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可以怎麼切入教育?--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研究院>>眼觀六路

互聯網可以怎麼切入教育?

2012年12月10日08:48        手機看新聞

    “互聯網+教育”,這是一個大家都看得到的掘金方向,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都很大,但其探索性也很強。事實上,在人們看得到的幾類互聯網教育模式中,相當一部分現在都是在以“非盈利”的面目運行。國內受制於體制、環境、技術等因素,互聯網教育模式還相當初級,美國現在都有哪些商業或“非盈利”模式已浮現出來了呢?

    第一種,大學自身創辦的在線教育平台與社區。

    案例:edX——由哈佛和麻省理工共有,兩校將各投入3000萬美元來啟動該項目。edX前身是MITx,是一個交互式學習平台,讓在線學習的學生出席模擬實驗室,與教授和其他學生互動交流,完成學業的學生將獲得正式証書。交互、個性、社交、富媒體等要素,成為大學在線課程的新模式和新方向。

    第二種,送水者——與大學合作,為大學提供工具、技能、資金等來幫助大學創建並管理在線教育項目。

    案例:2tor——在線大學教育先驅2tor獲得2600萬美元的融資。2tor的角色主要是開發可以讓教授們分享材料、提供教案和交互性課程以及幫助學生的網絡平台。另外該平台目前已經拓展到了移動領域,學生們可以下載2tor的iPhone、iPad和Android應用通過攝像頭和3G網絡隨時隨地參與學習。當前,2tor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和各大學合作伙伴共享學費收入。

    第三種,給傳統教育提供有互聯網屬性的的“教學工具”

    案例:蘋果——蘋果從1000多所大學收集了超過50萬份視頻和音頻教學文件,總計下載量達到了7億次。其近期發布的升級版iTunes U App已經允許任何教師在上面發布教學內容。與其他專注於提供內容的在線教育不太一樣,蘋果不僅有來自全球的教師為其提供教學內容,還擁有iPad這個終端設備。因此它在這個演變過程中既能充當傳統教育裡的課堂“教學工具”,也將人們的行為習慣逐漸向在線教育培養。

    第四種,以整合與UGC的方式進行內容創新

    案例:可汗學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立的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利用可汗本人制作的網絡影片進行免費授課,現有關於數學、歷史、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科目的內容,教學影片超過2000段,機構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齡學生的學習速度。

    第五種,則是直接想要取代大學的計劃

    案例:The Minerva Project——獲得高達2500萬美元的種子投資,欲構建一個虛擬的在線哈佛大學。據了解,The Minerva Project採用2tor搭建的實時網上教學系統來完成學生們的核心課程教育。同時其還將和許多在線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合作,使用這些教育機構的教學內容作為延展學習的資源。The Minerva Project將和傳統的大學教育一樣,採用4年學制,且全部在互聯網上完成。

    另附,國內現有幾家運營較成型的教育類網站:

    多貝網:致力於C2C平台,追求規模、追求長尾內容與用戶﹔

    第九課堂:P2P+O2O理念下的技能分享平台﹔

    AbleSky:技術突破,並為其他教育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滬江網:老牌教育社區模式突圍,並嘗試電子商務模式。

   (資料來源:《互聯網周刊》、虎嗅網,研究院王棋 整理)

分享到:
(責任編輯:劉揚、唐勝宏)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