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

發揮智媒力量

以縣級融媒體數據化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董鴻英
2023年02月08日09:00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深度媒介化的社會正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縣級融媒體在發揮媒介傳統功能的同時,以其本地性、交互性和協同性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平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縣級融媒體作為距離基層群眾最近的新型主流媒體,通過構建“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聚集海量用戶並建立用戶黏性,實現渠道下沉和資源整合,日益成為基層治理中的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與社區信息樞紐。創新中的縣級融媒體積極實踐智能化媒體、數據化思維,深刻把握融媒體傳播中的數據生成機制與運行邏輯,從而進一步鞏固壯大主流媒體平台的綜合優勢,對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發揮協同作用,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智媒”力量。

數據新聞,構建社情監測的可視“界面”

河南項城,一個位於我國中原地區的農業縣級市。這裡走出了中宣部縣級融媒體建設的“五大樣本”之一——項城市融媒體中心。該中心指揮大廳的大屏上,晝夜滾動著熱點輿情、傳播數據、民情公意、記者位置等實時信息。這些信息的背后,是關聯120萬項城群眾的數據採集和新聞生產系統,其中聚合了縣域“視、播、報、網、端、微”媒體矩陣的后台數據。以“數”為“據”,新聞從數據中來,事實由數據支撐,內容循數據分發,縣級融媒強化了與群眾的連接,重塑了記者編輯的選題制作流程和評價體系。數據思維帶來基層媒體新聞生產觀念的更新,以開放平台吸引廣大民眾參與信息生產傳播,發揚了我們黨“開門辦報”的優良傳統,拓展了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群眾路線”。

傳統新聞善於關照典型個案,見微知著﹔而數據新聞則長於分析海量信息,全景呈現。數據新聞對社情民意的宏觀動態反映,有助於媒體當好社會輿情的“晴雨表”“瞭望塔”和“安全閥”。 “數據化”的新聞生產與“本土化”的新聞理念相結合,極大增進了縣級融媒體確立社會認同、通達社情民意、調適社會心理、促進社會和諧的治理功能。媒介化社會的信息環境,對科學優化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縣級融媒體作為最貼近群眾的傳播和治理平台,進行新聞數據化革新,構建輿情可視化“界面”,對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感知,筑強基層治理的智慧“平台”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民情感知是基層治理的“前哨”。縣級融媒體在民情感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黨委政府推進基層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來,一些縣級融媒體憑借自身的新媒體技術優勢,成為基層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的“前沿陣地”。縣級融媒體著力強化數據感知,或是積極構建縣、鄉、村、組“四級網絡”,將基層社情信息匯聚成基層干部手中的“移動檔案”﹔或基於地理社區與網絡社區的有機結合,對老舊小區、貧困村落等進行信息化改造,接通數字端口、架設視頻探頭、安裝智能門禁,實現基層黨建、鄰裡互助、治安呼救、疫情防控等信息的整合﹔或是開發扶貧大數據、環保大數據、古建古木等大數據平台,便利基層政府高效開展精准扶貧、環境治理、規劃管理等工作。

縣級融媒體深耕本土,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生存策略,成為基層治理中感知社情民意的“神經末梢”,政策通達基層群眾的“毛細血管”。縣域融媒上連天線、中通各界,下接地氣,通過系統地組織信息公開、民意表達、政府回應、民主協商工作,可以有意識地匯集和沉澱結構化數據,有效提升基層治理中多元主體間的關系黏度與信息交互成果。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在縣級融媒體中的大量運用,進一步增進了其數據感知能力,順應了國家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大趨勢,筑牢了基層治理的基石。

數據共享,便捷政務服務的綜合“入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在基層治理中,對群眾的引導和服務涉及諸多領域,由於不少行業部門之間“數據壁壘”尚存,利用縣級融媒體推動數據共享,便捷基層公共服務的綜合入口,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媒介突破口。縣級融媒體在自有平台上積極提供社會公用事業和生活服務功能菜單,打造域內政務服務“一站通”,整合當地職能部門和鄉鎮服務大廳端口,匯聚生活繳費、票務出行、網上挂號等本地生活服務項目,為百姓創造“掌上便利”,惠民舉措充分體現了主流媒體的社會服務價值。

發展縣級融媒體的服務功能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要求相一致,即縣級融媒體應當以新聞凝聚共識,以服務集聚用戶,通過服務群眾來組織群眾,寓引導於服務之中,構建開放平台,形成強大的社會連接能力。在提升服務價值的過程中,縣級融媒體有動力打通信息壁壘,推動數據共享,改變了過去基層政府部門間信息條塊分割的狀態,確立起“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自身成為域內政務服務的綜合“入口”。

數據算法,賦能社會協同的信息“樞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將“社會管理”修改為“社會治理”。“管理”強調政府主導、分級統攝,而“治理”依托多元主體、協同共治。從治理實踐來看,發達的信息網絡和自組織的社會協同是多元共治的基礎設施。因此,信息處理的效能,決定了社會協同的效能﹔信息溝通的精細度,決定了社會治理的精細度。以數據化思維推進縣級融媒體建設,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實現用數據為受眾“畫像”,通過智能推薦算法驅動數據的精准匹配,在內容分發上實現“千人千面”,使內容的生產與傳播更加個性化、更具針對性,提升信息服務的精細度和有效性,進而重塑基層治理體系中的信息運行流程並大幅優化基層治理生態。

縣級融媒體的數據化建設不僅僅是一個傳播命題,更是一個治理命題。它本質上是一個新聞媒體向社會治理平台進化的過程。媒體從過去的新聞報道者、內容生產者、廣告經營者轉向社會協同的組織者,擴展為“樞紐式”信息平台,更加深入地嵌入到經濟、社會和文化運行的治理體系中。加快縣級融媒體的數據化建設,從“界面、平台、入口、樞紐”融合發力,讓數據智能真正成為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的“技術密碼”,打造開放共享、多元共治的重要平台,必將為提升社會協同的治理效能,促進社會共識的形成,貢獻更多新時代“智媒力量”。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

(責編:王媛媛、唐勝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