动擘画的强基固本之举。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蓬勃发展,正在媒体等各行各业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起着创新驱动的关键作用。
2. 内容科技重塑媒体格局引领再中心化。在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潮流中,前端应用和主体日益多元化,呈现去中心化、分众化等特征,但实际在后台形成了巨量的用户聚集、内容资源、数据资源聚集,形成了集中化新场域和新的中心。从战略高度把握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应用,增强对内容中后台的把控能力,成为内容科技的重要使命。现实中的互联网,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媒体、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其实是技术、资本、平台等合力驱动推进的“再中心化”。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就必须占据“再中心化”的主导地位,从而要夯实构筑自主可控平台,掌控核心资源。
3. 发展内容科技需要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基础设施具有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内容科技产业对算力和带宽等基础设施资源需求大、要求高。党和国家已就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要求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
4. 发展内容科技需要政策引导法治保障。政策和策略是事业的生命。发展内容科技面临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重大机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发展内容科技需要规划引领,需要在人才、编制、金融、税收、激励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撑。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发展内容科技,也要规范科技伦理,坚持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体制机制,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
-
附:2021内容科技应用典型案例
一、新闻媒体应用
案例1:“红色云展厅”
● 概述
人民网、中国传媒大学、奇安信集团联合全国百余红色展馆、数十家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红色云展厅”公益展播活动,通过5G、云技术将全国31个省(区、市)红色纪念馆、陈列馆、展示馆、博物馆等的展陈内容数字化,形成云上“红色基因库”,献礼建党百年。
● 实现方式
人民网、中国传媒大学将各馆文字、历史图片等资料转化为融媒体产品,将各地红色资源汇聚到云端,建立可及时升级、可持续传播的“红色资源库”。奇安信集团构建数据安全体系,为“红色云展厅”内容安全提供技术保障。观众可“一屏看遍”全国百余红色展馆,还可通过扫码收听专业讲解。
“红色云展厅”界面
● 主要成效
线上“云技术”呈现。为全国百余红色场馆提供数字化服务,将所有展示内容、管理系统部署在云端新一代可交互展示系统。用户通过点击PC端、移动端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一屏看百馆”。线下多终端“联屏”。一台小播放器就可以支撑播放多个展馆场景,为用户播放馆藏红色文物专业讲解。全国百余家红色场馆实体空间同时成为“红色云展厅”线下传播终端,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 社会评价
党建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实现了党史文献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助推红色基因活态传承。(证券日报网)
案例2:跨模态视频搜索引擎“白泽”
● 概述
跨模态视频搜索引擎“白泽”由人民网、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民中科研发。该搜索引擎主要面向内容安全保障,实现单模态语义理解、多模态信息融合、跨模态语义关联。
● 实现方式
“白泽”搜索引擎将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不同模态信息映射到一个统一特征表示空间,以视频为核心,学习多个模态间统一的距离度量,跨越文字、语音、视频等多模态内容的语义鸿沟,自动关联多模态间关键要素。结合对境内外多平台内容的检索,可跨平台实现文本搜图片、文本搜视频、图片搜视频、视频搜视频、图片搜文字、视频搜文字等功能。
采用深度特征表示与度量学习技术,跨越语义鸿沟,无需依赖大规模算力,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智能搜索需求,实现境内外及隐匿网络多平台覆盖,在算法深度优化后大幅提升计算效率。 基于华为昇腾芯片,采用自主研发的模型压缩和加速算法,同等条件下提升4倍计算效率。
“白泽”搜索引擎主页面
● 应用场景
1. 智能采集、自动标注。自带海量媒体资源,基于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对媒体资源进行持续快速补充。可对采集数据自动进行智能标注和分类,从而满足不同机构对网络资源的多种应用需求,并支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媒体资源分类。
2. 自动推荐、智能检索。高效检索出用户所想、所要的素材内容,提高素材检索准确性和媒体资源利用率。
3. 监播审核、智能风控。与国家、行业审核标准同步更新,可对媒体信息中涉黄、涉恐、涉暴、涉政等各类违规场景进行全面、快速检测识别,支持维稳、公文检测等特殊场景监测,为媒体发布者和监管者提供属地内容的智能审核纠错服务。可对互联网、媒资库等各类动态、资讯、通知、公告等进行定期定向全量巡检,生成内容风险报告,及时规避因政策变动、政治角色转变、敏感禁用词汇变更等引发的违规风险。提取负面人物、劣迹艺人、封禁人物等热点网络报道信息,及时预警、规避传播风险。针对媒体人已发布的各类作品、信息,能够实时进行互联网传播趋势、点赞数、网友评论等进行跟踪监测,对各类可能造成的负面传播进行实时预警,可有效防范舆情扩散。
4. 版权鉴别、侵权追溯。具备强大的内容比对能力,能对全网已采集存量增量信息进行作品内容、拍摄手法、文案样例等深度聚类分析,对网上各类资源能够进行版权实际归属人判定。能够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全平台作品内容溯源分析,对各类非法翻拍、节选、抄袭等侵权内容可以进行有效监测,保护用户版权。
“白泽”搜索操作界面
● 社会评价
作为关键的底层支撑技术,封装和应用的产品既丰富又多样。(客户)
案例3:人民网智慧党建体验中心
● 概述
人民网智慧党建体验中心由人民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科技园合作开办,目前集中展示近20款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软件和内容产品,包括学习培训、宣传展示、组织管理、党群服务、精品内容等5类,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社区党建工作信息化需求。
● 主要功能区
智慧党员知识图谱展示区利用AI技术,为基层党组织学习党史和党的理论工作提供智能知识服务平台。“信仰的味道”展示区以“数字气味”技术为基础,模拟还原红色电影中经典场景气味,实现视、听、嗅觉三维体验。“红色云游”展示区采用3D成像与智能化视频讲解技术,让人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线上方式在多个红色基地“游览”学习。
● 主要成效
人民网智慧党建体验中心把AI、大数据、5G等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领域,创新科技赋能新时代党建工作模式,支持智慧党建事业发展,受到党务工作者热切关注。
● 社会评价
社会各界对智慧党建非常重视并抱有很强的期待。(北京大学科技园副总裁包红梅)
趣味性十足的精品党建产品让我充分认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办事处第一支部书记赵诒钊)
通过信息化技术,把党建宣传、管理、教育、服务、沟通、决策、考核等集于一体、有效整合,将成为未来党建工作的有力支撑。(中国气象局参观团代表)
案例4:新华智云“一录微影棚”
● 概述
新华智云自主研发的“一录微影棚”是一款集视频智能生产与传播于一身的互动设备,是数字技术与文化相融合的数字产品。
● 产品特点
参与者可根据互动屏提示进行互动体验,扫码即可生成个人专属短视频,并进行一键传播。“一录微影棚”有“人入古画”、IP合拍、脸谱变换、漫画连连拍等多种体验。一是让文化“活”起来。内置可互动文化内容,能根据不同场景进行个性化定制。比如通过算法识别、实时抠像等技术引导体验者走进《西湖十景》画作中。体验者能在画中以数字方式浏览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曲院风荷、三潭印月、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等西湖景点。二是自动生成游客专属短视频。互动结束后,微影棚能自动生成一条记录游客互动过程的短视频,游客可下载带走这份属于自己的短视频数字文创礼物。
● 主要成效
“一录微影棚”作为新型硬件互动设备,在研究层面通过数据支撑文化挖掘、建立文旅大数据平台,在传播层面基于AI自动合成短视频等技术推出智能产品,在转化层面通过文化数据图谱、数字文创等产品讲好中国故事。
● 社会评价
这是一个科技与传统融合、线上和线下互动、现代和历史对话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服务空间和好用实用的便民服务空间。(杭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案例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K超高清试验频道
● 概述
2021年2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IP网启动8K超高清电视频道播出试验,以组播方式持续进行,这是全球首次实现8K超高清电视直播和5G网络下的8K电视播出。总台联合四大电信运营商,将8K超高清试验频道播出信号传送到总台IPTV网和多个城市公共场所的30多个超高清户外大屏同步播放。
● 链路架构
1. 播出技术参数。分辨率7680×4320,帧率50p,量化10bit,色域BT.2020,高动态范围:HLG。采用的8K超高清电视节目文件/信号交换格式为“四象限”SQD方式分割为4个子文件/子信号的格式,其中每个子文件或子信号均是4K超高清。
2. 8K-SDI和8K-IP混合链路架构。8K-SDI基带播出通道使用的播出视频服务器为8K基带视频服务器,该8K基带视频服务器由4台4K基带视频服务器组成。每台4K基带视频服务器支持的外来Live信号输入格式和输出信号格式均为4×3G-SDI。无压缩视频8K-IP流播出通道采用国产化8K-IP流播出视频服务器和8K-IP流播出包装服务器。IP流服务器支持的外来Live信号输入格式和输出格式均为8K-IP流信号。
● 主要成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是中国超高清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VS3视频编码标准,为中国8K超高清电视传输分发及终端呈现系统设备国产化打下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已走在世界超高清电视发展的前列。
● 社会评价
2021年央视春晚实现了8K超高清试验频道全球直播首秀,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案例6:咪咕5G转播东京奥运会赛事
● 概述
中国移动咪咕依托5G技术记录了33个大项、339个“夺金”时刻。
● 主要功能
1. 5G+超高清。首次将HDR Vivid技术应用到奥运会转播上,给予观众清晰、流畅、生动的观赛体验。
2. 5G+云互动。首次在奥运会转播期间上线5G云包厢、5G云呐喊、5G云“打call”等观赛黑科技,为视频观赛用户提供沉浸、互动观赛体验。
咪咕5G云互动
3. 5G+超高清视频彩铃。将全球首创5G新应用超高清视频彩铃首次运用到奥运会IP。用户可在第一时间将奥运短视频设为来电彩铃,或通过AR合拍、AI剪辑、DIY贴纸等功能自制奥运短视频作为来电视频彩铃。
4. 多屏同看。实现最多4路不同赛事转播/节目画面的多屏同看,并可实时切换,满足观众多元观赛需求。
咪咕视频多屏同看
5. 多路解说。在同一场赛事中,观众可以切换体验包括咪咕嘉宾、CCTV5解说等不同的解说。
6. 多视角观看。部分赛事转播上线包括为“粉丝”提供的“专宠视角”在内的“多视角”观赛。
7. 使用奥运专属弹幕、打call道具。
咪咕视频的奥运专属弹幕与打call道具
8. 奥运专题“一横一纵”特色化设计。通过横向日程聚焦每日赛程安排,纵向聚焦奥运项目形式,以时间轴呈现每一项赛事,契合用户观看习惯。
9. 中心化推荐。打破24小时排播限制,在首页排播和入口上,咪咕视频提供特色Card和排播“楼层”订制,根据S级赛程、中国队焦点赛、夺金赛热度进行预判,通过多个资源进行推荐,提炼多个看点进行预热,以周边热点新闻与预告等内容,捕捉第二落点。
10. “奥运直播广场”特别策划。开设“足篮排”和搏击类全场次垂类频道。在专题中聚合“前方直击”“中国队夺金回看”“精彩集锦拆条”“看点回顾”等7档独家自制产品,呈现所有跟中国代表有关的项目、赛程、“夺金”时刻和高光花絮。
咪咕视频“奥运直播广场”
● 主要成效
创造奥运转播史上新媒体端首次实现全量全场次赛事播出纪录。用户可以无延迟、实时观看奥运会高清、超高清内容,观赛体验升级。
● 社会评价
为亿万观众带来全量、全场次直播盛宴。(传媒)
中国移动咪咕此次依托技术优势和内容生态,为观众呈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奥运赛事,让奥林匹克精神滋养每一位观众。(北青网)
案例7:河南卫视科技赋能《唐宫夜宴》等传统文化IP
● 概述
2021年,河南卫视每逢传统节日,充分运用节目创意策划、内容科技手段和精美服装、化妆、道具,为观众呈现《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视听盛宴。河南卫视专注于对传统文化的科技化、精品化阐释,既打造出系列知名文化IP,也走出一条地方广电媒体的突围之路。
● 实现方式
运用新技术赋能,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高科技感表达。《唐宫夜宴》中,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将《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捣练图》等传世名画影像作为虚拟背景,与现实舞台相结合。舞者们化身为唐宫少女从仕女图中缓缓走出,让观众们“穿越千年”。
《端午奇妙游》中,傀儡戏舞蹈《唐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梦幻场景,以现实景象和虚拟空间的交互,让观众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穿梭”。
《龙门金刚》舞蹈场景
《七夕奇妙游》开幕舞蹈《龙门金刚》中,节目组对龙门石窟进行数字化扫描,使用增强现实、三维建模、染色等数字化技术,借助模拟变速特效,让舞者们在龙门石窟大佛注视下翩翩起舞,丰富了节目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形式,运用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表达注入新的活力。
● 主要效果
《唐宫夜宴》仅在大年初一当天就收获累计超过20亿的视频播放量。《元宵奇妙夜》在B站、微博、抖音等6个平台累计登上20次热搜,累计视频播放量达数十亿。《端午奇妙游》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35亿,播出48小时内19次登上热搜,视频播放量累计超过1亿。《端午奇妙游》的水下“飞天”节目《祈》短短3分钟的表演,获得多家媒体点赞,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推介,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30亿。
● 社会评价
利用5G、AR等新技术“唤醒”历史文物,让“橱窗中的历史”变成“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打造出与年轻群体个性特征相契合的IP 是《唐宫夜宴》成功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令人惊艳的节目效果,其实富含大量的科技元素。节目具有超越传统、融合现代的魅力,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光明日报)
-
附:2021内容科技应用典型案例
二、行业应用
案例1:中国版权链
● 概述
中国版权链全称是“中国版权保护唯一标识(DCI)标准联盟链”,它是由中国版权协会推出的版权保护平台。
中国版权链界面
● 产品特点
中国版权链基于区块链技术追根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围绕版权存证、维权、交易三大场景,提供包含作品存证、侵权监测、在线取证、侵权下架、纠纷调解、诉讼维权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流程版权保护服务,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版权保护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促进数字内容生态良性发展。
1. 极速申请,免费使用。采用区块链技术,为作品快速生成专属唯一的哈希码和时间戳,永久保存在链上且不可篡改。
2.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认可。作品上链的同时,相关信息会提交至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进一步验证。
3. 区块链版权存证。作者将作品上链后,会收到包含专属唯一哈希码和时间戳的区块链版权存证。版权存证在联盟内各大内容平台均可查验,版权追溯便捷高效。
4. 品牌流量与交易。依托微博内容分发体系,上链原创内容会在微博获得曝光。版权链会提供撮合交易服务,帮助原创作者为传播需求方授权。
● 主要成效
中国版权链能极大简化传统版权方需向监管部门版权认证申请的流程,直接关联数字内容版权方,快速实现版权登记,作品一产生即上链进行确权存证。为版权方提供全平台、全时段侵权监测服务,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可一键实现证据保存上链,从而有效降低举证成本。在维权层面,可实现电子证据与司法系统互联互通,司法机关可通过专门的入口对电子证据进行核验,用户举证和法官核验证据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 社会评价
打造符合版权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中国版权链,旨在使版权管理和保护工作搭上科技化的快车。(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悦)
网络版权保护驶入科技化快车道。(财经杂志)
案例2:华为云数字内容生产线
● 概述
华为云数字内容生产线着力解决目前数字内容生产的三方面问题:提升算力,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协同作业。
● 实现方式
云渲染解决算力问题,云桌面解决协同问题,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华为云数字内容生产线覆盖拍摄、数字影像管理、素材上传和加速、云上全流程制作、云发行等环节,打通数字内容生产全流程,方便中小企业进行快速、流程化的数字内容生产制作。
华为云数字内容生产线架构
1. 云制片、云制作。云制片云制作系统实现任务统一跟踪管理,无论是实拍中的合片剪辑,还是虚拍中的模型、动捕驱动、渲染,以及任务分包后的主流程分包流程,都能进行数据同步并实时查看进展,同时通过数字内容资产版权保护和安全管理,保障数字内容资产和安全。
2. 云渲染。云渲染有效解决算力问题。华为云把大容量的高需求渲染任务进行水平拆解,用不同的机器在云上进行无限的横向叠加,从而提供海量算力,同时将实时渲染与AI算法充分结合。
3. 云桌面。云桌面有效解决协同作业问题。为了做到影视级的云桌面,华为云开发出HDP桌面传输协议,既能保证高质量传输,也能减少网络中传输的丢包等各种问题。
4. AI能力。AI提升生产效率。数字内容创作、概念、设计、动捕、制作、驱动、渲染中的每一个环节,AI都能有效减少重复劳动。以数字人综艺制作为例,华为云AI能进行高拟态的仿真,减少对动捕设备的依赖。AI提供的高仿真音能驱动数字人发出语音。渲染环节AI把神经渲染引入实时渲染领域,提高渲染精度和实时性。
● 主要成效
华为云数字内容生产线,将影视制作的合片、剪辑、建模、绑定、驱动、渲染等流程全部“上云”,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基于云桌面、云渲染、视频AI、云会议等媒体服务能力,让全球影视创作者无缝协作、高效协同,大幅提升制作效率。可实现4K高清节目的制作时间从数周减少到24小时内,让当日制作、当日播出成为可能。
华为云数字内容生产线重构影视制作流程
● 社会评价
基于华为云aPaaS平台数字内容生产线,鸣锣影业构筑了5G数字影视创制云平台,实现了影视制作云上工具的工业体系化融合。(上海鸣锣影视科技有限公司)
案例3:科大讯飞虚拟人多模态交互系统
● 概述
AI虚拟人多模态交互服务解决方案,是由科大讯飞自主研发,通过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图像处理、口唇驱动及虚拟人合成等新技术,面向金融、公共交通、政务、运营商、旅游、新零售等行业,提供互动交流、业务办理、问题咨询等智能化客户服务,实现虚拟人与真人的面对面实时交互。
科大讯飞虚拟人多模态交互系统展示场景
● 主要做法
线上可通过APP、Web站接入AI虚拟人交互客服,线下则可通过虚拟人交互一体机使用。虚拟人形象支持2D真人形象,能为客户定制个性化IP形象,提供24小时服务。为用户定制专属的个性化语音库,更有海量音库为基础,能满足个性化的音色、风格要求。根据客户应用场景,提供SDK、API等接入方式,满足手机APP、一体机等多终端体验。提供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形象驱动、视频渲染等全链路交互服务与保障。
适用于智能客服、智慧交通、政务咨询、生活服务的多种应用场景。虚拟人形象逼真,交互画面流畅、语音自然清晰。实时沟通,真实模拟真人对话体验。提供服务端、本地端接入,支持云端部署,匹配多服务场景。虚拟人可根据文本内容做出指向性动作,过渡自然,动作丰富、灵活。虚拟人交互系统使用全链路AI技术。
● 社会评价
科大讯飞推出赋能B端生态伙伴的虚拟人交互平台,未来将在多模感知、情感贯穿、多维表达和自主定制上持续升级。(界面新闻)
案例4:广东省经济运行分析大数据系统
● 概述
广东省已成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经济运行部门需要通过大数据手段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变化,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南方电网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在建立经济大数据中心基础上,联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搭建广东省经济运行分析大数据系统。该系统能够及时追踪分析企业复工复产信息,监测企业运行情况,并结合其他经济数据综合展现全省制造业整体发展情况,为政府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参考,助力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经济运行分析大数据系统
● 主要成效
运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用电、出口、贷款等原始客观数据,经数据分析与模型挖掘,形成一套全新评价指标体系“广东省制造业大数据指数(MBI)”,成为全国首创。
1. 形成广东省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南方电网公司用电数据为基础,并且获得表征制造业运行的其它客观数据支持,在参考克强指数的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大指标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制造业运行特点,归集高速货运、海关商品进出口额、运营商工业园区人流、电力报装等数据,形成一套实时反映广东省制造业运行状态的广东省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
2. 建立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指数评价模型。使用企业用电、新增报装、工业园区高速货运等新型指标,在参数确定、权值计算、指数合成等方面建立适用大数据环境和广东省数据现状的指数评价模型。
3. 形成广东省制造业大数据指数(MBI)。选用各指标的增长率循环进行计算,按照标准的经济指数编制方法,经过理论准备、指标选择、收据收集、缺失数据处理、序列的季节调整、时差相关分析、信息量分析、回归模型分析、状态划分、指标临界值计算、预警指数计算、合成指数计算等步骤对构建的指数模型进行调整验证,形成一套能够实时反映广东省制造业运行状态并对其未来进行评估预警的经济指数。通过与实际运行情况比对,验证MBI能够很好地反映广东省制造业运行情况。
4. 建立经济大数据多维度挖掘分析工具。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手段,对广东全省、区域地市、行业、企业等各层面运行情况进行画像,实时监测预警广东制造业运行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情况。宏观上形成“广东制造业大数据指数”;中观上标识细分行业和地市行业两类预警信号;微观上精准发现企业个体异动情况,使MBI成为制造业运行监测预警和经济分析决策的重要工具。
广东省制造业地市-行业情况图
● 社会评价
(指数)就像一台X光机,实时透视我省制造业的健康状况,精准定位区域、行业、企业异动,及时监测预警。目前,这个指数已经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前负责人)
数字电网建设使数据逐步走出“本行”走向社会,助力新兴产业发展,为社会治理创造新资源、新工具。(中国电力网)
案例5:腾讯数字技术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 概述
2021年9月,北京市文物局与腾讯公司就“数字中轴”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达成合作,启动“数字中轴”项目建设,通过活化展示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中轴线申遗保护,营造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
● 实现方式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新文创等新技术,深挖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示文化遗产魅力,提升北京中轴线国际影响力,助推北京中轴线申遗,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主要以“北京中轴线数字展陈”“北京中轴线IP强化”“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指数”为建设重点,以“云上中轴”小程序为建设基础,向申遗专家及公众全面展现北京中轴线文化风貌,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中华文化遗产,帮助北京市申遗办实现中轴线文化遗产数字化、品牌化。
1. 北京中轴线数字展陈。以数字化与创意互动结合的形式,运用AI、VR、裸眼3D等数字技术,以线上数字展和线下沉浸式展览融合的方式,打造融合北京古都历史与现代城市景观的互动展项。
2. 北京中轴线IP强化。腾讯联合北京市文物局打造中轴线IP体系,创新开发一批中轴线IP文创产品与数字藏品。
3.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指数。通过关键数据指标、结果与趋势、重要案例汇编的形式,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综合呈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便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进驻北京调研时,准确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发展情况,同时也为北京中轴线相关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 社会评价
要使中轴线回归人的生活,让更多文创、文化活动在这里展开。(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
数字化手段,能够让文物活起来,更加吸引年轻公众,使中轴线申遗保护受到更多关注,让中轴线申遗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插上科技的翅膀。(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
中轴线显示出中国传统规划理念的持续声音,需要科技力量支撑。(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
案例6:沉浸式《画游千里江山》展览
● 概述
2021年8月,在《千里江山图3.0》数字艺术IP的基础上,全新升级的《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内地首展落地重庆,对国宝级文物进行了创新性开发和创造性诠释,深度展现中华文化瑰宝的底蕴与魅力。《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综合体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屏障,让观众领略“活灵活现”的千年山水画境。
“画游千里江山”沉浸式展览
● 实现方式
展览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与数字技术融合,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让长26米、高5米的“千里江山”长卷“动”起来。这是世界首个拥有实时分层渲染核心技术、时间变换系统的高清动态数字长卷,糅合了传统美术与数字科技。
1. 实时分层影像技术。“盛世长卷”展区用实时分层影像技术将《千里江山图》投影在一面全长30米的墙上,设计破晓、白昼、雨后、黄昏、月夜5种场景,让游客能够欣赏到《千里江山图》别样的美丽与气势磅礴。
2. 立体投影技术。“律动江山”展区用实时影像技术配合假山道具布局,呈现“立体”的“千里江山”,置身其中便仿佛真的在行走在“绵延千里”的山水之间。
“律动江山”展区
3. 交互式体验。“心相山水”展区是互动展项。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千里江山图》的山水进行移动、变化、再创造,然后签名、扫描二维码进行保存。
4. 融合重庆本土文化。“画游千里江山”结合展示重庆地域文化,比如动态的缆车、轻轨,让观众体会到重庆独特的“朋克”风格。
5. 专设特色文创展区。“宋潮有礼”是展馆文创专区,展出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创作品。致力于发掘与宋文化相关的美学、艺术、民俗等优质文化元素,与当代非遗技艺、国潮文化相结合,输出高品质文创产品。
● 社会评价
该展览用数字科技激活传统文化,在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基础上,融入重庆本土文化元素与数字科技互动项目,对国宝级文物进行了创新性开发与创造性诠释。(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兼故宫出版社总经理闫宏斌)
希望它能让华夏之美、国宝之美在重庆大放异彩。(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威)
-
附:2021内容科技应用典型案例
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案例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
● 概述
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天宫课堂”第一课地面主课堂中国科学技术馆现场
● 实现方式
1. 测控全面覆盖。在陆上测控站、中继卫星系统中,中国电科编织一条实现100%覆盖的测控通信网。遍布各个测控站点的统一测控系统,与架设在太空36000公里的中继卫星组网运行,在天与地之间打造一条宽带、高效、可靠的通信传输天路,提供天地之间的图像传输。
2. 通信实时交互。为适应载人空间站和神舟飞船任务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中国电科新建多套固定站、车载站和便携站,对卫星通信设备硬件软件进行升级改造,采用自主研制的大功率功放等设备,系统传输容量提升5至10倍,卫星通信传输能力大大提升。
3. 音视频高效编码压缩。中国电科研发的多种天地图像编解码终端,可适应载人空间站多舱、多场景天地图像传输要求,完成低速图像、高清图像及全景图片等各类图像信息的传输,为天地之间联通构建可视化平台。不仅地面上的孩子们可以看到“太空教师”的精彩表现,王亚平等航天员也可以通过空间站内的液晶屏幕,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 主要效果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这堂太空授课是对8年前“太空第一课”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天宫课堂”通过连线方式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将浩瀚宇宙带入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奥秘、增长载人航天知识。“太空第一课”面向世界直播,既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课,也是生动一堂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民教育课,展现了中国自信。
孩子们在观看“天宫课堂”
● 社会评价
“天宫课堂”第一课非常圆满、完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
中国空间站是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天宫”作为集科研创新之大成的平台,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孩子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是中国航天应有的态度。(新华每日电讯)
科学是一个国家走向远方的基石。“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更点燃强国梦想。更多青少年在仰望星空中,让梦想的种子在心中发芽,让科学精神得到发扬,他们必将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力量。(新疆日报)
案例2:延崇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管理
● 概述
延崇高速公路是连通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公路主通道。作为交通运输部智慧公路试点项目,延崇高速路进行了一系列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智慧公路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融入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目前在北斗卫星信号全覆盖和综合应用、全线桥隧智能检测全覆盖、车道精确定位、山区运营车路协同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延崇高速
● 实现方式
1. 全方位信息感知。综合利用摄像机、雷达、车辆特征识别单元、气象监测站等监测设备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交通运行状态、车辆状态、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四维仿真呈现。
延崇高速公路路边智能设备
2. 大数据分析处置。利用大数据云控平台高性能计算分析能力,实现交通事故、突发事件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现、跟踪、分析、处置全过程智能监控。
3. 北斗高精度定位。通过车载智能单元、路侧智能基站和公众服务平台、车道级高精度导航服务APP以及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实现安全、效率等两类、十三项应用场景的落地,为冬奥车辆提供更安全高效的交通保障。
● 社会评价
作为交通运输部智慧公路试点项目,延崇高速进行了一系列服务于冬奥会等的智慧公路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河北新闻网)
案例3:北京数字学校“空中课堂”
● 概述
北京数字学校是北京市教委为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精心打造的北京市网上虚拟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教育服务。北京数字学校“空中课堂”为北京地区中小学生提供线上学习服务,对各年级、各学科都有详细的课程设置,能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个性化在线学习需求。
北京数字学校首页
● 平台特点
1. 课程资源丰富。涵盖初高中所有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特级教师课”“名家大师课”“学科同步课”“知识点微课”“阶段复习课”“创新小实验”等8种类型。
“空中课堂”课程资源
2. 技术保障坚实。针对北京市140多万中小学生、10多万教师在线学习使用需求,北京数字学校网络平台对网站栏目进行分离,将虚拟服务器扩容到45台、互联网带宽扩展至5 Gbps,提升主站承载能力。利用互联网CDN技术对网站进行加速处理,协调政务云(北京移动)、北京云(歌华整合阿里云服务)共同保障,实现双路并行、互为备份、随时切换。
3. 提供多样教学服务。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云课堂”服务,提供微课平台、作业批阅与分析系统、在线答疑、知识图谱等系统和工具,支持教师做到线上线下教育优势互补、科学衔接、有序实施课程教学计划。
“空中课堂”搜索界面
● 主要效果
北京市各区教委和学校可利用“空中课堂”提供海量课程,辅助学校开设在线直播,指导学生开展全学科系统、自主学习。
● 社会评价
在这里,有疫情防治与健康生活的专家讲座,有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有生命成长与心理健康课程,还有家庭教育的交流,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报)
-
出品信息
出品
人民网
总策划
叶蓁蓁 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罗 华 人民网总编辑
总监制
唐维红 人民网监事会主席
撰写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