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仍火爆,微信又登場。媒體的眼中又多了一條新的信息傳播渠道,又開始要動腦筋建設微信“公共賬號”了。微信作為一款移動的、互動的產品,如果僅僅把它當作信息單向發布渠道,不免把它用“傻”了。
百度最近推出了“輕應用”概念,就是在APP上做APP,不用復雜的程序開發,重在玩法上下功夫。以下介紹四款微信上的應用,可為“公共賬號”建設拓寬思路。
一、“百科全書”。堪稱微信上的“小黃雞”,不僅每日推送百科信息,而且用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採用語音和文字兩種方式向其提問,幾秒后就會得到該“公共賬號”從搜索引擎上找到的答案。雖然答案正確率和相關度有待提高,但在谷歌、百度如此強大的背景下,其另辟蹊徑的設計思路值得稱贊。
二、“訂酒店”。訂酒店一共需要幾步?微信公共賬號“訂酒店”給出的答案是:僅需三步。第一步,利用微信“發送位置”功能發出自己的方位。第二步,該賬號會回復離你位置最近的三家酒店信息。第三步,直接點擊酒店信息裡的電話號碼即可預訂酒店。
三、“對愛”。用戶可以發送地理位置到“對愛”,系統就會自動回復一個周邊的單身異性的資料。其中包括頭像、照片、生活習慣、工作學習信息、擇偶條件等。用戶還可以不斷限定對方條件,如回復20給“對愛”,則隻顯示身邊20歲的單身異性。
四、“國博語音導覽”。在國家博物館的“道法自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精品展”上,觀眾隻需在國博微信公共賬號上發送特定展品的編號或名稱,幾秒鐘后觀眾就能在手機屏幕上看到展品圖片和語音介紹。
第六屆騰訊智慧峰會上,《連線》雜志創刊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分享他對新媒體的看法時說,沒有哪一家媒體能夠作為孤島存在,他們必須在網絡中有所互動,彼此依賴。新媒體條件下,不僅媒體間,媒體與其他社會部門間——從政府到個人都應該發生聯系,並產生互動。以上四個微信公共賬號不僅是信息傳播渠道,還是與用戶對等交往的平台,以創意服務拓展社會關系。微信公共賬號聰不聰明,要看媒體的用法。因此,設立微信公共賬號容易,用好它還需要多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