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

運河城市形象發展報告(全文)

人民網研究院
2023年03月17日17:00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重大決策部署,加強大運河文化傳播是其中重要內容。當前,如何進一步彰顯運河文化標識,講好運河城市故事,傳播運河城市發展形象,把運河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為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成為新時代運河城市的新課題。

本報告選取京杭運河自北而南流經的18個市區(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滄州市,山東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濟寧市、棗庄市,江蘇省徐州市、宿遷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杭州市)為研究對象,通過媒體報道、網民評論、專家智庫評價、海外傳播案例四個維度綜合分析運河城市形象,並提出運河城市形象發展建議,為推進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報告數據主要來源於各運河城市官方公開數據,主流媒體報道,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互聯網平台數據以及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人民建議”群眾留言數據。

研究顯示,北京通州、江蘇揚州等地區的城市(地區)與運河傳播關聯度較高,城市(地區)形象與大運河深度捆綁。運河城市暢通運河、修復生態、傳承文化、文旅融合、升級產業等成為媒體報道運河城市的主要形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優美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網紅打卡”地大運河文博單位以及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是網民討論運河城市的主要形象標簽﹔運河城市迎河航運集裝箱化“新風口”,正積極推動古運河重生繁榮城市“新產業”,塑造城市“新IP”,樹立聯系世界的“新典范”等專家評價形象突出。構筑國際傳播新媒體矩陣、打造運河城市對外交流合作平台等成為運河城市主要海外傳播方式。

報告建議,一是因地制宜打造具有辨識度的運河文化標識﹔二是城市IP打造進一步與運河文化產業相結合﹔三是多渠道推動大運河文化數字化傳播﹔四是講好運河故事,提升國際傳播效能﹔五是及時關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及“人民建議”關於運河的群眾留言問題。

一、從運河傳播關聯度看運河城市地區形象

從主流媒體報道數量看(選取主流媒體報刊為樣本分析),2022年6月至12月有關城市(地區)運河相關報道數量最多的是杭州,其次為揚州,第三為北京通州。

本報告將一定時期內涉運河的報刊報道數量佔整個城市(地區)報道數量的比例界定為“運河傳播關聯度”。數據顯示,北京通州運河傳播關聯度為23.1%,即每100篇關於北京通州的報刊報道,就有23篇提及大運河。滄州為16.6%、揚州為14.3%、宿遷為9.1%、濟寧為9%,顯示這些城市(地區)與大運河深度捆綁,運河成為這些城市(地區)的文化名片。

表1:2022年6月至12月個運河城市(地區)運河報道佔比

二、媒體報道中的運河城市形象

圖1:2021年以來媒體報道“運河+城市”高頻詞匯

(一)暢通運河,航段通航能力不斷提升

分析2021年以來(下同)主流媒體報道“運河城市”內容,“運河暢通”“通航能力提升”“全線通水”等成為報道關鍵詞。

近年來,各運河城市不斷改善大運河河道水系資源條件,恢復大運河生機活力。2022年上半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裡通航、大運河揚州段實現二級航道改造等消息引發媒體廣泛報道。“截至目前,127.5公裡長的大運河揚州段均已實現二級航道改造,通航能力大幅提升,可滿足2000噸級船舶全天候通航,年運輸量4.22億噸”(揚州日報《揚州扛起“讓古運河重生”的重大使命》),“目前,集中補水任務已完成,8.4億立方米的補水量,階段性實現了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從斷流到全線有水、有流動的水的轉變”(經濟日報《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意義何在》)等報道引發關注。大運河全線水流貫通,各城市段通航能力不斷提升的形象日漸突出。

(二)修復生態,沿岸環境治理穩步推進

“水系治理”“生態修復”“濕地公園”“綠色生態廊道”“揚州生態文化公園”“大運河通州森林公園”等成為媒體報道運河城市的高頻詞匯。

近年來,各運河城市將大運河生態修復與保護擺在突出的位置,積極推動大運河綠色生態廊道基本建設,將大運河建設成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通過加強環境聯合執法、關停並轉“散亂污”企業、規劃建設運河生態公園等舉措,推動大運河生態環境日益向好。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北京大運河通州森林公園、河北滄州運河人工公園等優美景色與良好生態環境屢見媒體報道。例如,“這幾年,揚州市利用原有運河濕地資源,建設3800畝的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搬遷企業、拆除碼頭、清理違建,實施水系疏浚、駁岸改造、濕地修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日報《提升水質、調整產業、疏浚水系,江蘇揚州——古運河 新生機》),“北京市通州區通過拓寬清淤、生態重構、水質監測等措施,讓北運河逐漸從一條排水河變成生態河,大量水鳥於此棲息聚集”(新華網《碧水湯湯潤兩岸——大運河再現新生機》),“2002年,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正式啟動,對運河水質、橋梁、古建筑等全面改造提升。近年來,河長制的推進,有效督導落實管理和保護責任,也保障了運河水環境質量長效穩定提升”(人民日報《千年古運河 時代新活力(美麗中國)》)等。大運河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運河沿線山水秀麗的形象躍然紙上。

(三)傳承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有序展開

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是媒體報道運河城市的主要話題之一。

近年來,《關於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決定》、《大運河揚州段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辦法》、《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滄州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若干規定》等陸續出台的法律法規,強化運河文化遺產法律保護。據媒體報道,“揚州從單純對運河本身的保護,拓展為大運河兩岸的歷史街區、古鎮、古村的保護。目前,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運河大劇院建成運營”(中國新聞周刊《古運河重生,揚州做對了什麼?》),“江蘇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古運河穿越而過。無錫將核心區域的大部分建筑都以保護性修復為主,體現著運河古建特有的歷史價值”(人民日報《答好保護與發展的時代課題》),“近年來,杭州本著‘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原則,對運河沿岸三大歷史街區進行保護性修繕,並在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基礎上積極發展文旅產業”(人民日報《擦亮城市文化的“運河名片”》)等。運河城市多層面、多角度對運河遺產資源進行保護與傳承的形象不斷強化。

(四)文旅融合,運河文化標識廣泛傳播

2021年以來,媒體對運河城市打造大運河文化旅游帶的話題進行了重點關注和報道。運河城市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推出主題精品旅游線路等成為報道重點。

例如,河北滄州在2019年提出,要緊抓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機遇,打造大運河文化旅游帶。包括建設高品質的濱河休閑帶和運河風情走廊,塑造大運河樞紐城市形象等。2022年山東德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為指引,提高文化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打響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品牌,讓“大德之州、好運之河”成為城市新名片。2022年,江蘇揚州先后發布“運河十二景”名單、“向往揚州”2022網紅打卡地運河遺產點榜單等,獲得媒體廣泛關注。運河城市積極通過文旅融合推進大運河文化旅游帶建設,打造運河城市文化標識的形象得到廣泛傳播。

(五)升級產業,區域經濟民生不斷發展

運河城市依托運河優勢,推動運河區域產業升級與經濟社會發展也是媒體重點關注的領域。

當前,大運河正給兩岸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北京通州建設運河商務區,揚州在運河邊發展文旅及科創產業,嘉興、濟寧、棗庄、無錫等大力發展大運河航運業,杭州拱墅區打造大運河數智未來城等話題頻繁被媒體報道。例如,“從2014年開始,揚州開始對古運河進行河道疏浚、駁岸改造。運河邊上一批批高污染企業或內遷至相應工業園,或搬離揚州。之后,揚州著力發展低污染、高淨值的新興產業。目前揚州已形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新型電力裝備等3個千億級集群,軟件和電子信息產業、高端紡織和服裝等2個五百億級集群”(中國新聞周刊《古運河重生,揚州做對了什麼?》),“浙江省嘉興市依托運河優勢大力發展航運業,2021年,內河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7.94萬標箱”(新華社《碧水湯湯潤兩岸——大運河再現新生機》),“拱墅區正在擘畫一張22平方公裡大運河數智未來城的發展藍圖,順豐創新中心、奇虎360、58同城、招商蛇口等一大批數字經濟領軍企業已經落地,加快打造聯通城西科創大走廊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產業新增長極”(每日商報《錨定“1+4”產業主賽道 打造大運河“四大群落”拱墅區高水平打造時尚之都數字新城運河明珠》)等。運河城市積極促進沿線產業布局優化,兩岸民生福祉不斷增進,運河經濟快速發展的形象深入人心。

三、網民眼中的運河城市形象

通過“運河城市”主要微博話題、熱門微博、熱門微信公號文章的內容分析、關鍵詞分析,能夠了解運河城市在網民眼中的形象。

圖2:2021年以來社交媒體中網民評價“運河城市”的高頻詞匯

(一)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網紅城市”

隨著社交網絡、短視頻的興起,不少運河城市成功“出圈”,成為網民討論度及喜愛度“雙高”的“網紅城市”。

《21世紀經濟報道》等發布的《中國潮經濟·2021網紅城市百強榜》顯示,在2021網紅城市百強榜中,大運河18個城市中有12個進入榜單。其中北京、杭州排名第二、第三。蘇州、無錫、天津排名第10至20名之間。常州、揚州、嘉興、徐州排名第20至50名之間。縱觀整個網紅城市百強榜單,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豐富“潮生活”的城市,在文旅融合的帶動下更容易脫穎而出。這也是榜單中運河沿線城市整體排名靠前的原因,這些城市多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古都、名城,且休閑娛樂產業較為發達。

以“運河城市”為關鍵詞的閱讀量較高的微信公號文章中,內容多為介紹大運河及運河城市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及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如無錫“古運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末”,揚州“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邗溝”,聊城“漕挽之咽喉”等。再以揚州為例,在短視頻平台“抖音”上,“#揚州”話題播放量達126.7億次,熱門視頻內容多與揚州傳統美食、揚州休閑、三灣景區大運河非遺文化園、大運河博物館、瘦西湖等文旅休閑內容相關。此外,揚州的廣陵琴派、雕版印刷技藝、剪紙等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土文化相關內容播放量也較高。運河城市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形象成為網民的普遍認知。

表2:運河城市在2021網紅城市百強榜中的排名

表3:微信公號“運河+城市”閱讀量較高的自媒體文章

(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風韻秀美”

分析在“微博”平台提及“大運河”點贊最多的網民博文,內容多為網民拍攝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自然風光及美景推薦,評價關鍵詞多為“草長鶯飛、楊柳拂堤”“美如畫”“高顏值”“種草”(網絡流行語 推薦之意)“打卡”等。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已經成為各運河城市的形象符號。

例如,有網民編發微博稱贊揚州三灣運河濕地公園“凌波橋、剪影橋與景區風景融為一體”“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為游客帶來水、運、詩、畫的運河美好體驗”,點贊數超2000次。有網民編發微博表示北京通州運河森林公園“兩岸風景如畫景致眾多”,“風吹半夏綠蔭叢生,像宮崎駿的世界”“讓你瞬間走進夢幻的童話世界”,點贊超3000次。有網民編發微博表示蘇州市運河公園“大運河生生不息,靜靜流淌”,“是一幅流動的江南絢麗畫卷”,點贊數超1000次。有網民編發博文稱贊杭州運河文化公園、運河中央公園和大運河亞運公園“流光溢彩夜未央”“夜景美如畫”,獲得不少網民認同。

(三)大運河文博單位是熱門“打卡地”

當前,大運河文化傳承地之一的文博館成為網民新的“打卡地”,以“運河+城市”為關鍵詞點贊數較高的微博均提及大運河文博館、圖書館等文博單位。揚州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杭州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淮北的隋唐運河博物館、北京通州的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蘇州大運河遺產展示館等,被網民強烈推薦游覽。

比如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被網民評價為“重現古運河勝景”“揚州當前最火爆的網紅打卡地”“江蘇文旅消費人氣打卡地”,不少網民發文表示它“既像藝術展,又像科技館”“既可以領略揚州水鄉的繁華景觀,還可沉浸式領略揚州古代盛景”“看完感覺很震撼、很壯觀”“強烈推薦,真的很值”。統計顯示,2021年以來提及“揚州+運河”點贊最高的10條網民個人微博中,有7條提及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博物館等文博單位作為運河城市新地標的形象日益突出,不斷吸引網民慕名前來“打卡”。

(四)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搭建“朋友圈”

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的影響力在中國與世界范圍與日俱增,獲評 “以運河為媒、以文化為魂,搭建運河城市‘朋友圈’”。揚州市是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總部所在地,也是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的永久舉辦地。在“運河城市”相關的微博熱門話題中,#2018世界運河城市論壇#、#wcco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的閱讀量均超過1億次,顯示出網民對世界運河城市文化交流及合作發展的關注。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成為聯通世界的文化紐帶與友誼橋梁的形象不斷突出。

表4:“運河城市”相關熱點微博話題

四、專家智庫評價分析

(一)運河城市迎內河集裝箱化“新風口”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據公開資料顯示,京杭大運河僅靠山東微山湖以南到杭州約800公裡河段的運量,就成為全世界貨運量第四位的河道,僅比第三位的美國密西西比河略低,比歐洲最大的航運河流萊茵河多1億噸左右。不少專家認為,大運河已經通航的河段正迎來航運的新風口——內河航運集裝箱化。河海大學物流與綠色發展研究所所長封學軍認為,集裝箱內河運輸綜合成本僅相當於公路運輸的三分之一。隨著線路的固定,越來越多貨運需求將選擇集裝箱水運。最近幾年,以京杭大運河為骨干的內河網絡集裝箱化,會迎來非常快速的發展。

據公開報道,2022年上半年晶澳、邁安德、誠德等主要的外銷企業陸續選擇揚州港出運,開展“陸改水”業務,已促成1.2萬多集裝箱回流揚州港。2022年上半年,無錫的大運河集裝箱口岸——新安口岸水路集裝箱運量同比增長32.5%,5月份更是同比猛增118.92%。蘇北運河2022年貨物運量3.39億噸,同比增長4.2%。山東濟寧港2022年港貨物吞吐量完成5843.5萬噸,同比增長27%;集裝箱吞吐量完成5.85萬標箱,同比增長106%。蘇州2022年內河集裝箱運輸完成14.15萬標箱,同比增長35.57%。

(二)古運河重生成為打造城市IP“新契機”

當前,一些運河城市相對而言缺少獨特標示性與辨識度的城市形象符號,網絡知名度相對偏低。不過,專家普遍認為,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為國家戰略實施,重生的古運河將成為運河城市打造城市IP、提升城市形象及知名度的新契機。

(三)大運河滋養城市經濟“新產業”

大運河通江達海,聯通南北,有利於暢通物流鏈產業,降低新興產業成本。不少專家建議依托運河優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競爭力。如揚州廣陵區文峰街道將傳統老工業基地的工業實體從運河區域轉移出去,積極發展總部研發、區域性工業設計、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產業。杭州拱墅發展智慧網谷小鎮,實現從老工業倉儲基地到數字經濟新興產業集聚地的華麗轉型。此外,大運河積澱著豐厚的文化遺產,專家建議進一步深入挖掘運河文化價值內涵,補齊文化旅游配套服務,打造以歷史街區、文化園區、博物館群落、夜游夜經濟等為重點的核心文旅產業。

(四)運河助力打造聯系世界“新典范”

大運河既是我國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其作為標志性符號的影響力已超越了地域與國界,是運河城市聯系世界的重要紐帶。2022年,揚州舉辦“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蘇州舉辦“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大運河紐帶作用日漸凸顯。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外籍專家拉斐爾·澤爾貝托建議,把大運河做成一個典范,為國際合作做表率,就像中國人民在大運河沿線做的這樣,實現共同聯合、共同交流,大家必須要持開放態度,把文化多樣性視為一個優勢而非劣勢,並且通過交流與合作,解決世界各地共同的問題,進一步取得共同的發展。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雲翱也建議,可以通過旅游、互聯網、跨國展覽、國際學術交流、友好城市互動等方式講好故事,通過“運河”這個世界共有的文化符號講述運河與人類命運的故事,讓大運河文化在推動國際合作和民心相通中發揮作用。

五、海外傳播方式及案例分析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大運河文化對外傳播不僅可以拓寬中國文化交流面,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也可以進一步提升運河城市海外美譽度與影響力,助力運河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各運河城市不斷加強大運河文化對外傳播,取得了良好成效。當前大運河文化海外傳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構筑國際傳播新媒體矩陣

近年來,不少運河城市積極打造覆蓋范圍廣泛的國際傳播新媒體矩陣。以揚州為例,2020年9月,其海外新媒體矩陣“Find China in Yangzhou(在揚州感知中國)”在臉書(Facebook)、照片牆(Instagram)、油管(YouTube)等三大境外社交媒體平台同時上線。“Find China in Yangzhou(在揚州感知中國)”,結合國外受眾的信息需求及思維習慣,精准傳播“揚州好聲音”,講述“揚州發展的精彩故事”,助力揚州經濟、文化的宣介與發展。

截至2022年12月,“Find China in Yangzhou(在揚州感知中國)”頁面信息閱讀量超1200萬人次,已形成一定影響力。共發布41個視頻,平均2條/月,內容涵蓋揚州景點、美食、非遺文化、民俗、當地生活方式等,獲得不少海外網民關注。2021年發布的《Yangzhou fried rice》視頻,僅在油管(YouTube)上的播放量就超過4.7萬次。近期發布的視頻《Dazzling light show at Yangzhou's Slender West Lake》《A tour back to ancient Dragon Boat Festival》,觀看量均超1萬次。2021年11月,揚州國際傳播新媒體矩陣入選2021年江蘇省中華文化走出去重點項目。

2022年1月,為進一步提升揚州國際傳播力,揚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聯合相關機構共同打造“揚州是個好地方(Gorgeous Yangzhou)”賬號矩陣。“揚州是個好地方(Gorgeous Yangzhou)”覆蓋面延伸至推特(Twitter)平台,實現了海外主要社交媒體全覆蓋。

(二)以歌舞劇等藝術形式傳播大運河文化

近年來,江蘇打造呈現大運河開鑿歷史的歌劇《運之河》,赴歐洲巡演,入選“全國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杭州歌劇舞劇院聯合國內外力量創作排演了舞蹈劇《遇見大運河》,先后在法國、德國、埃及、希臘、俄羅斯等國演出,並在當地取得了巨大反響。

2021年9月,江蘇省演藝集團交響樂團攜手天津、浙江、北京、河南、山東、安徽等地交響樂團,在第三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開幕式上,演出千人交響合唱《大運河》,將大運河江蘇段數千年的風土人情、民俗風物娓娓道來,生動勾勒出大運河獨特的人文風貌。在現代交響樂中,《大運河》巧妙融入了江蘇民歌《拔根蘆柴花》《茉莉花》以及蘇州評彈等運河沿線地區和城市的民族音樂元素,實現了“中西合璧”。

(三)打造對外交流合作平台

全球100多個國家分布有1100多條運河。近年來,我國各大運河城市積極強化與國際運河城市、運河古鎮、友好城市等交流合作,構建多種形式的國際運河對話交流平台。例如,杭州創辦大運河國際鋼琴藝術節,江蘇省舉辦世界運河古鎮合作大會與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等。

此外,不少運河城市組織以大運河為主題的中外媒體行、中外媒體攝影採風行等活動,用鏡頭和文字展示大運河建設成果。

六、運河城市形象發展相關建議

(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辨識度的運河文化標識

當前,不少運河城市都提出要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提升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整體水平。從已建成的項目看,運河城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多打“文旅牌”,仿古街道、仿古建筑較多,文旅博物館、藝術館也不在少數。運河城市要想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還需在“辨識度”方面下功夫,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尋求各自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亮點與代表性名片,因地制宜謀發展,避免“同質化”現象。

表5:近年來部分城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項目

(二)城市IP打造進一步與運河文化產業相結合

運河城市知名度與美譽度的進一步提升,“讓古運河重生”,須依托強大的運河文化產業,推動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前,各大運河城市均積極推動以大運河為主題的文旅融合發展。建議搭建更加堅實有力的文化產業投資運營平台,打造和提供運河主題的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促進運河文化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提檔升級。例如,揚州於2020年12月成立運河文化投資集團,積極發展運河文化產業,當前正積極探索更大眾層面的淮揚菜、創作揚州玉雕文創產品、斫琴產業等。

(三)多渠道推動大運河文化數字化傳播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5G、虛擬現實等新技術不斷發展,傳播新應用、新業態不斷涌現,為運河文化傳播推廣帶來了新的機遇。建議一是打造線上展示平台。包括推出大運河文化數字體驗展、雲直播、VR展、雲演藝、雲劇場等多種模式。二是進一步創作利於數字傳播的運河城市文化產品,包括網絡劇、電競動漫、數字影視等。2021年,為了更好將傳統歌劇藝術與新媒體技術相融合,江蘇自主完成拍攝制作4K歌劇電影《運之河》,用現代電影科技將歌劇搬上大銀幕。三是利用“網民打卡”打造網紅景點、擴大文旅傳播。通過短視頻、網絡直播、在線音頻等手段,吸引網民前來參觀體驗,並主動參與傳播。如在2022年小年當天,由人民視頻發起的人民拍客行——“大運河上過小年”,邀請30位人民拍客前往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帶領拍客重走千年文化古路,探索古代與現代的文化碰撞,通過高質量視頻作品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展示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古今風採。活動重點打造話題#拍客行#、#人民拍客與大運河的兔然邂逅#,整體總閱讀量超1100萬,總曝光量超3500萬,視頻總播放量近50萬次。

(四)講好運河故事,提升國際傳播力

當前,在海外最大社交平台“推特(Twitter)”檢索2021年以來“Grand Canal”相關推文,喜愛數最多的主要為威尼斯運河及都柏林大運河。在海外最大視頻平台“油管(YouTube)”上檢索2022年以來“Grand Canal”相關視頻,播放量前五的均為威尼斯運河。中國京杭大運河相關視頻排名第7及第8,分別為來自“星球研究所”的《京杭大運河,2500年不停歇》以及江蘇官方文旅賬號“Visit Jiangsu”的《Third Grand Canal Culture and Tourism Expo Exhibition》(第三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視頻。

當前,國際社交媒體和網絡媒體已超越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成為游客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建議運河城市針對重點網絡平台進一步建設海外傳播陣地。同時強化與專業機構的合作,提高海外信息傳播效能。鼓勵高校與國外運河城市高校開展國際運河領域的合作研究、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廣泛組織中外媒體開展大運河之旅等活動,構建多種形式的國際運河對話交流平台,打造運河文化對外傳播品牌和標識性符號。

(五)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及“人民建議”群眾建議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及“人民建議”一年以來關於“運河城市”的留言數據顯示,網民主要關注以下四方面問題。

一是建議加強大運河部分河段環境整治工作。有網民提到,大運河部分河段環境“臟亂差”,疑似存在無証經營的碼頭,希望政府加強治理。二是進一步推動大運河沿岸區域文旅發展。有網民表示,大運河全長約1794公裡,除了運河城市重點建設的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運河文化公園等區域外,還有許多沿河區域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如天津水西庄、滄州青縣老南街、老北街、堤頂路等,建議加強生態修復及文旅開發。三是完善大運河規劃。有網民提到,一些城市在大運河地區規劃建設殯儀服務總站、墓地等,與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精神不符,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劃。四是關注運河小鎮等文旅項目風險問題。有網民反映,個別運河城市的運河小鎮等文旅項目資金運作出現困難,工程建設進度緩慢,存在爛尾風險。

 

策劃:唐維紅      監制:唐勝宏、劉志華      主筆:廖燦亮

 

(責編:王媛媛、劉志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