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眼觀六路
人民網>>傳媒>>正文

張小湖:微信背后的人性觀

2015年07月22日17:55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手機看新聞

   時代會變,人性不會變。從事互聯網行業的人,可能更加感同身受。傳統行業5∼10年才會發生一次變化,互聯網行業1∼2年就可能發生一次變化,而移動互聯網3∼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變化。做移動互聯網端的產品,如果不能快速把握變化中的不變部分——人性,可能很快就會落伍,很快被淘汰。

直指人心的力量,再加上一些情感與情懷

   微信1.0版本做免費短信,1.2版本做圖片分享,直到2.0推出免費語音通話才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爆發。對微信而言,騰訊內部有qtalk,外部有米聊,為何它能在內外交織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別人做的是語音通話,微信做的也是語音通話,唯一的不同可能是,微信給語音通話加了那麼一些情感與情懷。

   產品本身並無靈性,情感、情懷,你所傳遞的世界觀等,才是構建產品與人之間連接的橋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時代變遷中不變的人性,直指人心的力量。

用貪嗔痴來讓人上癮,然后再控制它

   微信4.0版本推出朋友圈,奠定了自己的移動端王者地位,同時也達到了其對人性弱點把握的巔峰:最早發朋友圈的人,可能是女性﹔最早看朋友圈的人,可能是男性。

   女性天然喜歡晒,晒自己照片,博取關注來滿足虛榮心﹔男性天然喜歡美,看美女照片,來獲得新鮮和刺激。再后來,發朋友圈和看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並且逐漸上癮:發朋友圈的人,除了晒照片,還會晒自己去哪旅游,去哪吃飯,天氣如何好,內心如何痛苦,圍觀者的一個個贊更加助長了晒的行為。

   看朋友圈的人變成了刷朋友圈,通過朋友圈來窺探他人的生活狀況,感知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學習知識的一個途徑(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的那個小紅點不斷地提醒你去了解未知的生活。

   “贊”和“小紅點”是萬惡之源。二者讓發和看上癮成為晒和刷,成為了人性中的貪嗔痴,從而給生活造成一種負擔。你會發現朋友圈佔據了你太多的時間,並且把更多的完整時間割裂為碎片化時間,你越來越難以在一件事情上保持專注。微信團隊后續推出的一系列功能,都是在貪嗔痴上癮后,試圖控制它,比如折疊微信公眾號,比如可以設置朋友圈更新照片不提醒等等。

   釋放惡魔容易,再回過頭來控制噩夢難。無數的產品死於信息膨脹后迅速水化、劣幣驅逐良幣,生態逐漸惡化。微信團隊耗費在控制“惡魔”上的精力、人力和時間,應當數倍於自己釋放惡魔的時候。

   一個產品對“貪嗔痴”控制力度,也決定了其生態能否健康運轉,以及這個產品的生命力有多久。

                                                                 (來源:鞭牛士,研究院 張春貴 整理)

(責編:張春貴、唐勝宏)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