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觀點啟迪

魏武揮:告知力不等於影響力

2014年09月05日15:08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手機看新聞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媒介轉型研究室主任,專注媒介環境學、新媒體經濟及營銷傳播研究的知名科技專欄作者魏武揮,在微信宣布公開閱讀數之后,發表解讀文章,探討了告知力與影響力的關系。

    影響力包含三個方面:

    其一,告知力,就是傳播的廣度。粉絲量大、訂戶數多,說明告知力強。微信剛剛公布的閱讀量和點贊量,也能說明告知力的強弱。不過,二者依然有些區別。粉絲量和訂戶數暗示著“未來的”告知力,而微信某篇文章的閱讀量和點贊量隻能說明這篇文章“現在的”告知力。巨大的誤解就在這裡,告知力並不等同於影響力,人們還有分享某篇文章加上完全不同意的評論的可能。換而言之,即便被告知,依然不同意,這不能算是被影響了吧?

    其二,說服力,也就是觀點是否能說服受眾,事實是否能被取信,這個又被稱為媒體的權威性資源。說服力很難用訂戶數、粉絲量來衡量,對於說服的研究,汗牛充棟。為什麼廣告商願意將廣告投放權威媒體,就是因為感覺上說服力更強一些。為什麼細分領域的垂直媒體或意見領袖會被重視,也是因為感覺上說服力更強一些。

    其三,行動力,也就是能否讓受眾在接受信息后行動起來。對於廣告商而言,就是希望你購買。CPA(每次行動成本,Cost Per Action)、CPS(以實際銷售產品的提成來換算廣告刊登金額,Cost Per Sales)都是衡量行動力的指標,CPC(每次點擊成本,Cost Per Click)也是,但我個人以為更偏向於“說服力”層面。當然,說服力和行動力其實都是傳播深度這個維度。

    真正意義上的影響力:

    微信的閱讀數和點贊數完全不能說明后兩層,而后兩層才是影響力的關鍵。真正意義上能夠說明點影響力的指標應該是這樣的:經過一段時間(比如兩周)依然處於訂閱狀態的老訂戶對文章的打開率。這個指標越高,越能說明特定人群對該訂閱號(媒體)的預期。

    而訂戶數、分享率、閱讀量、點贊數,都很難說明這份“預期”。大量的閱讀行為通過社交(朋友圈)來達到,而這種“達到”其實和預期無關,只是人們在刷社交圈時偶然碰上的。所以在我眼裡,閱讀量和點贊數都是浮雲,它們不僅和預期無關,而且隻能說明當下這篇文章的告知力,連預測未來的告知力都幾乎沒有。

    之所以將告知力等同於影響力,其根本在於過去的媒體比較少,辦媒體的門檻很高。在這樣的信息供不應求的前提下,告知力的確會和影響力呈正相關關系。但到了信息爆炸的今天,說明告知力的指標和真正的影響力已沒有太緊密的相關性,媒體世界的生態變化,估量的方法論也要變才是。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研究院 王培志 整理)

分享到:
(責編:劉揚、唐勝宏)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