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眼觀六路

鄭峻:匿名社交回歸,體現人性的另一面

2014年04月22日17:28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手機看新聞

    負能量吐槽是人性的一種需求。現代人的負面情緒需要一個安全隱秘的渠道來發泄,匿名社交就順應了用戶在Facebook等常規社交網路之外的另一種“黑暗”社交需求。這是過去一年,Secret、Whisper、LULU、Social Number、Spraffl等諸多匿名社交應用與網站流行的原因。

    如果說實名意味著責任與信任的話,那匿名就代表著自由與輕鬆。在實名的情況下,網民的線上與線下人格會基本一致,而匿名則讓他們可以更加自在地表達出他們在線下不方便、不可能說出的話。

匿名與實名的輪回

    在互聯網的最初十年,匿名一直是網絡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吸引力。通過匿名的虛擬身份,用戶在互聯網上獲得了其他媒介所不具備的自由特性,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現實生活之外的網絡空間,也給他們帶來了在匿名基礎上的平等身份

    互聯網進入社交網絡時代之后,實名社交逐漸成為主流,Facebook和谷歌等推崇實名注冊,認為基於實名的分享是社交網絡的基石。但實名制也給用戶帶來了隱私的問題。在棱鏡門中,人們所熟知的美國主要互聯網公司幾乎都卷入了這場丑聞。

    於是網民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開始尋找新的平台,匿名平台成為了他們的新寵。在實名制的Facebook主宰社交網絡數年之后,匿名網絡社交再次回歸。在可預見的未來,Facebook這樣的實名社交與Whisper為代表的匿名社交會並存,滿足用戶的不同表達與分享需求。

發展問題與風險

    匿名社交也有自己的問題。目前的諸多匿名社交產品的主要用戶群都是青少年和硅谷極客們,這類特定需求產品或許並不適合所有用戶群體,其盈利模式也存在疑問。

道德風險則是另一個關鍵問題。人們可以隱藏身份,滿足真實表達想法的需求,但副作用就是各種謠言與惡毒話語的泛濫。如何在保証正常匿名表達的同時,控制惡意的虛假的負面言論,盡量避免誹謗謠言、煽動言論以及人身攻擊,也需要諸多匿名社交應用認真考慮與解決。在中國市場,這個問題可能會顯得格外重要。

                                                                                                        (來源:新浪科技,研究院 張春貴 整理)

分享到:
(責編:萬丹妮、唐勝宏)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