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論策:刷新“人口紅利”內涵 培育積極老齡觀
——“挖掘長壽紅利 應對老齡化挑戰”系列研討之一
近日,人民網研究院召開“挖掘長壽紅利 應對老齡化挑戰”系列研討會,圍繞我國“長壽紅利”主要表現、挖掘“長壽紅利”面臨的瓶頸與問題、進一步挖掘“長壽紅利”的建議等話題展開討論。來自相關主管部門、協會、智庫機構、高校和相關企業的代表參加研討。
一、研討挖掘“長壽紅利”意義重大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佔總人口比重為18.70%,相比2010年第六次普查上升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91億,佔總人口的13.5%。
從統計數據看,人口老齡化將是我國今后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在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確定為國家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健全嬰幼兒發展政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等舉措,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印發。文件從八個部分對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推進老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相關方針政策法規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當前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及老齡工作的高度重視,凸顯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高度戰略自覺和戰略主動。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研究院院長唐維紅在研討會發言中指出,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長壽紅利”。“長壽紅利”的合理挖掘,有利於增加勞動力供給,助力擴大內需,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能。努力挖掘“長壽紅利”,對於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大意義。這也是人民網研究院舉辦此次系列研討會的初衷。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進一步挖掘“長壽紅利”、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值得深入探討。
中國老齡協會信息中心總工程師李強表示,2021年是我國老齡工作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10月,在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10月14日,全國老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印發。此次研討會召開恰逢其時,對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新表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個十五年”時期(黨的十九大確定,從2021年到2050年的30年將分為“兩個十五年”安排),少子化、長壽化、老齡化“三化並存”是人口基本國情,人口與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人口數量增長過快轉變為人口結構老齡化加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挑戰加劇,但是機會猶存。關鍵是創新思維,認識新機會、發掘新機遇。針對長壽化與老齡化的新趨勢,需要重點關注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提高老年人社會參與,挖掘“長壽紅利”。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趙忠認為,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面臨許多挑戰。一是速度快。我國最近十年時間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了1953到2010年50多年的時間。二是區域不平衡。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內陸地區由於人口流動原因,老齡化程度更高,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更缺乏,需要國家統籌規劃。趙忠表示,過去輿論主要關注老齡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負擔和挑戰,但從另一角度看,還可以挖掘“長壽紅利”帶來的機遇。
與會專家表示,挖掘“長壽紅利”標志著應對人口老齡化觀念的變化,包括頂層設計、政策傾向、制度安排等轉變。
北京大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所副所長金錦萍表示,“長壽紅利”刷新了“人口紅利”的內涵,是“積極老齡化”觀念的體現。即便人口的年齡結構發生變化,老齡社會到來,但是老年人不僅不是社會的負擔,而且將帶來“人口紅利”,意味著以單一年齡標准粗放判斷是否存在“人口紅利”的標准以及相關政策法規都需要修正。
二、“長壽紅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作用
與會專家認為,老年群體的預期壽命、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研討老齡化社會“長壽紅利”的基本前提。
(一)預期壽命延長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7.3歲,比2015年提高0.96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國家衛健委2019年數據)。江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彭青雲援引數據表示,預計在2035-2040年,我國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0歲,2045-2050年將達到82歲(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數據)。
(二)低齡老齡人口數量龐大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李晶表示,從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我國60-69歲低齡老年人口佔到總老年人口一半以上,近1.5億的老年人是低齡的,蘊藏著巨大的老年“人口紅利”。
原新表示,當前我國“人口紅利”並未消失,而且將迎來第二次“人口紅利”。第一次“人口紅利”指國家勞動力數量佔優勢,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利的人口條件。第二次人口紅利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潛在人力資源。如果退休年齡延長到65歲,將逐漸釋放至少1個億勞動力人口,同時減少等量的老年人口,到2050年,15-64歲勞動力人口會增加到8億人以上,規模依然龐大。
(三)教育水平與專業技能水平顯著提高
原新表示,當前60-69歲的老年隻有11%是受過高中以上教育,但24%的40-49歲中年人受過高中教育,57%的20-29歲年輕人受過高中以上教育(數據來源: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今天的老人”和“明天的老人”,受教育狀況不可同日而語。
彭青雲援引數據表示,當前,19%的中國老年人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管理經驗,他們更可能成為這個社會的“長壽紅利”。
與會專家認為,合理挖掘“長壽紅利”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衛健委老齡司綜合處處長張曉斌表示,隨著我國預期壽命不斷延長,挖掘“長壽紅利”對經濟社會發展至少有兩大重要作用。一是人力資源的開發。人力資源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我國擁有2.64億數量的老年人口,許多老年人在去世之前各項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基本完好並保持穩定。二是“銀發經濟”的發展。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等物質需求與精神文化消費將不斷增強,將在國內形成龐大的市場消費群體。
彭青雲認為,挖掘“長壽紅利”除了能得到老年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收益外,還包括健康的收益。即通過生物醫療技術以及社會組織的運營促進老年人保持健康,提高老年創造社會資源的能力,減輕老齡化帶來的醫療、養老等負擔,創造經濟收益。
三、挖掘“長壽紅利”面臨的瓶頸
(一)健康狀況有待提升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建業援引官方數據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7.3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隻有68.7歲(截至2018年底),中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制約了“長壽紅利”的進一步挖掘。
王建業提到,當前我國老年人健康宣教傳播手段較少,老年病的預防體系不完善,老年人不健康生活方式仍普遍存在。老年人超重率達41.6%(中國數據研究中心綠瘦國民體重管理研究院 2016年數據),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人(衛健委 2018年數據)。
彭青雲表示,目前我國城市低齡老年人口健康預期壽命佔比隻有80%(數據來源:吳炳義等.中國老年人口健康預期壽命的社會分層分析[J]),20%左右的城市低齡老年人“帶病生存”,需要社會照顧。
(二)勞動參與率有待提升
開發老年人力資源不僅需要企業願意雇佣年長的員工,還需要年長的員工願意從事現有的工作。彭青雲援引“CLASS2018”數據表示,中國老年人口勞動參與率較低,男性不到28%,女性不到22%,值得關注。
金錦萍認為,我國退休與養老金制度設計、老齡人口的技能無法適應市場需求、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基本勞動保障和勞動者保護措施不充分等因素共同制約了老齡人口勞動參與率。
(三)技能和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與會專家認為,當前我國教育水平較低、專業技能較為缺乏的老年人數量較多,挖掘“長壽紅利”也應重點關注這部分人群。
李強認為,在老齡人力資源開發方面,一些教育水平較高的老年人口,如退休的醫生、會計、律師、教師等都還在繼續工作,但更多數量的文化水平較低、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的老年人退休之后如何參與社會再就業,下一步需要重點關注。
(四)商品服務供給有待提升
金錦萍認為,當前我國老年產業結構有待調整,老年商品和服務供給有待提升。傳統的老年產業能滿足老年人基本生存需要,但是新型老年產業,包括老年旅游、老年娛樂、藝術教育、老年人大學、新型養老等供不應求,老年醫護人員嚴重不足。
(五)數字壁壘有待破除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四玲提出,在數字化的時代,針對老年人的數字服務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避免將所有公共服務都數字化,導致線下服務缺乏。應該允許對老年人提供與線上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實現對老年人的“數字包容”。二是要避免數字產品設計僅針對老年人提供服務,導致老年人成為孤立的小社群。這實際上對老年人的健康、心理與心智都是不友好的。
四、完善相關制度安排助力釋放“長壽紅利”
專家表示,下一步要重點培育積極老齡觀,從國家戰略高度建立人口、社會、經濟、就業政策相互銜接協同的政策體系來促進釋放“長壽紅利”。
王建業建議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普及健康管理。通過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復和心理知識進社區等活動,引導老齡人口掌握健康知識,主動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
此外,針對社會整體的思想觀念變化和年齡歧視問題,以及老年人退休政策、養老金政策、就業保障政策、老年教育體系等問題,與會專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相關報道:
金台論策:加大正向激勵 促進老齡人力資源開發 ——“挖掘長壽紅利 應對老齡化挑戰”系列研討之二
金台論策:加強政策支持 統籌推動老齡產業發展 ——“挖掘長壽紅利 應對老齡化挑戰”系列研討之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