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眼觀六路

金台論策:深入推進體教融合應找准突破口

人民網研究院
2020年10月15日11:13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孩子們跑起來”,“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體育鍛煉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城市孩子的體育鍛煉要搞上去”。9月24日,人民日報發布報道《讓孩子們跑起來》,以“微鏡頭”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對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指示,引發熱烈反響。

10月10日,人民網研究院在京舉辦“學習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 深入推進體教融合”研討會,邀請多位專業人士剖析體教融合堵點難點,建言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工作突破口。

研討會現場 王雪純 攝

一、精准剖析體教融合堵點難點

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下一步推進體教融合工作做出頂層設計。

9月22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時表示,“體育課作業必須加上去,這樣才能夠確保我們的學生掌握運動的技能”。“體育課留作業”迅速引發社會熱議,被評價為“打響了體教融合改革的響亮一槍”。圍繞相關措施如何科學落地等問題,各方觀點不一。

座談會專家分析認為,當前科學、有效推進體教融合,仍面臨多方面挑戰。南京體育學院院長楊國慶認為,長期以來,體教融合之所以沒有取得好的成效,就是因為沒有一個聚合度很高的發展目標。《意見》的出台標志著體教融合有了頂層設計,但《意見》尚沒有明確體教融合推進工作的總體目標和分階段目標,這容易導致體育部門、教育部門、社會組織各行其是。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鮑明曉提出,學校體育轉型發展面臨著體育、教育兩個部門的條塊分割問題,未來需做好交叉管理職能的分割或融合工作。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鮑明曉發言 王雪純 攝

南京體育學院校長楊國慶發言 王雪純 攝

全民健身活動推廣委員會副主任沈冬生認為,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在體育教學的軟硬件資源方面分布不均,《意見》體現了國家層面在體教融合工作上的改革決心,但基層改革動力、能力是否能夠匹配國家層面要求仍待考察。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季瀏提出體育教師職業發展問題。他指出,一些學校不能公平對待體育教師,體育教師與主科教師同工不同酬,體育教師評優評先、職稱評審通道不暢。這些現象嚴重影響體育教師提升自身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人民日報體育部主任薛原指出,在幾十年慣性影響下,學校的指揮棒就是高考,如何運用高考指揮棒帶動提升體育在學校教學體系中的位置有待探索,目前還缺少一個好的評價標准。人民網深度調查部記者陳遠丁講到,以北京為例,中小學生評價體系中,體育的考核隻在中考中有40分的體現。

人民日報體育部主任薛原發言 王雪純 攝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季瀏通過網絡參會 王雪純 攝

中國體育報業總社新體育網專職編委譚杰提示關注運動意願問題。他分析,社會對體育行業存在一定程度的負面刻板印象,認為一些練體育的孩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以至於降低了體育運動對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

新體育網專職編委譚杰發言 王雪純 攝

人民網深度調查部記者陳遠丁發言 王雪純 攝

二、准確把握體教融合突破方向

專家提出,國外一些國家的學生體育發展經驗值得關注借鑒。其學生體育運動蓬勃發展的社會土壤豐沃,追求體育本源、享受運動快樂的觀念深入人心,運動場地、設施、資源等保障充足,校內校外賽事體系豐富多樣。在其升學通道中,優質教育資源更青睞綜合素質好的學生。“一年下來,學生在家長陪伴下總在參加各種比賽”,在這個過程中,既發展了親子關系,又提高了學生的體質和運動能力。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深入推進體教融合的一個關鍵點在於解決好體育、教育部門的職能銜接問題,當前提升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可能在於完善教育評價體系。

(一)提升站位,完善教育評價“指揮棒”

首先要從戰略高度認識體教融合。鮑明曉指出,要從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高度去看體育。體教融合的核心點是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這關系到國家民族未來發展動力。這次新冠疫情也給我們帶來重要啟示,過去講運動是良藥,現在運動不僅是“良藥”,而且是“疫苗”。

基於這一戰略定位,專家建議,當前有效推進體教融合的一個突破口在於完善教育評價體系。一方面,要逐步提升體育表現在教育評價體系中的權重﹔另一方面,體育評分體系設置要科學公平,充分考慮身體條件差異、地區差異、教學水平差異、場地差異、氣候條件差異。要從體育、教育的規律出發,從孩子身心成長的規律出發,探索更為科學、完整,更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評價體系。

推進體教融合要樹立科學認知,要認識到體教融合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融合,首先要促進全體學生的身體健康,而后才是在這基礎之上的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梯隊的選拔培養。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蘆詠莉指出,體教融合要重視啟蒙階段培養。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教育布局上長期存在優質資源倒置問題,最關鍵的啟蒙階段卻往往最不受重視。科學認知體教融合,要求我們要避免在“收割”時爭相入場,在“播種”時無人問津。

(二)聚焦關鍵,引領多方參與

校園之外,父母的言傳身教、社會的潛移默化對學生有重要影響,體教融合離不開家庭和社會支持,家庭、社會深度參與,體教融合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堅實根基。

一是引領家庭參與。體教融合要向家長敞開大門。央視體育頻道導演、體壇風雲人物執行總導演傅佳偉認為,當前家庭體育的缺失是最大一環,孩子生來就面對父母,父母如果不運動,難有運動的環境和基因,又怎麼讓孩子去運動?蘆詠莉介紹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零點體育”教改成效,其理念是讓體育成為學校的“第一學科”。她坦言“零點體育”推行初期並不順利,直到引入家長參與進來,才贏得了“雪片般的贊揚”。家長表示,開展“零點體育”活動以來,學生近視率和病假數量有了明顯下降,此外還有助於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是引領社會參與。體教融合中的社會參與不可或缺。競走奧運冠軍王麗萍建議,學校體育可向社會購買服務,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專業人才請到學校指導,可以解決部分學校的師資短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到專業的機構上課,解決學校場地不足的問題。讓社會力量中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才深度參與體教融合,才能讓學校體育不再可有可無。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蘆詠莉發言 王雪純 攝

央視體育頻道導演、體壇風雲人物執行總導演傅佳偉發言 王雪純 攝

(三)突破壁壘,疏通梗阻環節

針對體教融合現存堵點,疏通梗阻環節要見真招。

一是打通管理職能。楊國慶認為,打通體育和教育的部門壁壘,關鍵要在機制融合上下功夫,體育教育部門要建立協同配合機制、責任落實機制和執行監督機制。蘆詠莉談到,應厘清部門權責,體教融合的主動權和“制空權”在教育,教育不開門,體育怎麼都進不來。媒體報道顯示,一些省份已開始在打通管理職能方面先行先試。2019年,山東省開展體育、教育部門合並改革,137個縣(市、區)中已有130個設立了教育和體育局。

二是打通資源配置。針對體教資源配置不平衡的狀況,薛原建議,體育系統可以主動作為,將富余的場地、師資或訓練手段,向教育系統進行共享和打通。鮑明曉指出,融合就像“結婚”,體育部門可“帶著嫁妝過去”,將必要的設施資源、場地資源、教學資源帶到學校,首先幫助學校扭轉青少年體質全面下滑的基礎問題。

三是打通競賽體系。北京四中退休教師,中國田徑國際級裁判文復生指出,多年來,體育系統的青少年賽事和學校賽事是兩個各自分開、各自封閉的系統,互不向對方的參賽人員開放賽事注冊,這不利於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發展。此外,專家建議要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賽事,從班級到年級再到國家級,建立一個區分層次、人人參與的比賽體系,實現讓所有學生動起來。有專家建議,為便於推進,要明確學生體育賽事由教育、體育兩部門共同組織、共同完善、共同評價。

北京四中退休教師、中國田徑國際裁判文復生發言 王雪純 攝

(四)補足短板,落實保障機制

與會專家建議通過落實多元保障機制為體教融合的薄弱環節“補鈣”、“增力”。

一是落實執法保障。季瀏指出,法律保障關鍵在於落實執法,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明確禁止侵佔體育場地、侵佔學生體育活動時間的行為,但誰來管、如何管等落實執法保障工作仍需再進一步。

二是落實經費保障。優化教育經費投入使用結構是落實體教融合經費保障的關鍵步驟。沈冬生建議,青少年體育訓練等體育教學經費應納入教育經費管理,在體育場館建設、設施器材購置等硬件投入的同時,兼顧體育教師培訓、醫療保障、運動科學研究等軟件經費投入,全方位促進學校體育發展。

三是落實通道保障。通過暢通渠道,實現體育教師進得來,有發展﹔體育人才出得去,有前途。王麗萍建議,健全體育教師培訓體系,加強退役運動員的再就業培訓,讓退役運動員在專業的培訓體系下,延長職業生涯,再次為體教融合發揮作用﹔學校體育教學必須有統一的教學標准和考核標准,以考為指揮棒,暢通體育人才的成才渠道,學校體育才不會被邊緣化,體育成績優秀的學生才不會被埋沒。

四是落實家校矛盾化解機制保障。北京陳經綸分校教育集團校長王鬆建議,針對學校擔心運動風險引發家校矛盾,開展體育教學畏手畏腳的現象,應加強家校矛盾化解機制保障,當出現問題時,學校與家長之間能夠有正常的溝通機制,讓學校體育教學能夠放開手腳。

陳經綸分校教育集團校長王鬆發言 王雪純 攝

全民健身活動推廣委員會副主任沈冬生發言 王雪純 攝

三、專家建言體教融合關鍵舉措

(一)分解任務目標。專家建議,《意見》印發后,各省(區、市)應因地制宜,制定適合自身實際的體教融合任務目標,力爭做到一省一策、一市一策、一校一策。沈冬生提出,學校體育改革應由政策性推動轉向自主性創新,由階段性推進轉向連續性探索,各地應細化任務目標,解決政策推進過程中的“水土不服”問題。

(二)優化課程設計。蘆詠莉認為,一體化推進體教融合首先要做好體育課程設計,需要研究運動科學的體育人和研究學生發展的教育人共同執行,在體質和技能、安全和營養、室內和室外等方面做好科學布局。鮑明曉從體育專業角度建議,鑒於田徑、體操、游泳這三個大項是整個體育的基礎,關系著速度、耐力和靈巧度培養,因此體教融合應優先基礎大項目融合,做到基礎大項融合和“三大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王麗萍提出,體教融合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課程設計,幼兒階段,應以趣味和動起來為主導﹔小學階段,應以趣味和興趣為主導﹔中學階段,應做到發展和能力提升相結合﹔大學階段,應做到愛好和體質提升相結合。

(三)加強理論研究。體育院校就運動科學、體育課程設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開展理論研究,支撐體教融合更好地實現縱深發展。傅佳偉建議,體育院校應根據本國國情,進一步夯實體育領域科學理論的基礎研究,總結出適合國情、符合實際需要的研究成果,指導學校體育科學發展。

(四)淨化行業環境。體育行業聲譽管理至關重要,淨化行業環境有助於彰顯體育魅力,提升吸引力。蘆詠莉建議,要挖掘體育本身的真善美,將國學中的仁義禮智信與體育本源進行探索結合。如果把這些工作做好,體育的吸引力會有非同以往的表現。

(五)發揮媒體作用。讓體教融合理念家喻戶曉,媒體既義不容辭,又大有可為。傅佳偉建議,宣傳體教融合,可以先嘗試媒體融合,通過生動有力的宣傳報道,更新社會對學校體育的觀念認知,推動化解體教融合阻礙,更好地助力體教融合政策落地。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研究院院長唐維紅發言 王雪純 攝

總策劃:唐維紅

編輯:劉志華、田爍

(責編:王媛媛、唐勝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