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眼觀六路
人民網>>傳媒>>正文

這些關掉評論的網站還好嗎?

2015年10月12日16:56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手機看新聞

    去年年尾,路透社、Recode、The Verge、The Week、Mic、今日美國旗下FTW以及芝加哥太陽報等媒體接連宣布,讀者評論區將從新聞網頁上消失。

    一年之后,這些關掉評論的網站還好嗎?訪問量、關注度、讀者參與等考量核心目標有何變化?尼曼新聞實驗室走訪了這7家網站負責人,將他們做出此決定的初衷、預期、以及一年之間的反饋表現一一呈現。

新聞網站為何不需要評論了?

評論區集中網友負面情緒,且“轉發比評論更重要”

    每個月,網站上都產生成千上萬的評論,非但沒有足夠的人手來處理,這些評論的內容更是讓作者們飽受摧殘。The Week網站的首席編輯Ben Frumin認為,網站上部分假名評論者只是為了放鬆或其他原因呈現負面情緒,與文章內容並無關系。

    編輯們發現,評論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重要。Recode的執行主編Kara Swisher指出,轉發比評論更重要,特別是來自名人的轉發。名人在內容下面的評論容易淹沒在茫茫數據中,但是他的轉發卻可以影響他的一眾粉絲。

    評論的關閉讓主編們將重心放到了內容生產上。“我們不是為了與人爭辯”,路透社網站的執行主編Dan Colarusso說,“我們的任務是報道新聞”。

    路透社在Facebook上的主頁,新聞下面可以選擇“評論(Comment)”標志對新聞進行評論。

    路透社官網對於同一篇新聞的報道,但是文章末尾不能評論,隻標注通過Twitter等社交平台與路透社聯系。

關閉評論后關注度反而增加?

“新聞分享化”,更多讀者選擇在社交平台上發表評論

    評論的關閉並沒有降低網站的關注度。相反,關閉評論以后,網站的訪問量卻有增無減。

    The Verge關閉了評論,發現更多的人們進入論壇。論壇流量已經躍升36%左右,這成為The Verge今年以來流量的最高點。The Week也發現關閉評論后,其訪問量高出以往一倍,跳出率減少了一半,受眾參與度扶搖直上。

    事實上,讀者評論並沒有消失,當新聞網站著力發展社交分享策略后,評論伴隨分享,一起轉移到了社交平台上。

    MIC的編輯策略總監Slade Sohmer直言,他們在Tumblr上每月引起100多萬條互動內容,發布的每一篇文章,標記的數量,以及反饋的轉載、評論的數量都是非常驚人的。

評論區消失后讀者互動咋辦?
消失的只是網頁評論,評論功能更多元實現

    關閉評論之后,媒體將圍繞他們的新聞故事的討論轉移到社交媒體和在線論壇。USA Today’s FTW的Jamie Mottram指出,“評論更像是台式電腦的體驗,而我們的用戶71%是移動端。我們將評論移向社交,這正是我們的用戶評論交友活動的地方”。

    對媒體來說,人們已經處於Twitter、 Facebook and Tumblr 這些社交網絡之上,在這些平台上保持交流和分享故事。將評論功能轉移至社交網絡,貼近用戶的生活圈子,能夠更好的增加受眾參與。

    而將評論轉至社交媒體對媒體的另一大幫助是,方便媒體完全、及時的統計用戶的評論數據。Popular Science使用線上讀者輸入的數據(以流量分析和接收電子郵件的形式),通過印刷的形式(收到的手寫信件)評估其故事出版后的閱讀率。以這種方式,編輯和作者來設法弄明白某些故事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目前來看,得益於新聞社交化的趨勢,評論區關閉似乎表現出不錯的效果:流量在不斷上漲,評論功能事實上有了更多元的呈現。讀者互動也並未因評論區被砍掉而失去通道,在社交平台上,更多觀點鮮明的評論借由更能帶動互動關注的轉發行為得以展現。他們的“社交轉移”策略,或許是將評論功能效果最大化的嘗試舉措。

(來源:全媒派,研究院 張春貴 整理)

(責編:王培志、唐勝宏)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