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2024智能互聯網藍皮書發布會

2024智能互聯網藍皮書:人工智能發展對隱私和數據安全保護提出更高要求

2024年06月24日13:01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寫的第一本智能互聯網藍皮書《中國智能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今日在京正式發布。其中,上海杉達學院數字商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樹源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共同撰寫的《2023年隱私與數據安全保護:總結與展望》一文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從以“以模型為中心”轉向為“以數據為中心”。一方面,大模型訓練數據集規模持續增長﹔另一方面,高質量的數據成為大模型的迫切需求。當前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內容陳舊,隱私泄露、網絡攻擊、數據濫用等問題頻發,給個人隱私和各類數據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文章認為,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領域,隱私數據的大規模收集和處理可能會侵犯隱私權,同時增加數據被濫用的風險。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例,GPT-4等大模型的訓練需要天文級數據,“喂數據”和生成的全過程都可能產生侵權和數據泄漏等風險。數據安全風險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行業和領域接入人工智能生成式大語言模型,數據泄露和合規風險日益突出,作為生產要素的數據一旦泄露,將給企業、行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和聲譽損失。尤其是對於ChatGPT、雙子座(Gemini)等服務器在海外的模型,如果在使用過程中輸入敏感數據,可能引發數據跨境流動的安全問題,會帶來數據安全甚至國家安全威脅。

文章表示,科技發展和數字化進程令隱私權面臨威脅。數據濫用將侵犯公民權利。各國政府已認識到敏感數據及其濫用帶來的安全問題,並致力於加強監管。但以國家安全名義過度收集並濫用數據的潛在威脅尚未得到充分關注。政府未來需權衡科技創新與數據安全。數據收集與流動對科技創新及自動化至關重要,但未來政府將更難權衡數據應用帶來的創新優勢與隱私權損害。同時,隨著數據日益集中在部分私營企業手中,政府或將加速實施數據開放政策,這有利於推動廣泛創新,但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隱私泄露。(王京)

(責編:王京、劉志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