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不了解 BuzzFeed,但一定知道不久前橫掃網絡的“裙子是藍黑還是白金”之爭。這條在社交網絡病毒式傳播的“瘋狂的裙子”,就出自 BuzzFeed,一個擅長制造萌寵萌寶、奇聞趣事、測試調查等內容的“鼻祖”。
那麼,BuzzFeed 是如何做到的,媒體應該向 BuzzFeed 學習什麼?
1、以傳播為目標制造內容
當前,分享和搜索是傳播的最主要方式。BuzzFeed 高度重視分享,把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和郵件分享等按鈕安放到網站最顯眼的位置,並針對手持設備對移動頁面進行科學優化。
縱觀國內媒體,多數停留在辦報階段的傳播理念,在報刊等傳統媒體人的眼中,“傳播是報刊發行的事兒,推廣是市場運營的事兒,流量是技術SEO的事兒,與我無關。”
啟示:以傳播為目標制造內容,將“被分享”和“可搜索”貫穿內容制作全過程,最好納入編輯記者考核范圍。
2、讓數據成為內容牧羊人
BuzzFeed 每天更新約400條信息,數據分析團隊負責利用一款名為 Wrike 的工具對發布出去的信息進行追蹤,根據信息傳播的效果和表現,為編輯、運營團隊提供修正建議,並通過反復追蹤測試和大數據分析,鎖定最受歡迎的內容類型。
啟示:媒體在高度重視獨家、深度報道的同時,把技術與內容深度結合,對發布出去的每一條信息進行持續追蹤,確定本行業、本領域、本媒體最受歡迎的文章類型,有的放矢地打造精品內容。
3、把最終呈現頁視為首頁
“后門戶時代”的重要特征就是,瀏覽首頁不再是受眾獲得信息的主流方式,社交分享和搜索結果成為受眾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
通過手機頁面點擊 BuzzFeed,進入最終呈現頁,不難發現其設置科學簡潔,基本元素為:LOGO、縮放式導航條、標題、時間、作者、分享按鈕、正文、分享按鈕、評論、接下來以瀑布流的形式推薦了近百篇精彩文章,讓網民“進得去、出不來”。
啟示:突破“首頁為主”的思維窠臼,樹立“最終頁為主”的新理念,將本媒體最精彩、最重磅、最易於傳播的內容在最終頁重點呈現。
4、將社交媒體作為主戰場
BuzzFeed 率先提出“擴張戰略”,成立了一個新的內容制作部門 BuzzFeed Distributed,職責是創造“屬於BuzzFeed,但不在BuzzFeed 網站發布(BuzzFeed, off BuzzFeed)”的原創內容,將內容制造和信息傳播的陣地擴張到社交媒體。
目前,在 BuzzFeed 的總訪問用戶中,超過50%的用戶來自社交網絡。BuzzFeed 每月從FaceBook 上獲得的流量為4千9百萬,而BuzzFeed內容每月在 FaceBook 上獲得的流量是110億。
啟示:國內很多媒體成立了“融媒體部”,但基本都在自家媒體的報刊、網絡、“三微一端”所謂的“融合”上打轉轉。BuzzFeed “自身內容在其他社交平台上獲得的流量,是自身平台獲得流量的N倍”,是特別值得研究和學習的新情況和新思維。
5、靠病毒式傳播獲得受眾
BuzzFeed 的病毒式傳播模式有以下幾點:
內容形態:BuzzFeed的內容“有文必有圖”,同時大量採用圖表、動態GIF圖、視頻、調查、投票等年輕受眾鐘愛的新潮表現形式。
文章長度:BuzzFeed的文章多為短小、有趣、讓受眾“一眼看得完、一口吃得下”,易於復制、轉發和碎片化分享。
受眾研究:BuzzFeed追蹤研究發現其60%的受眾年齡在18-34歲。BuzzFeed針對這一龐大人群,圍繞流行文化制造內容,將文章的類型確定為:可愛、LOL(有趣)、OMG(奇異)、囧聞等。
傳播載體:BuzzFeed的內容以移動設備為優先考慮的載體,注重圖片分享、按鈕設置等細節的用戶體驗,易於在移動端快速、廣泛傳播。
6、讓內容成為最好的廣告
在傳統門戶時代,門戶網站推廣靠流量,搜索引擎推廣靠錢﹔在“后門戶時代”,融合媒體推廣更多依賴口碑。良好的口碑,來自於固定的受眾和優質的內容。
在這種全新的品牌形成模式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不是流量,也不是錢,而是內容。BuzzFeed 的成功,意味著:在“后門戶時代”,即使你沒有資本,但隻要有“知本”,一樣可以借助社交網絡實現媒體融合的夢想。
(來源:鈦媒體,研究院 張春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