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能互聯網藍皮書:當前智慧醫療建設集成性和智能化存短板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寫的第一本智能互聯網藍皮書《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今日在京正式發布。其中,中日友好醫院發展辦副主任、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辦公室副主任楊學來,中日友好醫院發展辦主任科員尹琳撰寫的《2023年中國智慧醫療發展現狀與趨勢》一文,對當前中國智慧醫療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了分析。
文章認為,我國在輔助診療、大數據及信息平台建設、個體化藥學、智慧護理、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等智慧醫療典型應用場景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集成性不足,主要體現為基礎數據以業務功能維度分散在各業務系統中,標准不一致,傳輸不順暢,利用程度低﹔二是智能化不足,體現為患者信息缺乏智能化分類和標記,需要重構患者維度的新型診療數據模型,適應復雜多樣的智能化規則﹔三是運維和安全問題,體現為缺乏統一及時的運維管理工具、缺乏預防預警機制、缺乏日常問題的追溯管理、存在數據共享安全性和互聯網應用風險﹔四是數據共享難度高,跨院區協同和科研合作開展難。
文章表示,醫療機構在進行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智慧醫療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首先,要加強醫院信息平台建設,使分布在不同部門的不同信息系統由分散到整合再到嵌合融合,逐步解決信息孤島、信息煙囪問題,形成基於平台的整體統一的電子病歷信息系統。其次,積極發揮臨床診療決策支持功能,在電子病歷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在設計階段就將臨床路徑、臨床診療指南、技術規范和用藥指南等嵌入信息系統,主動提高臨床診療規范化水平。再次,厘清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管理過程中的邊界權責,完善數據開放共享支撐服務體系,制定標識賦碼、科學分類、風險分級、安全審查規則和數據安全管理責任制度。最后,加快建設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鼓勵醫療衛生機構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採集和存儲,加強應用支撐和運維技術保障,打通數據資源共享通道,推進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數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廖燦亮、孫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