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2024智能互聯網藍皮書發布會

2024智能互聯網藍皮書:過度依賴AI將導致學術研究表面化和質量下降

2024年06月24日13:09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寫的第一本智能互聯網藍皮書《中國智能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今日在京正式發布。其中,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翁之顥等撰寫的《2023年人工智能語境下的學術生產與出版研究》一文指出,過度依賴AI進行學術生產可能會減弱研究人員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分析能力,忽視深入挖掘和驗証數據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學術研究的表面化和質量下降。

文章認為,隨著擁有巨量數據、更強算力和更科學訓練模型的ChatGPT加入內容生產領域,人工智能可以不再是輔助工具,而是能夠自主地進行文本生產,也徹底改變了學術生產與出版的底層邏輯。但與此同時,大模型訓練集的黑箱導致學術研究的透明度受到影響,人工智能創造的虛假內容與不存在的參考文獻也混雜在看似合理的知識假象當中,難以被察覺。人工智能技術的“雙刃劍”效應由此顯現,版權、可信度與質量等問題讓部分科研機構與出版商對人工智能輔助學術生產產生警惕。

文章提出,對學術生產與出版而言,從研究者到期刊編輯,從學術出版商到國家政策層面都亟需在協同當中形成技術的認知與使用規范,讓技術真正服務於產業,為我國的科研工作與傳播提供助推力。

第一,研究者本身應當養成正當使用智能技術參與學術生產的倫理與素養,確保在科研活動中遵守倫理標准。研究者不僅要能夠有效利用AI工具加速科研進程,更要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夠識別和糾正AI應用中可能出現的誤差和偏差,確保研究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第二,雖然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處理語法錯誤、排版格式等技術性工作,但編輯對內容的理解、價值判斷和文化敏感性等方面的貢獻不可替代。編輯應當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保持人類編輯不可替代的創造性思維和深度理解,確保學術出版物不僅在形式上完善,更在內容上豐富且具有啟發性。

第三,作為出版產業的重要主體,學術出版商對於人工智能使用范圍的規定直接影響著整個出版鏈上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情況。2023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聯合施普林格·自然、約翰威立國際出版集團發布《學術出版中AIGC使用邊界指南》,其中詳細闡釋了在各流程環節當中人工智能使用的指導規范與限制。與此同時,諸如知網、萬方等國內重要出版商也不斷嘗試著自身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試圖通過AI系統完善智能選題、智能寫作、智能查重等功能機制。

此外,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始終是產業發展必不可缺的力量。我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以及在學術領域的規范使用上,逐漸出台相關的政策以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的良性發展。在國家、編輯、出版社等多元主體的磋商與共同努力下,人機協作的全球新景觀勢必成為知識范式轉變以及科學進程當中的重要助力。(王京)

(責編:王京、劉志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